人民城市·幸福家园: 此心安处是杭州

2020-09-26 12:29金盛翔
杭州 2020年15期
关键词:杭州市救助杭州

金盛翔

2020年7月31日,时隔8年,杭州再次召开全市民政会议。

何为“民政”?保障民生之政、关乎民心之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连续13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全国唯一幸福示范标杆城市的杭州,民政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此次会议上表示,杭州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打造“人民城市·幸福家园”。

扶危济困,聚焦社会保障

民政是一项兜底性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如何精准施策“兜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体现整座城市的温度,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

“杭州市紧紧围绕‘1+8+2大救助体系,在兜底保障上‘织密网,加快构建城乡统筹联动的新时代杭州救助体系。”杭州市民政局局长何凌超说道。

其实,杭州在2016年就已全面消除了“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但当前全市低收入农户仍有7.56万户共11余万人,其中特困户2834户2843人。2019年以来,市民政局会同市教育局等8部门联合下发《杭州市城市低收入群体增收意见》,开展了“大额医疗支出预警、低保审批权限下放、困难群众商业保险、先行临时救助、低保低边渐退机制”等多项改革举措。目前,杭州市低保标准已从2012年的525元每人每月,增长至2019年的1041元每人每月。

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是杭州兜底保障全覆盖的一大创新举措。具体而言,即对现行社会救助制度无法覆盖和救助后仍生活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政府主动“扶一把”,提供应急性、过渡性生活保障。今年疫情期间,杭州发放电子消费券,也单独针对困难群众发放补助1450万元;声名在外的“春风行动”,20年来更是聚集了5.28万余家单位、315万人次累计捐款近30亿元,帮助了200万余户(次)困难家庭。

针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杭州则秉承“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原则,属地政府建立区级联合帮扶小分队、畅通医疗救治渠道。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帮扶小分队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工作人员,以“110”社会应急联动平台和“数字城管”为依托,以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实行网格化和精细化救助管理。2019年5月,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杭召开,“杭州救助模式”得到各地点赞。

此外,还有市儿童福利院,在全国率先实行分层养育模式,将“养教康医社”全面融合,令孤残儿童的生活品质得以不断提升;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安置主城区“三无”人员、市儿童福利院年满18周岁的孤儿、市救助管理站查找无着的成年流浪乞讨人员,负责集中供养,等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精准动态帮扶、坚持扶危济困、照料慰藉并重,杭州市以实际行动“确保没有一个掉了队的人、没有一个被遗弃的人、没有一个受冷落的人”。

共建共治,创新社会治理

临近中午,钱塘新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共享厨房”中,一伙儿人忙得不亦乐乎。洗菜、切菜、放进自动炒菜机,短短一刻钟,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炒西兰花出炉……居民郑阿姨赶紧用手机拍下照片,连连称赞。

邻里社区是杭州第一个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社区化服务的新型社区。对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很多时候吃饭都是草草解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也有了变化,更希望有家的感觉。”社区工作人员说道,“为此,我们打造了这处‘共享厨房,由社区提供场地和厨房电器,居民预约免费使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杭州,像这样的150个“邻里中心”,是这座城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确保没有一个在局外的人”的最好见证。这些融合党建群建、生活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区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让群众在家门口“一站式”便捷享受到各类民生服务。

一直以来,杭州市力求做强基层资源保障能力、做实家门口服务体系、做优多方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共建幸福城市、共创美好生活的强大合力。

下城区将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与杭州城市大脑相结合,上线全省首个“杭州社区智治在线——下城平台”,以数字赋能城区治理现代化;萧山区河上镇众联村,以《村民通则》对村民行为进行量化评议,“村民和善、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庄和煦、社会和谐”的“五和众联”模式如今已在全區352个村社中推广;位于九堡街道的三卫社区,去年则凭借有序管理、优美环境、邻里和谐的形象,入选了杭州市“三型社区”(国际化社区、撤村建居社区、田园社区(村))建设示范点……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杭州以“三型社区”建设为载体,因地制宜推动精细治理、分类治理路径,探索形成了“ABC计划”“家园六治工作法”“五和众联”等新经验、新方法,推动全市社区治理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三型社区”示范点437个。

与此同时,杭州市培育和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民间公益社团组织“公羊会”下属的公羊救援队,专门开展户外山林山难应急救援等公益救援行动,已成为中国民间救援组织响亮的品牌;“武林大妈”充分发挥邻里互助员、纠纷调解员等作用,从最开始的18个人发展到如今的4.2万余人;弯湾托管中心10年来专门服务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的心智障碍青年,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提供支持性就业;张能庆公益服务站,坚持开展文明引导、助困助学等公益服务活动……

去年以来,市民政局还围绕“社会协和”工程建设,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目前,杭州市共有3.8万家社区社会组织,每个城市社区平均有20家、农村社区平均有8家。

以人为本,完善社会服务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是老百姓的幸福家园。杭州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八大类基本公共服务,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儿童之家”、老年食堂、居家养老……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暖心氛围。

早在2003年9月,杭州市第一家老年食堂便在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一区社区落成,近年来数量更是呈现“指数型增长”。今天,杭州各地遍布着大大小小1200余家老年食堂。老年食堂较好地解决了社区老人和残障人士的“吃饭难”问题,在老人群体中颇有口碑。

截至2019年底,杭州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17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从12年前第一家民办200张床位以上的高端养老机构金色年华开业,到12年后万科等房企深耕养老地产;从医养分离的尴尬困局,到“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搭建;从别具一格的文化养老,到“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渐入佳境……杭州始终积极探索完善养老机制、打造幸福民政。2019年,杭州被授予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称号,同年出台了“互联网+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打造一网服务集成化、一键呼叫智能化、一卡支付便捷化、一码办理数字化,杭州养老事业已稳步迈入“互联网+”新时代。

去年8月7日起,杭州打破户籍区域限制,率先在全省实现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市各婚姻登记机关推行双休日值班制,各区县(市)婚姻登记机关分区域在周六、周日实行预约办理结婚登记业务。

此外,杭州更是积极建设“儿童之家”,打造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的幸福港湾;建立健全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城乡公益性骨灰堂建设;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着力打造“移动办事之城”……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指出,判断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不仅要看对社会精英的集聚程度,更要看对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不仅要看城市建设的特色风貌,更要看基层组织的治理水平;不仅要看常态运行的规则秩序,更要看突遇灾害的救助能力。杭州历来被赞誉为“人间天堂”,人间天堂不仅应该是风景秀丽的天堂,而且应该是逐梦圆梦的天堂,更應该是此心安放的天堂。今年6月,杭州市正式下发《着力打造六大示范区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在全省率先打造全市域精准保障、幸福养老、和谐治理、温暖城市、移风易俗、智慧民政六大示范区,不断夯实“中国幸福示范标杆城市”民生基础,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目标清晰,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在打造“人民城市·幸福家园”的前进之路上,杭州定会与时俱进地推出更多具有世界水准、时代特征、杭州特点的示范引领措施,令这座城市,处处充满爱与希望,让“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这里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杭州市救助杭州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市支援武汉医疗队等6个集体获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杭州龙井茶园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杭州旧影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浅析救助行为人请求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