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

2020-09-25 21:02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复产公共卫生防控

双 宝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对内蒙古来说,此次疫情发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正是我们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起跑阶段,起跑后的表现非常重要。在疫情冲击下,复工复产成为修复经济循环的核心基础,要推进复工复产“慢节奏”向“新稳态”转变;做好当前就业增收工作,对于促进生产恢复、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要稳住就业和收入两个民生基本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基础保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荆楚,蔓延全国,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内蒙古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不动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高质量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推进复工复产“慢节奏”向“新稳态”转变

内蒙古虽然属于疫情“轻灾区”,但这次疫情对经济的整体影响远大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发生以来,我区与全国同步采取了全方位的隔离措施,包括封城、封小区、封路、企业停工、延长假期和弹性工作等,这些措施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对内蒙古来说,此次疫情发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正是我们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起跑阶段,起跑后的表现非常重要。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我们要正确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区经济的影响,处理好危机与契机之间的转化关系,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第一,出台企业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支持、财政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支撑和减轻企业负担等一整套组合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疫情冲击下,复工复产成为修复经济循环的核心基础,把复工复产的决策权交给企业,避免“一刀切”“过度反应”,实现复工复产“慢节奏”向“新稳态”转变,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稳住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就是稳住经济大局,没有一定量级的复工复产,其他支持便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开展疫情产生的成本和风险调查工作,根据评估结果,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陆续出台细颗粒度的支持政策,与企业建立互动机制,实现企业需求和政策供给的精准匹配和高效转化。第二,鼓励企业自救和互助。面对疫情,自救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之道,比如受影响最大的餐饮行业,很多饭店纷纷“触网”,开启了外卖模式;还有不少企业在自救的同时,通过“共享员工”等方式发挥余力拉一把同行和上下游企业,让整个社会的协助飞轮转动起来,从而帮助彼此更快地走出危机。第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疫情影响,国家层面将会出台包括财政、货币和经济管理方面的力度较大的刺激性政策,挽回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政府和企业要提前做足准备工作,无缝对接疫情结束后国家出台的支持政策,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住就业和收入两个民生基本盘

疫情影响不仅是冷冰冰的经济数字,其背后对应着人民群众的基本民生保障问题。面对疫情,有积蓄的家庭可能好一点,中低收入家庭积蓄少,工作又难找,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背负着房贷车贷的工薪阶层,背负着贷款的个体工商户,面临的考验尤其严峻。据2月5日开展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67.69%的被调查者认为疫情影响家庭收入,其中有13.28%和16.95%的人分别认为影响很大和比较有影响,服务行业的人认为影响很大的比例高达50%。可见,在疫情初期居民就业收入就受到了影响,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复工复产率不足会继续影响居民就业收入。做好当前就业增收工作,对于促进生产恢复、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优先稳就业。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对疫情期间和疫情过后就业市场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进行动态监测,适时采取援企、稳岗、扩就业的措施,推动更充分就业;积极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实行中小企业员工返岗交通、房租和生活补贴,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关注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开展线上就业服务,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对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通过技能培训和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和托底安置;培育新就业形态和新岗位,鼓励和支持“平台就业”“网络就业”“创业型就业”等各类灵活就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第二,发挥好“三农三牧”压舱石作用。2月12日调度数据显示,内蒙古农资储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全区化肥、农药、地膜、玉米种子储存量分别为78.1万吨、0.4万吨、2.1万吨和5万吨,占全区春耕需求量的49%、61%、26%和44%。打通影响“三农三牧”的堵点和痛点,保证生产资料和服务进店进村,保证农牧民正常开展农牧业生产活动,实现疫情防控和农牧业生产两不误;释放被“冻结”的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农畜产品流通企业深入农村牧区,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统筹解决农畜产品积压和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稳价问题。第三,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内蒙古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2019年底全区贫困发生率为0.11%,低于0.6%的全国平均水平,但要取得全面胜利任务依然艰巨。要以辩证思维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牧区振兴有效衔接,动态掌握疫情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影响,对重点地区、重点工作实施挂牌督战,做好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基础保障,也是防止公共卫生风险向其他领域传导的根本路径。第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基层防控人手不足、物资短缺、条件简陋、手段滞后,乃至简单粗暴的极端防控等问题。因此,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开展“基层治理基础建设年”活动,全面巩固和加强全区苏木乡镇街道及嘎查村社区的组织基础、制度基础、工作基础、保障基础,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和社会共治圈。第二,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功能。通过发放临时救助金的方式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生活,同时为社会提供稳定的安全保障预期,助推经济社会尽快回归正常秩序。第三,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战“疫”期间多地出现了退票难、假口罩、租金涨价、哄抬物价、药品炒作、非法借贷等种种乱象,依法严惩医药、住房、食品领域集中发生的不法行为,对于维护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具有重要作用。第四,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次生性社会问题。受疫情影响,市场主体间可能会产生一些债务、劳资、订单纠纷,司法部门要做到尽早介入、妥善处置,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或网络舆情,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工作。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2003年“非典”疫情以后,我国以应急预案为抓手建立了以“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为架构的应急管理体系。当前,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应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和未来类似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做好准备。第一,坚持问题导向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彻底排查公共卫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接济、应急物资保障等制度体系,筑牢防范和应对公共卫生领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治理体系基础。第二,自治区各级政府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要充分重视公共卫生投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体系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规划,通过5年的努力把全区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第三,加快健全农村牧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促进公共卫生资源向农村牧区覆盖、向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延伸,织就密实的基本公共卫生保障网;相关高等院校增设公共卫生专业,解决农村牧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紧缺问题。第四,聚焦增强人民体质,开展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群众公共卫生素养。

猜你喜欢
复产公共卫生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战疫情 奋力前行 复工复产 再续新篇(一)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