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CT 影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患者中发挥的作用探究

2020-09-26 06:15:00袁永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7期
关键词:颧弓上颌骨下颌骨

袁永杰

(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0 引言

伴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以及交通工具的不断普及与频繁,导致因建筑事故和交通意外事故出现颌面部骨折的患者人力每年都在不断的攀升,并且就基层医院而言,目前收治最多的外科口腔颌面部疾病之一便是颌面部骨折[1-2]。通常出现颌面部骨折的患者主要表现特征为鼻骨、上颌骨、颧骨以及泪骨组成,其解剖学结构极为复杂,若患者出现骨折或是创伤,会增加整个治疗难度系数。针对颌面部骨折患者以往常规的检查方式为常规CT 检查以及X 线片检查,但是会出现误诊或者是漏诊[3-4]。现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临床开始推行三维CT 影像技术用于诊治颌面部骨折患者,此技术不仅能够将不同方位的真实情况直观的呈现在视野中,同时还能作为后期治疗的可靠依据。本次实验通过抽取医院在近3 年时间(2016 年2 月至2019 年8 月)共收诊的80 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予以研究,探讨分析针对临床收诊的在颌面部骨折患者,通过实行三维CT 影像技术的应用效果,现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最终对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时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本次实验过程、实验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进行充分了解,并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本次实验通过抽取医院在近3年时间(2016 年2 月至2019 年8 月)共收诊的80 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予以研究,以上收治的80 例患者全部实行三维CT影像技术扫描以及X 线片检查,男性46 例,女性34 例,年龄18~64 岁,平均(37.67±2.48)岁,按照致伤因素分类:9 例拳击致伤;21 例车祸致伤;38 例坠落致伤以及12 例其他。以上患者均出现咬合关系紊乱、疼痛、颜面肿胀畸形以及开口难受等临床症状表现,排合并其他全身疾病患者、器质性疾病患者、语言障碍患者以及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对80 例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加以比对,结果显示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患者实行X 线进行检查,挑选DR(数码摄影)系统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拍摄,随后利用PHILPS 数字拍片系统针对患者颌面部骨折的侧面以及正面进行拍摄,图片处理方式利用嵌入式热敏打印机,随后根据图像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分析。随后采用西门子和GE CT 机对患者实行扫描检查。指导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检查,主要扫描患者的眶上缘一直到下颌骨下缘这一范围,将其电压调整为130 kV,电流调整为120 mA,其层厚调整为1 mm,而层距则调整为1 mm。对患者实行扫描常规CT 扫描完成后将其初始数据进行重建,层距调整为0.3 mm,层厚调整为0.5 mm,矩阵调整为512×515,随后将以上数据全部传送至工作站内,有Vtrea 2.0 加以重建。其中有60 例患者将手术治疗,有8 名患者的骨折咬合关系较为良好,并且其面部并未出现明显位移或者是塌陷。因此给予保守治疗。该组患者经过三维CT影像扫描以及图像重建后结合所有检查报告资料,对患者出现骨折位移以及部位等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治疗,包括:重建骨折咬合关系、手术复位、切开以及坚固内固定,加快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部分患者由于骨折线分辨率异常,经过三维CT 重建后仍然无法辨认,但是并不会对治疗造成影响。

1.3 观察指标

分别将800 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经过检查后骨骨折段转移范围、方式以及部位加以比对。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 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不同的检查方式检出率情况以及颌面部骨折部位情况:如表1 所示,三维CT 影像技术检查出额骨凹陷性骨折并发颧弓骨折、下颌骨支骨折并发颧弓骨折、上颌骨骨折并发颧弓骨折、下颌骨骨折并发上颌骨骨折以及两侧上颌骨骨折人数均高于X 线片检查人数。同时,三维CT 影像检查漏诊率显著低于X 线检查,P<0.05。

3 讨论

由于颌面部由腭骨、下颌骨、上颌骨、鼻骨、颧骨以及泪骨所构成,并且各骨之间以互相重叠的方式存在,因此一旦患者发生骨折现象,则会导致病情变得极为复杂,并且若为对患者给予早期的有效治疗干预,将直接导致患者出现开口受限、面部畸形、复视、咬合错乱以及眼球运动受限等[5-6]。尤其针对出现颌面部粉碎、多发性或者是陈旧性骨折患者而言,当错位处于愈合阶段,由于缺乏明显的骨质断端复位情况以及准确的解剖标志等,均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因此,首先需要判断患者发生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类型以及骨折片大小等,随后制定出相应的复位治疗或者是手术固定[7-8]。

表1 对比不同的检查方式检出率情况以及颌面部骨折部位情况(n, %)

常规的X 线检查需要依照较为特殊的体位来实行投照,但是一些部位较为隐蔽,特别是针对面部颌骨偏深结构的骨碎片数量、深层骨折以及移动等很难显示出。无法准确的显示出凹陷骨块的大小、程度以及形状。因此针对颌骨骨折患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局限。而随着三维CT 影像技术的推行,针对颌面部骨折的患者检查能提供较为清晰的图像,便于后期的治疗。它能够对计算机图像模型进行分析,还能快速建立原型,让医疗人员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患者骨折情况,有利于为患者制定专门的治疗方案。并且此检查方式极为简便,更利于患者所接受,分辨率高、细节方面处理更好,能够真确的反应出颌面部骨折患者骨折线走位、部位以及结构等[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维CT 影像技术检查出额骨凹陷性骨折并发颧弓骨折、下颌骨支骨折并发颧弓骨折、上颌骨骨折并发颧弓骨折、下颌骨骨折并发上颌骨骨折以及两侧上颌骨骨折人数均高于X 线片检查人数。同时,三维CT影像检查漏诊率显著低于X 线检查,P<0.05。

总而言之,针对临床收诊的颌面部骨折患者,给予三维CT 影像技术扫描分辨率更高、操作更为简便,同时还能对患者出现骨折周围的软组织、部位以及受损范围等做出准确的判定,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颧弓上颌骨下颌骨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瘢痕对唇腭裂上颌骨生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颧弓上缘小切口入路治疗颧弓骨折
食管疾病(2018年1期)2018-03-30 09:04:25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点评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颧骨颧弓整形术钢丝结扎固定的稳定性分析
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器制作与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