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外伤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护理要点分析

2020-09-26 06:15把海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7期
关键词:外伤脑组织颅脑

把海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六医院,新疆 伊宁)

0 引言

重型颅脑外伤属于常见的一种损伤性疾患,虽然目前医疗技术日趋完善,但在中枢性高热下患者体温如果快速升高也会威胁生命安全,对脑部损伤救治不利[1]。研究表明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时可通过降低脑部耗氧量及代谢率来缓解脑组织受损,降低死亡率,提高预后[2]。现就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亚低温辅助治疗的资料与常温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我院创伤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 例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其中对照组(40 例):男女比例23:17;年龄25~76 岁,平均(45.8±2.3)岁。CT 检查颅内血肿12 例、脑干损伤11 例、脑挫裂伤17例。观察组(40 例):男女比例21:19;年龄28~79 岁,平均(46.1±2.1)岁。CT 检查颅内血肿15 例、脑干损伤13 例、脑挫裂伤12 例。排除其他脏器损伤所致的缺氧、窒息、休克类患者。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后入住ICU 病房,接受重型颅脑外伤常规治疗。给予脱水、降颅压、吸氧、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止血、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及脑保护剂、纠正酸碱紊乱及电解质失衡,确保患者呼吸畅通。对照组常温治疗,观察组为亚低温治疗,使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至肛温低于35℃,维持5 d。在物理降温前0.5 h 肌内注射冬眠合剂,即50 mg 氯丙嗪+50 mg 异丙嗪+50 mg 哌替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调整用药,确保患者无寒战、安静、血压高于80 mmHg。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预防肌肉松弛剂、镇静剂等引起呼吸麻痹。5 d 后缓慢复温,注意控制复温速率低于0.5 ℃/4 h。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1、3 个月时的GCS 评分。治疗后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正常、意识清晰则为良好;治疗后神志清晰、而仅有部分自理能力则为中度残疾;治疗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但神志清晰为重度残疾;治疗后仍为昏迷状态而呈去皮质或大脑强直状态则为植物状态。记录两组出血、心律失常、低血压、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1 个月时GCS 评分(6.6±0.8)分、3 个月时GCS 评分(7.8±0.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应时间内的GCS 评分,且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 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差异显著(P<0.05);③观察组患者预后分级评价中良好比例为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良好比例25.00%,差异显著(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s, n(%)]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s, n(%)]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4.0224,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8.3045,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4.5006,P<0.05)。

GCS 评分(分) 并发症治疗前 治疗1 个月 治疗3 个月 出血 心律失常 低血压 肺部感染 合计观察组(n=40) 4.5±0.4 6.6±0.8● 7.8±0.7□ 1(2.50) 1(2.50) 1(2.50) 0(0) 3(7.50)■对照组(n=40) 4.6±0.6 6.0±0.5 6.8±0.3 4(10.00) 2(5.00) 2(5.00) 2(5.00) 10(25.00)组别

表2 两组患者预后分级比较[n(%)]

3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配合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多端、并发症多,且处于神志昏迷状态。亚低温治疗是想利用降低体温的措施来降低机体代谢状态,但这种状态会影响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治疗过程中要严加监测和护理[3]。首先,要连续监测患者BP、ECG、SpO2、HR 及呼吸节奏。其次,测量瞳孔变化,长时间亚低温过程中要求观测瞳孔1 次/0.5 h,出现瞳孔变化时要及时上报处理。在诱导降温期间要调节好冬眠合剂的输注速度及降温毯温度,之后维持肛温在34~35 ℃,测量肛温1 次/h,记录体温变化[4]。在肛温不及34 ℃时要进行保温护理,升高降温毯温度、降低泵入冬眠合剂速率。最后,还要监测颅内压变化,警惕颅内继发性血肿的发生,指导临床预后评估。手术患者置入探头探测颅内压,根据血肿位置来选择脑室内、脑实质压力测定。颅内压正常值低于20 mmHg,若颅内压超过25 mmHg 则要积极降颅内压,减少液体摄入、给予脱水治疗。若颅内压持续升高则预示继发性颅内血肿或水肿,要立即复查CT,对症处理。整个护理过程中都要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亚低温治疗会影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护理中要严密监测心电变化和电解质变化,警惕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观察皮肤、口腔黏膜、牙龈、消化道等是否存在出血,如有则要上报、处理。注意皮肤是否存在花斑纹、青紫等早期冻伤现象。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患者消化道无出血、肠鸣音正常的情况下要尽早留置鼻饲管,采取肠内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泵匀速输入,第1 天输入30~40 mL/h,间隔6 h 监测胃残余量1 次,无胃潴留的情况下可逐渐加大输注量,但最大输注速率不能高于125 mL/h。营养液输入18 h 停6 h,每天总量控制在2 L,维持生命所需热量。鼻饲完成后的导管要以20 mL 温开水冲洗,避免鼻饲管返流。插入胃管前先抬高床头,确保通畅。温度控制在37 ℃左右。亚低温期间肠蠕动减少,所以尤其要注意胃潴留情况,一旦发生胃潴留则要降低鼻饲注入或停止,应用胃动力药物来促排空。鼻饲阶段还要警惕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所以鼻饲前先吸干净痰液,鼻饲完成后立即平卧。在复温时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大动脉处放置热毛巾,确保体温缓慢上升到35.5 ℃以上。

4 小结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对患者、家庭、社会都是沉重的伤害。受伤后或手术后要及时降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和保护脑细胞,这对挽救受损脑组织具有重要意义[5]。亚低温治疗则是通过小幅度降低体温的方式来降低组织耗氧量、减少脑组织中乳酸积聚,发挥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缓解脑组织水肿、肿胀[6]。同时,亚低温辅助治疗还能避免高热状态中内源性毒素对脑组织的损伤,促进脑细胞结构、功能恢复[7]。所以,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更好地改善预后[8]。同时,亚低温治疗期间要严密护理,警惕低体温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要仔细控制体温变化,警惕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呼吸困难等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预后分级中良好比例、治疗后GCS 评分两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亚低温辅助治疗效果确切,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外伤脑组织颅脑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