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敏感指标的建立与临床应用研究

2020-09-26 05:52:02刘赞陈擘璨万忠琴王娜周明王维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1期
关键词:良肢神经内科正确率

刘赞,陈擘璨,万忠琴,王娜,周明,王维维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海南 海口)

0 引言

质量是医疗界的永恒话题,而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护理质量[1],神经内科住院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多、急危重症病人较多、合并基础病较多。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缺陷或下降,住院时间比较长,在住院过程中存在较高风险,患者及家属多有心理担忧以及盼望亲人早日康复的心愿,因此对护理工作的需求量大、对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效果要求比较高,正确评价护理质量效果对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结局、转归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2]。而护理敏感指标的选择是护理质量评价的关键[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指为了定量评价和监测影响护理结果的护理管理、临床实践等各环节而制订的指导护士照护患者和组织促进的监测评价标准[4]。敏感指标主要分为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好的护理敏感指标应该具备重要性、敏感性和预后相关性、专科性4个特征[5]。现将神经内科护理敏感指标的建立与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9年度神经内科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331例,收集统计神经内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敏感指标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 成立研究小组

2018年8月初成立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成员共计11名,其中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4名;学历层次为本科5名,大专6名,由病房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均具有6年以上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经验,能客观正确地判断、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实用性,并保证资料来源的客观性。

1.2.2 敏感指标的建立

2018年8-10月完成了敏感指标的建立。为了保证并提高科室专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敏感指标研究小组,通过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小组头脑风暴方法建立敏感指标初稿,将吞咽功能评估正确率、良肢位摆放正确率2个过程指标,及跌倒/坠床发生率、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5个结果指标作为专科护理敏感指标评价的主要内容。经过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最终确立神经内科专科敏感指标,完成信效度的检测,并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动态观察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评价护理措施效果,并收集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敏感指标体系。

1.2.3 培训考核

2018年11-12月,完善和制定各个专科护理的操作流程,研究小组对科室的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完成了吞咽功能评估、良肢位摆放、跌倒/坠床评估、吞咽功能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非计划拔管、压力性损伤7个专科护理实践的培训计划。培训后通过考核对效果进行评价,并发放相关手册及资料强化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

1.2.4 观察指标

自行设计资料收集表,收集2019年1-12月四个季度的敏感指标。录入数据时,采用双录双输的原则,并随机抽取10%与原始数据进行复核,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①吞咽功能评估正确率 计算公式为:同期完成住院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的例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总数×100%。

②良肢位摆放正确率 计算公式为:同期住院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例次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良肢位摆放执行总次数×100%。

③跌倒/坠床发生率 计算公式为:跌倒/坠床发生率=同期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患者例次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人日数×1000‰。

④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 计算公式为:同期住院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误吸例数÷统计周期内住院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总人数×100%。

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计算公式为:同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统计周期内深静脉血栓中高风险患者总人数×100%。

⑥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计算公式为: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同期某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次数÷统计周期内该导管留置总日数×1000‰。

⑦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计算公式为: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同期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新发病例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数×100%。

1.3 统学方法

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敏感指标使用率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差异。

2 结果

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评估正确率、良肢位摆放正确率、跌倒/坠床发生率、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院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各项指标监测结果均达到满意效果。组间比较可见吞咽功能评估正确率和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第一季度与第三季度有统计学差异(χ2=15.22P<0.05,χ2=5.60P<0.05),第一季度与第四季度统计学差异明显(χ2=22.91P<0.01,χ2=14.45P<0.01);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第一季度与第三季度,第一季与第四季均有统计学差异(χ2=4.31P<0.05,χ2=6.04P<0.05);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第一季度与第四季度有统计学差异(χ2=4.45P<0.05);跌倒/坠床发生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2019年神经内科护理敏感指标发生率(n %)

3 讨论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优质护理质量与内涵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影响患者安全及护理质量结果的专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8]。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理安全管理成效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和效益[9]。

本研究中,建立神经内科护理敏感指标后,通过1年的临床使用和观察,吞咽功能评估正确率和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第一季度与第三季度有统计学差异,第一季度与第四季度统计学差异明显,这说明学习专业护理技术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提高,符合技能学习的规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第一季度与第三季度、第一季与第四季均有统计学差异(χ2=4.31P<0.05,χ2=6.04P<0.05),吞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误吸是吞咽障碍常见的并发症,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或加重感染,该敏感指标的建立提醒护士重点关注患者的吞咽障碍问题,有效降低误吸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第一季度与第四季度有统计学差异(χ2=4.45P<0.05),这可能与管理者持续改有关。神经内科的患者发病后出现意识、躯体的症状,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压力,常发生不配合医护治疗的情况,导致住院期间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经过前三个季度的经验总结,护士进行指导宣教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减轻患者的焦虑,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本研究中,跌倒/坠床发生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这与护理人员一贯的工作要求有关,跌倒/坠床一直是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者非常重视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坠床的评估及宣教,效果较好。

建立神经内科护理敏感指标质控体系,能够定量反应神经内科专科护理标准,动态监测和评价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通过敏感指标的收集,有利于培养护士预见性思维,从而保证神经内科专科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使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提升[10]。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与完善护理措施,既准确反应专科护理质量目标与标准,又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从而保证科室专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内涵,体现了优质的专科护理服务的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良肢神经内科正确率
品管圈质量控制对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
健康之友(2022年18期)2022-09-20 03:10:08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哈萨克族患者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系统医学(2018年1期)2018-06-23 08:46:30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3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1
生意
故事会(2016年15期)2016-08-23 13: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