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对接视角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9-24 03:17支丽平璩孟红
河南科技 2020年27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人才培养

支丽平 璩孟红

摘要:近年来企业与高校合作对口培养人才的方式越来越普遍。本文从本、硕、博三个层次来研究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知识产权专业的人才地域分布、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及就业前景进行分析,比较校企对接视角下不同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并得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满足市场需求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给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校企对接;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0)27-0034-08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快速推进,使得知识产权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核心内容,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而知识产权竞争的关键在于知识产权人才的竞争,其人才培养工作是当务之急。[1]我国已形成博士、硕士、法律硕士、双学位双专业、全日制本科等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然而表面繁荣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实际上存在诸多问题。[2]例如我国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于2014年被红牌警告,限制申报,其中主要原因是就业状况很不理想,我国教育部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曾指出“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层面跟企业需求脱钩,导致高校培养体系满足不了就业需求,最终知识产权专业在北京、山东等地被黄牌甚至红牌警告”。针对这一问题,从校企对接的视角,对我国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人才模式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2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管理、对外贸易和法律服务等方面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人才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针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人才培养层次。本文正是从这三个层次入手,研究我国特别是河南省相关行业、企业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特点,为我国(省)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特别是适合河南知识产权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策建议等内容。

1.3 研究意义

知识产权人才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企对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和高校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效益,还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和产业输出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本、硕、博三个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地域分布、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及就业前景进行分析,比较校企对接视角下不同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并得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满足市场需求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针对不同的情况给出对策建议。

2 校企对接理论

2.1 校企对接内涵

校企对接,又称为校企合作,它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重视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协调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高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質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3]校企合作实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4]

2.2 校企对接意义

首先,校企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经济社会与就业市场的需要。在校企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将企业实际用工需求与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有助于培养出社会紧缺需要的专业对口型人才。其次,校企对接也是一种高校与企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对接,做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招聘信息的高度衔接、高度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人才实践操作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培训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高校接受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让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企业的教育成本,是一种“双赢”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最后,校企对接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力资源浪费,缓解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就业招聘信息与应届毕业生应聘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高校对口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应届生毕业即可实现对口就业,极大地缩短了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时间,同时专业对口就业的培养方式使得毕业生能够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适应工作内容,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有效减少人才资源浪费。

3 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3.1 知识产权专业

3.1.1 知识产权专业内涵。知识产权专业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知识产权法和知识产权管理,这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侧重点各有不同。其中知识产权法专业从属于法学一级学科,法学理论类二级学科,主要培养具备基础的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处理能力的法律人才。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从属于管理学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或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二级学科,主要培养具备基本的专利检索与专利分析能力的专利代理人才。

3.1.2 高校知识产权专业设置情况分析。知识产权专业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有的设在法学院,有的设在管理学院,有的高校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或知识产权系,有的成立了知识产权研究院或研究中心,由此导致授予的学位也不一样,在法学院培养的授予法学学位,在管理学院培养的授予管理学学位。[6]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知识产权专业本科层面,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管理、对外贸易和法律服务等方面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2004年起,我国已经有89所高校先后设置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其中华东政法大学在2004年率先设立第一个知识产权专业,为国内其他高校设置知识产权专业做了垂范。2006年,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一些国内知名高校也相继开始设立知识产权专业。从河南省范围来看,2011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率先在河南省建立知识产权专业,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师大新联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郑州大学、许昌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也于2012年至2019年建立了知识产权专业。截至2019年5月1日,河南省一共有10所高校(含独立学院)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7]

②知识产权专业应当培养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专业在课程安排上存在着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不同层次的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专业性要求存在较大差异。这就意味着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无法满足大中型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人才更高端更苛刻的培养要求,国内知识产权专业应当在原有的培养体系基础上逐步完善。

③知识产权专业应当培养实务型人才。知识产权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虽然中介机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等依据各自不同的工作内容对知识产权人才有不同的需求,但往往都比较注重知识产权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一致要求知识产权人才拥有利用所学的知识产权理论熟练处理相关事务的能力。[12]

④知识产权专业应当培养开放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和《知识产权协定》的达成,知识产权制度呈现出一种越来越一体化、国际化的趋势。随着知识产权领域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要求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应当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掌握相关的国际规则、并且能够熟练处理知识产权领域的各种国际事务。[13]

3.3.3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知识产权专业过去一直是建立在法学的基础上,因此早期知识产权专业课程在设置上偏向法学类课程,此类专业也大多设置在法学院。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相关企业机构用工需求的日趋多样化、综合化,高校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上已经有所革新。但从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可以看出,与传统知识产权课程设置相比,新的课程设置大多也仅仅是在原有的法学基础课程之外添加了知识产权法课程,例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课程,难以满足现代化知识产权相关企业提出的“理工科+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要求,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尚存在诸多问题。

4 企业需求数据调研

4.1 企业职位需求统计数据来源

本论文知识产权相关企业职位需求调研数据来源为各大招聘网站、各省市人才就业服务中心、各省市人才网等,表2是企业需求数据来源统计表。

4.2 不同企业职业技能需求统计与分析

知识产权相关机构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六种,这六种相关机构具体包括:①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机构;②知识产权审查机构;③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机构;④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部门;⑤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⑥知识产权教学和研究机构。这六类企业机构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三类企业机构,包括知识产权法务类机构、知识产权/专利代理类机构、知识产权教学研究类机构。不同类型的企业机构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有不同的职业技能需求。表3是在调查大量企业机构招聘信息之后得出的知识产权企业机构职业技能需求统计信息表,表中汇总了不同企业机构对本、硕、博三个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信息,为确定不同层次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从知识产权相关机构职业需求统计表可以看出,不同企业机构对于本、硕、博的职业能力需求各有不同。各类企业一般都要求应聘者政治觉悟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英语水平四级及以上,熟练掌握办公室软件操作,学历本科及以上。教学研究类单位一般要求政治面貌是中共党员。知识产权法律类单位一般要求具备知识产权专业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利用相关法学理论解决知识产权法律纠纷的能力,同时要求从业人员了解知识产权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知识产权发展的趋势,熟悉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相关政策体系、普通法律体系和政策。[14]从事知识产权法律类职业的人员还要求持有律师从业资格证。代理专利类企业除了要求应聘人员具备基本的知识产权法务知识外,还要求理工科背景出身,具备专利检索和知识产权分析能力,持有专利代理人资格证。诸如华为、中兴、阿里巴巴等大中型互联网企业要求应聘人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核心科技参与人员还要求硕士甚至博士学位,高管类人才部分要求海归背景,持有专利证书,对英语雅思分数也有相应的规定。总之,本科、硕士、博士由于自身能力水平不同,能够应聘的企业单位级别也有差异,一般而言,企业级别越高,对于学历水平要求越高,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前景越好。

4.3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由企业机构职业技能需求统计表可以看出,不同企业对不同职位不同层次人才的能力要求各有不同。为了更好地实现校企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当分层次对本科、硕士、博士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

针对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高校应当以知识产权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为根基,以企业实际职业技能要求为导向,辅之以知识产权专业技能培训。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应当不断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知识产权专业技能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学生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专业任职能力,例如引导学生参加知识产权技能大赛、专利检索大赛、知识产权夏令营等,参与知识产权相关课题研究,参加知识产权学术交流会,接受知识产权远程教育课程等。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外语教育,努力提升学生口语表达和文献阅读能力。大部分企业对英语水平要求是达到六级水平,具备基础的英文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此外这三类企业机构都把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和制图软件操作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因此学生应当在基础课程学习之外强化这方面的技能。法务类和专利代理类企业机构在人才招聘时,一般要求具有律师执业资格证和专利代理人资格,有相關工作经验者会优先考虑,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学生实习工作,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造对口专业的工作实习机会。由于法务类和专利代理类企业机构涉及到大量文案写作、专利撰写等文书工作,因此高校应当注重学生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征文活动、公文写作模拟大赛等多种方式强化这方面的技能。最后,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应当时刻关注学术动态和法规变化,较多开展诸如学术交流会、法律法规宣讲等活动。

针对知识产权专业硕士,高校应当依据人才培养类型与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着重培养知识产权学术型人才或知识产权实务型人才。知识产权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以学术研究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在校生的学术写作和学术研究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研究以增强学术研究能力。知识产权实务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加大知识产权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以企业需求为基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

高校在保证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当注重提升专业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利分析检索、法律事务分析、计算机制图等多种职业技能。此外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教育游学活动、司法考试模拟大赛、专利检索大赛、法律法规辩论赛、知识产权专业夏令营等多种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针对知识产权专业博士,高校应当着重培养此类人才的学术研究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术课题研究,经常性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在基础课程学习之外扩大学术论文期刊阅读量,积极向核心期刊投稿,不断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此外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英语文献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知识产权教学研究类人才尤其要注重学术论文发表量的积累,部分高校在引进人才时会将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量作为一项人才等级评比标准。

5 校企对接视角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1 国内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5.1.1 知识产权学科体系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知识产权学科早期主要是建立在法学基础上,然而随着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管理越来越重要,对知识产权的研究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

5.1.2 知识产权专业存在学科交叉性,课程设置多而杂乱,知识产权教育定位模糊。由于知识产权专业大多与法学、管理学、工学存在学科交叉,因而大多数知识产权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课程数量多、涉及领域广的特点,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知识产权专业技能培养不到位,而且容易产生学生课业负担重、专业能力水平不尽如人意、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

5.1.3 知识产权专业设置院校多,但总体研究能力薄弱,人才培养存在水平差异、地域差异。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院校数量近年来大幅增长,这表明我国知识产权专业总体上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在人才培养上依旧存在着教育资源、教育水平的差异,培养出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质量参差不齐,也难以很好地满足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

5.1.4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衔接度低,应届生就业率低,就业信息不对称。目前国内知识产权院校不在少数,但普遍存在着院校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用工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实际需求,导致大批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状况。

5.1.5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创新,人才培养效果低下,知识产权人才实际操作能力薄弱,培养方式亟待创新。传统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以基础课程学习为主,缺乏对利用相关理论处理知识产权实务问题的能力培养,与此同时,简单的课程论文写作无法满足更高层次学术写作能力的要求。

5.2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措施

5.2.1 继续完善知识产权学科培养体系。在原有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继续完善,增添职高教育、双学位、专业硕士、博士后等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促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常态化、多样化发展。

5.2.2 高校应当结合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培养课程,做到知识产权专业必修课程与辅修课程合理搭配,课程难易程度适中,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践活动锻炼相辅相成,在保证人才培养效果的前提下,创新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2.3 高校应当转变传统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理念,在做好基础知识的传授之外,努力探索除课堂教学之外的人才培养新方式。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可以把课堂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学术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参加诸如知识产权知识大赛、专利检索能力大赛、知识产权宣讲志愿服务、知识产权夏令营、知识产权学术论坛讲座、导师相关课题项目组等多种方式提升专业技能,同时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5.2.4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相关专业领域学术交流。要想培养出高质量、复合型的知识产权人才,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教学队伍至关重要,为此高校应当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以便吸纳更多人才进入教学队伍。同时应当加强学术交流,时刻关注知识产权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以便及时更新知识产权学科知识体系。

5.2.5 优化校企对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新模式。倡导高校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高校应当依据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对口培养相关人才,大胆采用多种校企对接人才培养新模式,既可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创收,也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就业率,避免人才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周莹.新形势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4(03):24-25.

[2] 唐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5,25(02):34-37.

[3] 黄剑琴.校企合作高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D].昆明:云南大学,2015.

[4] 于佩.山东省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7.

[5] 杜羽.如何有效利用学院生产实训资源[J].科技资讯,2015,13(13):187.

[6] 钟瑞栋.关于知识产权本科专业设置的几点思考[J].魅力中国,2009(04):77-78.

[7] 潘方方.河南省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河南科技,2018(21):25-30.

[8] 周莹.新形势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4(03):24-25.

[9] 文永辉,李运才.西部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2,31(12):43-45.

[10] 王亚萍.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3(25):223-224.

[11] 冯晓青,王翔.我国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及教学科研机构研究[J].武陵学刊,2015,40(02):131-139.

[12] 吴汉东.知识产权的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J].中华商标,2007(11):11.

[13] 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二十年论坛.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探讨[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11):29-34.

[14] 李正华,丁春燕,利健衔.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6(02):126-148.

[15] 王莲峰,戴彬.我国理工背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02):9-15.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人才培养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