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杭州市下城区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于2019年1月正式被国家民政部评审确认,实验时间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期两年。一直以来,下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实验区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可喜成果,得到居民广泛认可、国家民政部好评。
聚焦党建引领
推进区域党建项目化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实验区创建的根本保证。下城区将实验区创建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有机结合,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总揽各方的组织体系和运行体系。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共建“红色纽带”工程,梳理社区需求清单、辖区单位资源清单,推出700多个党建共建项目,受到居民群众普遍欢迎。以省人民医院推出的“健康公益行”党建共建项目为例,医院为属地社区居民提供义诊、公益讲座、上门会诊、健康膳食进社区等活动40余次。社区也组建志愿服务队,定期到医院开展导医服务,为抗疫医务人员赠送慰问品、提供免费理发服务,体现了鱼水情深的融洽关系。深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十法,落实社区党员“包楼联户”、基层协商“百姓议事”、物业小区“三方协调”、民情问题“四级联办”等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合力建设幸福家园。
聚焦数字赋能
推进基层治理智慧化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实验区创建有较好技术支撑。下城区将实验区创建与杭州城市大脑建设有机结合,以数字赋能推进城区治理现代化。上线全省首个“杭州社区智治在线——下城平台”,打造实时在线的“民情通”;全力打造新天地活力街区数字驾驶舱,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屏全掌握、一站全体验;积极探索“社区微脑”建设,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能级,个性化开发“出租房五色管理”“健康码智能门禁”等各具特色的街道驾驶舱模块,在“战役情、促发展”等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成效。
聚焦便民利民
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
标准化是推进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的必然选择,也是实验区创建的必由之路。下城区将实验区创建与“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下城区将132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放至街道,全面推进“就近办”“全时办”“网上办”;创新推出“1 Call”智能工作台,为居民群众提供“一句话就能办事”的24小时在线贴心服务;全力打造“智慧养老”平台,实现服务需求“一号呼叫”,服务供给“一图全览”,服务流程“一网闭环”,并且实时进行绩效评价,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日前,在省市民政部门大力支持下,下城区与市标准化研究院等合作编制的《街道政务信息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已正式立项。
聚焦重点群体
推进民生保障精细化
实验区创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特殊群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下城区将实验区创建与基本民生保障有机结合,在全面落實“把底兜住”“把底兜好”“把底兜准”的基础上,促使民生服务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全力打造民生保障数字平台,实现民生服务对象数字化个案管理;首推“养老顾问”制度,组建养老顾问团队,为低保低边失能老人提供一对一专业服务;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增设智能门磁报警系统,对高龄、孤寡、独居等重点服务人员实时动态监测,有效降低意外发生率。今年6月,下城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低保对象电费减免直达业务,免去困难群众要赴电力网点递交5套材料的办理流程,实现了“零材料”“零次跑”。
聚焦减负增效
推进资源整合高效化
实验区创建效果好不好,基层干部最有体会。下城区将实验区创建与基层减负增效有机结合,着力减轻基层负担、激发基层活力。依托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智能识别道路不洁、垃圾满溢、车辆违停等城市管理难题,实现城管24小时无盲区。以武林商圈为例,城管巡查力量从原先每天175人减少到目前80人,从原来15分钟响应到场提升到5分钟必到现场;成立全省首个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破解基层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难题;持续做强“公羊会”“武林大妈”“黄飞华爱心车队”等志愿服务品牌,以“社会协同”形成服务居民的强大合力。疫情防控期间,下城区还第一时间出台并落实关爱社工“暖心十条”,把党和政府对社工的关心激励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能用别人的昨天装扮自己的明天,而应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站在建设“重要窗口”的新征程上,下城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民政工作会议部署和周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头雁”的姿态和一流施工队的标准,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用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建设的高分答卷,为全市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贡献下城力量。
作者系杭州市下城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