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在学习中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刚开始接触该学科时很难记住专业术语。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认为化学学科学习难度大,长此以往,难点知识长期积压,最终对化学学科失去兴趣。新课程改革以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在此背景下,教师应重视这一问题。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难点为切入点,探讨了剖析教学难点的对策,希望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提高化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初中化学;难点;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2-0054-02
引 言
大部分初中生认为化学学科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且学生学好该学科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及实践能力[1]。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实践能力不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深入剖析化学学科的教学难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难点
1.教材改革,教师难以把握重点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把握重难点。教材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结合教材内容可知,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教材约四年一更新,这个周期不利于教师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导致教师很难在教学中按照相关要求与标准完善化学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化学学科教学内容改动幅度较大。不同版本教材中关于相同内容的陈述具有较大差异。以上问题是教师难以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2.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且分散
从化学教材内容来看,除理论知识外,还包括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化学反应现象等知识,这些都需要学生重点记忆。但这些知识比较分散,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掌握部分知识,将可能导致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听不懂,更不会做题目。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学生难以记住每个元素的先后顺序与相对分子质量。但元素周期表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基础,因此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死记硬背,就算勉强背下来,也只是短暂地记住,很容易遗忘。
3.物质结构相对复杂,不利于学生理解
在学习“物质结构”这一章节时,微观粒子非常渺小,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通过探究宏观现象来想象,只能结合间接的验证证明微观粒子的规律运动与存在[2]。但核外电子分层运动规律比较特殊,无法通过解释微观粒子理论解释核外电子分层运动规律,然而教师又不得不将宏观物体运动情况作为例子解释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这些问题对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及抽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存在较大困难。
二、突破初中化学教学难点的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不断重复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了解每节课的内容,针对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部分,为其预留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若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与提示,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而不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并让其发挥自身想象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发言、讨论。以学习“化学与生活”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为学生预留了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人体非必需与必需的元素等,要求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了解。与此同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多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取长补短,取得进步。同时,笔者提问学生:“哪一种有机化合材料对环境有益?”这样以问题引导学生,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如此一来,就能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分散记忆逐个击破,建立系统知识结构
学生学习化学学科需要重点记忆化学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这些知识贯穿于教学始终,需要学生牢记所学知识。实际上,这些内容相对集中,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强化记忆,打好基础后保持持续记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对知识运用自如。虽然学生在学习中需要背诵一定的知识,但可以调整背诵的方式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3]。例如,在背诵元素周期表时,由于这部分知识内容较多且严谨,需要学生进行系统背诵。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段,同时通过谐音法快速记忆。再如,在记忆第二周期的“锂、铍、硼、碳、氮、氧、氟、氖”时,学生可以通过谐音“里皮捧碳,蛋养福奶”辅助记忆。这样的方式除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外,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初中生角度分析,背诵其实不是难事,难的是在背诵后牢记知识点。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时温习,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搭建背诵体系。教师可通过分散记忆的方式,带领学生逐个击破难点,并让学生在完成分散记忆后进行系统总结,以达到完整记忆的目的。这样一来,将复杂的内容分散,能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强化學生对内容的整理,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使其融会贯通。这也是化学学科学习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3.创设生活情境,突出实验功能
无论学习哪一学科,学生都需要将生活与知识相关联,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理解与巩固,从而更深入地进行后续学习。化学学科与生活联系密切,教材中的知识源于生活,又赋予生活更多美好。因此,为了促使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知识,教师要主动将化学与生活相联系,创设生活情境,更好地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认识与掌握化学知识[4]。以学习“认识化学变化”这部分内容为例,对学生而言,燃烧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化学反应,若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向学生讲述概念知识,学生难以深入思考燃烧产生的原因与具体条件。为了深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笔者结合“火烧赤壁”的动画与视频,引导学生以燃烧的条件为切入点深入思考。当时,曹操征讨孙吴时需要跨过长江,但制作的船只以木材为主。因此,吴国的士兵将火箭射在木材做的船只上。由于木船本身就是一种燃料,在风力的影响下氧气含量增加,火越烧越旺。笔者结合这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之后从生活安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思考在森林中为什么要严格控火。笔者结合“烟头点燃枯枝烂叶”的实验辅助讲解,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燃烧的化学性质,并意识到火灾的危害性。
4.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强化学生理解
化学学习中实验是重难点,且实验中包含很多知识点,学生牢固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才能提高学习效率[5]。化学教材中包含很多大自然的奥秘,能开发学生思维,同时也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关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为其提供自主实验的机会,让其体会化学物质变化的神奇与魅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打开实验室的大门,引導学生在学习中认识更多化学药剂与化学器材,让其体验实验的过程[6]。如此,学生在实验中慢慢等待,逐渐意识到化学家的实验精神,同时锻炼学生的耐心。以“二氧化碳制取”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学生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种类的错误,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器材,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清洗试管,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组装实验器材。这时,笔者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知识的印象。在初中阶段,学生只有对实验室、实验器材形成初步认识,才能为日后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实验。再如,在学习“溶液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配置氯化钠溶液,让其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品质。一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让学生反复实验,从而强化学生对实验的熟悉程度。
结 语
综上所述,作为当代化学教师,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初中化学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当前教育形势创新教学手段,转变教学理念,有效突破初中化学教学难点。
[参考文献]
史瑞君.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剖析及对策研究[J].吉林教育,2015(1X):42.
李清松.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剖析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4(06):10.
张荣英.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及对策研究[J].人文之友,2019(11):231.
杨兴龙.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剖析及对策研究[J].文理导航,2018(05):66.
陈巍峰.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剖析及对策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7(24):56.
卓碧玉.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18(35):73-74.
作者简介:张万荣(1974.2—),男,甘肃临洮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