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古丽·亚生,李芳
(1.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实验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综合护理技能实训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实习前集中进行临床护理基本技能综合性、系统化的训练[1]。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技能的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为学生进入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适应能力,实现课堂学习与临床实际的零距离接轨[2],为使护生进入实习医院后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必不可少的阶段。护理综合实训综合性非常强,交叉学科的内容多,因而护理综合实训的操作项目必须时刻突出与临床岗位任务相关联的内容,条理清晰,深浅适宜,循序渐进,抓住关键重点,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
随着高校护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国内许多护理院校在护生实习前安排了综合训练课程,但很多院校仅局限于前期课程的单项操作重复训练,即传统的教学方法,示教- 训练-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态心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单一的操作练习方式无法培养临床护理思维能力、无法用护理程序方式引导学生的综合操作训练,实践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严重[3]。
本项目是以临床护理思维培养为导向的《综合护理技能实训》课程实施效果研究,目标是转变“重单项操作,轻综合实训,重专业技能,轻护患沟通,重个体培养,轻团队意识[4],基础护理技术与专科护理技术独立实训”的传统教学理念,促进我校高职护生操作技能、理论运用能力和培养临床护理思维能力。
在我院及六所附属医院学院临床一线带教骨干中选取教学经验丰富、不同科室背景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实验师组成课程组,共26 人。通过定期集体备课、经验分享交流会等方法促进教师知识和技术;采用“跟、帮、带”的形式加强新进教师的培养。加强教学梯队建设,逐年搭建专职教师为主,临床老师为辅,专业素质过硬,较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鉴于我院护生人数较多,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模式。
课程组共同讨论、编写修订《综合护理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划分教学模块,编写教学案例。将护理学基础、护士礼仪、健康评估,内、外、妇、儿以及急救护理学等8 门课程49项护理技术,整合为8 个模块,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导向,实施护理综合实训的操作项目及活动。
经过试运行一年后,课程组认真探索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于此课程内容再次进行整合、重构,改革授课方式,选43项操作技术整合为8 个模块。表1 为现行的《综合护理技能实训》课程技能教学模块。
鉴于我校高职护生人数较多,将每班学生分成3 大组,每个大组约有20 名学生,由一名老师负责带教。每个大组又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5 名学生。每次课前要求学生对提前发放的案例认真分析、复习、查阅文献、思考并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案例分析。授课时以案例讨论形式导入课程,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课程。授课过程按照护理评估、诊断、计划、措施、评价等整体护理的要求来进行,使学生在分析案例中讨论并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培养和提升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操能力。
表1 《综合护理技能实训》课程技能教学内容
为了建立全方位考核评价体系,我们采取了多种考核评价法。具体形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操作考核。
形成性评价分数占总成绩的30%,分为随堂考核成绩和计分作业成绩两部分;随堂考核方法上[5],采取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占20%。计分作业上,每位学生完成一份案例分析,要求进行护理评估,做出护理诊断及指定护理计划,考核护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占10%。
课程终结考核:以多站式考核方式,以团队形式进行考核,按照各站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70%。
通过结合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及临床护理技术开设综合性实训课程,加强学生对护理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找出适合我院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发展思路,为护生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奠定了基础,能够缩短学生临床实习适应期,有效促进高职实验教学改革[6]。
以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综合护理技能实训》课程实施以来,培养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护生学习主动性,同时促进我校高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师生都表示对今后的实习和工作均有很大的帮助[7-8]。在未来的护理教学中,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挖掘,探索,优化、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将护理传统实验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学资源相结合,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我校即将建造的虚拟仿真实验室、数字化教室等资源,创新先进、科学、现代化授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