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的育人之道

2020-09-25 21:02梁士魁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灌输统一育人

梁士魁

责任编辑:高旭天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总书记从思政学科的特殊性出发,深刻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取向

这两个“统一”,互为表里,共同揭示了“是什么、为什么”与“好不好、对不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讲解、学理分析虚浅,政治意识、价值取向淡薄,政治性缺少学理性支撑,价值性与知识性相分离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部分教师孤立看待知识传授和成绩提升,忽视了价值性在求学和做人中的灵魂地位;二是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方式,遮蔽了学生的生活关注、现实思考和广泛的问题探究,同时遮蔽了教师的政治立场、价值引领和透彻的学理分析,使思政课教育教学失去了现实的土壤;三是部分教师知识构成欠佳、学科素养不高、学理分析能力不足,尤其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未真懂、真学、真用,无力以科学严谨的理论逻辑支撑教育教学应有的政治性、价值性。

如何有效克服上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重构思政

课教育教学的实践逻辑,做到以“经验”为起点,以“过程”为重点,以“育人”为立足点。以“经验”为起点,就是要在知识和学理的讲析中,主动结合生活现实,主动触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获得正确的政治觉悟和价值取向;以“过程”为重点,就是要注重认知的生成过程,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把过去“一言堂”的课堂变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以“育人”为立足点,就是要把“教书”切实建立在“育人”的基础上,把立德树人、实现受教育者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立足点和最高价值标准。

二、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

这两个“统一”,不可分割,统一贯穿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循环往复的认识发展过程,是从不同方面对这一过程的阐述。

一切既有知识或方法都不是绝对真理或永恒真理,它们只有相对于特定的条件、范围或过程而言才有其合理性。基于此,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在实践基础上对所学知识或方法既传递和继承、又选择和扬弃,以知识创新推动实践创新。这既是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的过程,又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过程。

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要把社会上的热点焦点、学生的质疑点关注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把实践经验作为思考的源泉,把批判创新作为学习的路径,只有这样,方能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教科书与世情国情这本大书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鉴别、批判、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

三、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特征

这两个“统一”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教育教学因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呈现多样性;因为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所以具有统一性。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其哲学依据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具体到包括思政学科在内的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就是要在“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的同时,面对各方面条件各不相同的学生,即便是教授同一内容,也应当本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施教举措。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统一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意图。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其哲学依据则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学生也是群众,思政课堂也是群众聚集的场合,发动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直以来,思政课堂上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轻视教师主导作用的自由化倾向;另一种是忽视学生主体性的专制化倾向。克服这两种倾向,教师必须一方面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切实支持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合作探究、拓展生成,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动力作用;另一方面,要因事而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失时机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适时采取预见性的前置诱导、过程性的启发点拨、发展性的梳理升华等方法和手段。

四、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方式

这两个“统一”,仍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显性教育有灌输,也有启发;隐性教育有启发,也有灌输。准确把握上述关系,应在辩证看待四种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在兼而用之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教育教学的启发性,强化隐性教育。

“启发”是伟大的教育智慧,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但如果片面依赖启发,很容易让教育教学脱离目标、弱化力度、迷失方向、降低实效。对于“灌输”,则有必要区别其狭义和广义。狭义的“灌输”含有贬义,它消蚀学生的学习力,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深受诟病。而广义的“灌输”,包含知识或信息由外而内进入人脑的全部过程和一切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启发只是一种更巧妙的灌输。因此,要在启发的基础上灌输,在灌输的过程中启发,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隐性教育具有“润物无声”的特点和优点,但单一的隐性教育片面依赖学生的自觉和主动,不利于既定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显性教育具有“旗帜鲜明”的特点和优点,但单一的显性教育缺乏对学生内心意愿及其个性差异的尊重,容易忽略或淡化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树立大教育观,用好主干道、开发多渠道、采取多样式,“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使隐性教育经常、普遍存在,让显性教育适切、有效发生。

“八个统一”要求,为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取得更好育人效果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必须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坚持好。

猜你喜欢
灌输统一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