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儿童焦虑障碍的分析研究

2020-09-25 05:22陈雯郑宏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0年3期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全程

陈雯,郑宏

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335)

0 引言

儿童焦虑障碍症状繁多,容易出现多种躯体化表现,早期识别率低、误诊率高,呈现慢性病程,因此药物的依从性普遍较差。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综合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生物反馈仪采用生物反馈的原理,将人体的生理指标如脑电、心率变异性和肌电等信号转化为容易理解的视觉、听觉形式,展现出来使个体了解自身的生理变化,通过反复的训练与治疗,帮助个体达到认知、调控自身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缓解和治疗心理紧张、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症状的目的。

对于儿童焦虑障碍,国内外更多采用物理加心理进行综合治疗,其中主流包括生物反馈治疗。国内主要对肌电生物反馈比较熟悉,脑电生物反馈大多应用于成人焦虑障碍之中,特别将脑电生物反馈用于儿童焦虑障碍的治疗少有报道。

本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对现有的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改良,在一般团体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旨在探讨应用改良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儿童焦虑障碍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进而提高患儿治疗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5月—12月期间本院就诊的60例病程在1年左右的儿童焦虑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符合ICD-10儿童焦虑障碍诊断标准,年龄在12~17岁,入组SAS测评结果: 中重度焦虑症状; (2)患儿及监护人知情同意; (3)体格检查、化验室检查等排除严重躯体疾病、未服用药物和开展相关其他治疗; (4) 耐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者。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 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 两组进行年龄、性别、病程和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 研究资料

自编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一般情况: 年龄、性别、病程、学历、家庭情况等; (2)依从性: 本次就诊的主要原因,对焦虑障碍的认知、对接受治疗干预的认知、愿意接受治疗的种类、频次和内容、阻碍持续接受治疗的原因; (3)满意度: 对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认识及其相关因素,对现有治疗的满意程度,父母对治疗的态度等。

1.3 研究方法

(1)前期课题组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研讨,组织开展评估前培训和一致性测定; (2)经过前期调查培训,由高年资精神科医护人员,完成一致性测验组成调查组; (3)采用自编问卷对已接受2次以上传统脑电生物反馈仪治疗的患儿进行调查,依据自编问卷的调查结果,对脑电生物反馈仪进行运行方式和影音系统的改良,通过询问患者最想看的图片或者视频,把这些内容做成生物反馈图像材料。

将60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采用每周两次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次治疗30 min,10次为一个疗程,要求患者做完一个疗程。研究组采用改良后的动画海底世界、卡通小孩图片; 对照组采用改良前的动画花开放、汽车图片。比较两组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图1 改良前后图片Fig.1 Pictures before and after improvement

1.4 临床评价

1.4.1 全程治疗比较

全程治疗是指纳入治疗的病例,能按照标准时长完成一个疗程(10次)的治疗,无遗漏和脱失。存在1次或以上遗漏或脱失治疗的,标注为无法完成全程治疗。

1.4.2 依从性比较

依从性分为良好、一般、差,“良好”是指能全部或大部分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80%~100%,“一般”是指部分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的50%~79%; “差”是指难于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的0~49%。

1.4.3 满意度比较

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评判标准,满意率=( 非常满意例数 + 比较满意例数) / 总例数×100% 。

1.5 质量质控

相关调查数据经过质控、汇总、整理、录入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进行卡方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标识,应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程治疗率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研究组完成全程治疗28名,中断治疗2名,全程治疗率93.33%,对照组完成全程治疗24名,中断治疗6名,全程治疗率80%。

2.2 依从性

研究组总依从性93.33%,对照组总依从性80%,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满意度

通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研究组总满意率为64.29%,对照组总满意率29.17%,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依从性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ompliance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满意率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儿童焦虑障碍(AnxiousDisorder)是儿童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18岁以下的儿童在不明原因的情况出现的紧张、恐惧和不安,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患儿呈现慢性病程,缓解率低,持续影响身心和人格发展,疾病预后较差。

既往研究显示,由于儿童焦虑障碍患儿普遍年龄较小,在应用生物反馈仪器的时候,由于配套软件、操作规范和流程、治疗参数设置等原因,尤其是图像影音系统所提供的图片和视频文件过于成人化,往往导致儿童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陌生感、不配合甚至有抵触的情绪。另一方面,由于儿童之间存在年龄跨度,目前的设备未兼顾到不同年龄段、性别、文化程度的儿童特点。上述这些原因导致临床常常出现操作困难、有效治疗时间不长等状况,影响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前期,研究组对所有参加调查的患儿进行了预调查,提供了几张现有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图片,结果提示患儿认为不感兴趣或没有太大兴趣的达到65%,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提示这可能与对照组患儿全程治疗率偏低有一定的相关。本研究通过专家论证、文献回顾和问卷调查等方式,顺应儿童青少年获知图片和影像资料的习惯,在影音、图像、音效与运行等方面对传统的脑电生物反馈仪进行改良,使之更贴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提高儿童的接受度和兴趣度,使人机交互更加融合流畅。改良后的设备进行了小样本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改良后的动画治疗儿童焦虑障碍患者的效果比改良前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更好; 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和电影时,患儿更加易于接受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更愿意配合自身心理活动的调节。同时患儿的依从性和满意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今后临床儿童焦虑障碍兼顾药物、心理和物理治疗方式的设备改良改进方面整合提供值得借鉴的范本。

能否坚持完成全程治疗和依从性是保证治疗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全程治疗率(93.33%)较之对照组(80%),存在一定差异: 研究组总依从性93.33%,对照组总依从性80%,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而对于患儿的调查也提示,改良后的图片被认为

“喜欢或较喜欢的”占75%,较传统图片(62.5%)为高,考虑前者可能更为符合儿童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分析。本研究由于受限于研究时间,样本量获取较难,规模较小,后期有待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完善相关调查结果分析。

猜你喜欢
脑电生物反馈全程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中的脑电相干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