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护理效果

2020-09-26 06:02王文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1期
关键词:腓总牵拉下肢

王文艳

(山西省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 引言

下肢骨折的发生,会严重限制患者的下肢活动,影响其正常的站立、行走功能,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与此同时,下肢骨折患者承受骨伤疼痛的同时,还受到各类并发症的困扰,使其产生身心不适,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腓总神经损伤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期间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与手术牵拉、夹板压迫有关,损害其神经传导功能,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下肢骨折患者,应该得到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逐渐修复损伤,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进而为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支持[1]。本研究探讨了92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 18例,年龄范围为 21~75岁,平均年龄(48.18±5.02)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范围为22~76岁,平均年龄(47.37±4.0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采取肢体制动方法,适当抬高患肢。肌内注射神经营养药物,同时配合以足浴、理疗、针灸等治疗方法。

观察组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风险评估与防控:结合既往的护理经验,对于下肢骨折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过度牵引、体位姿势不当以及敷料包扎过紧,会使腓总神经长时间受到牵拉、压迫,逐渐形成损伤。在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后治疗和护理中,需要深入到每一个步骤中,寻找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实施牵引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骨伤情况,合理控制牵拉重量和牵拉方向。牵引重量不宜过大,避免对腓总神经产生牵拉作用。在实施牵引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感受,警惕下肢麻痹症状的产生。在下肢骨折的术后恢复期间,关于体位姿势的调整,往往考虑到伤口保护以及缓解疼痛。患肢取外旋位,对于伤口保护以及缓解疼痛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会导致腓总神经受压。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正确指导患者调整体位,建议其取患肢中立位。另外,在敷料包扎的过程中,不宜包扎过紧,适当减轻夹板、石膏的松紧度,及时解除下肢腓总神经受到的压迫、牵拉,可以有效减轻损伤,促进其良好恢复。

②心理护理:在实施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伤情,并对腓总神经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说明,增加患者对于腓总神经损伤的认识和了解,并以成功治疗病案作为参考,说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焦虑感和恐惧感,避免其过度紧张。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的进行讲解,多与患者进行互动、交流,问询患者的感受。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尽量满足患者日常所需。该过程中,能够有效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与尊重,彼此之间能够紧密的沟通与协作,便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下,让患者的心情得到放松。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能够保持轻松、平和的心态,积极、自觉的配合护理人员,认真遵循护理人员的要求。

③功能恢复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训练,术前,患者的患肢取外展中立位,活动其股四头肌(收缩)、足(背伸、外翻)等部位。术后恢复期间,膝关节屈曲20~30°,解除下肢的外部压迫,穿着矫形鞋或足脱,逐渐改善足下垂、内翻症状。评估患者的下肢肌力水平,下肢肌力较差的患者,需要根据护理人员的指导,进行被动活动训练(小腿屈伸、足背屈和外翻、足趾屈伸等)。随着下肢肌力的恢复,逐渐向助力运动、主动运动以及抗阻训练过渡,每日训练30~40min左右。在功能恢复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感觉。适当调控力量,注意保护骨关节、韧带和肌肉,避免过度用量而形成损伤。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n(%)]

2.2 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

表2 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 )

表2 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 )

组别 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消失时间/d 住院时间/d 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n=46) 15.37±2.02 16.37±2.52 85.52±2.63对照组(n=46) 19.85±2.64 23.18±4.06 74.13±4.46 t值 5.445 5.195 5.342 P值 <0.05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意外事故造成的骨科伤病,常见股骨骨折、胫骨骨折以及腓骨骨折,不仅会产生强烈的疼痛症状,还会造成下肢运动功能障碍[2]。手术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折端接受复位、固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骨伤逐渐愈合,下肢活动功能也会随之恢复正常。但是,并发症的发生,往往会对下肢骨折愈合和运动功能恢复产生干扰和妨碍,延长患者的康复进程,增加其身心痛苦,需要通过优质的护理干预加以防控。腓总神经损伤是下肢损伤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与腓总神经受到牵拉和压迫有关[3-4]。由于下肢骨折患者的下肢活动受限,需要卧床休息。由于长时间缺乏运动,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减缓。同时在过度牵引、体位姿势不当以及敷料包扎过紧等因素影响下,下肢的腓总神经长期受到压迫和牵拉,容易形成损伤。为了加快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需要加强对术后并发腓总神经损伤的防治,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5-8]。

在下肢骨折术后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首先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寻找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解除下肢腓总神经受到的压迫、牵拉,避免形成损伤。对于发生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需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用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正确看待自身疾病,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遵医行为,便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然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展开功能恢复训练,逐渐修复腓神经损伤,提高下肢肌力,恢复下肢活动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9-11]。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的有效开展,对于腓总神经损伤的 防治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腓总牵拉下肢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腓总神经损伤30例MSCT多平面重建效果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跷“二郎腿”导致瘸腿
热身中不同牵拉方式对高校网球运动员灵敏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