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沂蒙精神活动型课程实施建议

2020-09-25 02:55徐东升
菏泽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沂蒙议题精神

王 津,徐东升

(1.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2.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2017年,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意见》,要求将沂蒙精神纳入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思政课教学内容。同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发布,给出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上的明确规定,并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强调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1]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探讨如何运用活动型课程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对推进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沂蒙精神的内涵、特征和育人价值

(一)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

沂蒙精神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其内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概括和表述。1997年,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将沂蒙精神内涵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2]爱党爱军是其坚定的政治立场,开拓奋进是其持续的活力源泉,艰苦创业是其可贵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是其崇高的价值取向。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后,许多学者以习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尝试对沂蒙精神提出新见解,目前最新的观点是“沂蒙精神的本质内涵,就是党政军民生死与共、党群干群水乳交融,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进取。一言以蔽之,即战时军民生死与共、平时党群水乳交融。”[3]

(二)沂蒙精神的鲜明特征

2013年,习近平提出沂蒙精神是在山东革命历程中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这一论述精辟地概括了沂蒙精神最鲜明的特征——人民性。从形成主体看,沂蒙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长期实践的结果,具有党和人民双主体;从指导思想上看,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从根本基础看,沂蒙精神根植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从形成过程看,沂蒙精神是党践行群众路线、始终为人民、始终靠人民的结果,体现着党的根本宗旨,形成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沂蒙精神的突出育人价值

习近平同志提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4]确认了沂蒙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地位,并对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做出了明确要求。沂蒙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载体,具有独特的导向、激励、凝聚功能。

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沂蒙精神以其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征、突出的育人价值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积极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持续探索如何将沂蒙精神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融合。

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5]在课程目标上紧紧围绕核心素养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融入学生真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以中心议题为引领,在教学评价中重视学生发展。

(一)围绕核心素养确定课程目标

活动型课程不再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机械划分教学目标,而是将通过课程期望学生达到的发展水平概括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更能体现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要求。例如通过了解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体会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受到情感上的触动、思想上的启发,从而生成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提升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二)结合真实生活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课程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选择教学内容的范围界定,根植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内在依据,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源为选择课程内容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而真实的生活无疑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成为活动型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来源。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真实生活”可以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直接真实生活,也可以是历史上或他人身上发生的间接真实生活,还可以是基于虚拟情境的艺术真实生活。沂蒙精神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高度契合,与学生经验和发展要求内在统一,与我国发展历程深度融合,并且在当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生动案例,能够较好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

(三)设计中心议题引领教学过程

活动型课程的内容呈现方式包括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通过中心议题组织系列活动、形成结构化教学设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视野中,议题是在一定课程知识主题场域内,能够引发并支持学生作为完整独立个体开展辨析式学习,具有多维思维空间和社会延展性的结构化、序列化问题的聚合。”[6]在议题的引领下,师生展开深度互动,推动教学过程依次展开,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资料、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表达解释、拓展实践,教师适时、适当地进行点拨和指导,逐步掌握学科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议题引领下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际教学效果。以沂蒙精神为议题的教学设计案例将在第三部分进行介绍。

(四)着眼学生发展实施教学评价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7]并给出了衡量学科核心素养的参考质量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活动型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展开的,活动型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互动中生成的,这决定了活动型课程的教学评价不能按照传统的方式规定统一操作性目标、简单进行终结性评价,而必须从情境中、过程中实施教学评价,通过详细解析核心素养的生成过程和发展阶段,形成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价标准,使教学评价从教学活动的终点转化为学生发展的新起点。

三、高中沂蒙精神活动型课程实施案例

新课标按照学科课程内容结构给出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议题,为沂蒙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教学提供了结合点和参照。下面,按照新课标中给出的课程内容顺序,主要结合必修课程内容,采用议题引领的方式,举例说明高中沂蒙精神活动型课程实施的可行路径。

(一)议题:“沂蒙人民为什么跟党走”

要求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查阅资料、参观展览、访谈等方法,了解沂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变化。学唱《沂蒙山小调》,并对比《沂蒙山小调》的前身《反对黄沙会》歌词。课上引导学生讲述沂蒙人民“苦难的过去”,交流“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例证,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沂蒙地区发生的变化。围绕以下分议题组织教学:

1.“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怎样形成的?

2.思考《沂蒙山小调》歌词变化的原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是什么?

围绕该议题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必修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2.2)。使学生了解过去沂蒙人民贫穷落后、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深受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外国列强的压迫;认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带来了希望、指明了方向,带领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理解沂蒙精神的产生、发展过程,感受沂蒙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

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同时,通过组织学生结合历史开展思维辨析,培养科学精神核心素养;通过走进社会进行参观、访谈,培养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将系列思维和实践活动统一于核心素养培育过程。

针对学生在课前和课上的表现确定过程性评价维度,制定可供参考的评价反馈表。

维度等级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小组同学配合主动分析问题充分、精当流利表达小组观点,并能为主要观点提供例证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特点把握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

(二)议题:“沂蒙老区怎样旧貌换新颜”

要求学生课前广泛查找资料,了解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前夕和现在的沂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对比改革开放前30年与改革开放以来40年发展成就,思考形成鲜明对比的原因。课上在学生的讲述、分析和讨论中,围绕以下分议题组织教学:

1.改革开放前进行了哪些探索?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转折意义?

3.沂蒙精神在当代是否已经过时了?

4.展望沂蒙老区的未来如何发展?

围绕该议题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对应必修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3)。通过反思改革开放前30年的曲折探索,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点分析厉家寨村、九间棚村、代村等当代弘扬沂蒙精神、促进改革发展的典型案例,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激发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热爱和建设美丽家乡的热情;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理解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坚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本议题与上一议题类似,以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为主,同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价上采用过程性定性评价方法,从资料收集、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语言表达、道路自信、沂蒙精神等方面确定评价维度,制定可供参考的评价反馈表。

(三)议题:“我为沂蒙发展献计策”

提前一个月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和周末开展社会调查,走进各行各业、大街小巷,结合前期学习的知识,发现和分析当前当地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选取一个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更深入的分析调研并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一篇社会调研报告。课上通过各小组讨论探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围绕以下分议题组织教学:

1.当前沂蒙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2.如何破解沂蒙发展的问题和挑战?(结合新发展理念)

3.我们能为沂蒙发展做什么?

围绕该议题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践行新发展理念(对应必修模块2,经济与社会2.1)。课上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集中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原因、作用、可行性等角度对所提出的建议进行讨论辨析,并对建议进行归类整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结合新发展理念,体会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其中的基本原则;将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小组,分别针对一个发展理念,合作制作一份相应的宣传材料,在教室外张贴展示;引导学生思考沂蒙地区改革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在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明确沂蒙精神在新时代改革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认识到每个沂蒙人都是沂蒙精神的创造者,从而自觉做沂蒙精神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该议题主要培养学生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政治认同素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精神素养,积极宣传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共参与素养。

在教学评价上采用过程性定性评价方法,因该议题涉及社会实践活动较多,在资料收集、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知识理解等维度之外,还应增加发现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以实际行动促进发展、小组宣传材料效果等项目,全面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四)议题:“口述沂蒙革命历史”

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参照临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发的“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齐鲁文化”研学路线,选取具有红色革命教育意义的五个景点(红色影视基地、大青山及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夹谷山、华东烈士陵园及沂蒙革命精神纪念馆、孟良崮),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展红色旅游。要求各小组通过在研学旅行中参观、访谈当地老党员、查阅资料等方式,整理沂蒙革命历史故事。围绕以下分议题组织教学:

1.讲述让你最感动的沂蒙革命历史故事?

2.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动人的故事?

3.怎样高扬永不褪色的旗帜?

围绕该议题的探究,可以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理解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激发向革命先辈学习的热情(对应必修模块3,政治与法治1.1)。课上,在学生的交流讲述中,引导学生明确党的性质、宗旨,深入理解党的指导思想,理解沂蒙精神的本质和内涵;着重分析沂蒙精神的人民性特征,理解沂蒙精神是党和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共同铸就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

该议题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同时培养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在教学评价上采用过程性定性评价方法,包括资料收集、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知识理解等维度。需要注意的是,研学旅行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活动具有特殊性,要注意活动中的组织纪律性和安全问题,更加注重社会交往的礼仪和技巧。

(五)议题:“一个母亲的选择”

观看陈若克英雄事迹短片,造成学生情感上的震动、产生价值观上的矛盾。以“陈若克作为一个母亲,是否应当选择带着孩子赴死”为辩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梳理思路、小组讨论,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赛。

由陈若克的经历引出“沂蒙母亲”王换于,进一步播放王换于事迹短片,要求学生结合本课内容,分析王换于事迹体现出了怎样的价值观。

围绕该议题的探究,可以引发学生对价值观问题的思考,明确应当坚持的正确价值取向(对应必修模块4,哲学与文化2.1)。在针对陈若克的选择的辩论过程中引导学生针对“价值两难”的情况,辨析价值评价的不同立场,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为人民利益所做出的巨大牺牲,由衷敬佩她的革命意志和光辉品格,从而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通过分析王换于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开办战时托儿所、宁可饿死自己的孙子也要养活烈士遗孤、掩护党的干部和人民军队、送自己的孩子参军等艰难选择反映出的价值观,理解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沂蒙精神感召下,沂蒙人民价值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思考在当代应该做出怎样的价值选择。

该议题主要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从而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科学精神,同时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深厚情感。在教学评价上针对本课以辩论、讨论为主的特点,着重考察学生能否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做出合理的价值选择,并能够说出自己的原因。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沂蒙精神活动型课程具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方式、明确的过程性评价维度,能够形成适合教学实践的现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进行试用、完善和推广,更好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沂蒙议题精神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沂蒙壮歌》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