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梅
字词教学在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有深潜与关联的对接意识,针对学生语文思维展开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师深潛语境、关联经验、对接思维,准确发掘字词内涵,深度拓展字词外延,科学辨析字词语用,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深潜语境,准确挖掘字词内涵
深潜语境,联系上下文挖掘字词内涵,这是最科学的字词教学方法。“词无定义”,讲的就是字词的关联属性,字词只有放入特定语境中,才能发挥其表情达意功能。字词有普遍意义,其义项呈现多元化特征,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字词时,要结合语境做出准确选择,让学生自然形成语用意识。品读、品味、品析字词,重点强调“品”字,有了上下文的关联,才能进行品读、学习,没有具体语境,这些操作就无从说起。
字词进入文本之后,都带有特殊的“使命”,表情达意功能得到强化,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研读时,需要对文本基本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时,教师先为学生示范诵读,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感知文本内容。在字词教学环节,教师找出一些关键词进行重点解读。如“流线型”这个词语用来形容白鹭的外形,体现白鹭圆润、精致、柔和、光亮的体形。再如“素”和“黛”两个字,这是典型的形容词动用,对白鹭进行夸张性描绘,让读者产生无限遐想。教师要求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找出典型字词,并尝试自行解读、分析,体会这些字词的深意。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对典型字词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模仿,给学生以启迪。
二、关联经验,拓展字词外延
字词解读离不开语境,在延伸性解读和感知时,需要对其外延有更多认识。教师解读字词时,要有关联意识。首先是文本关联,情节、人物、主旨、情感等,都属于必要的关联方,在字词理解和推敲中,要充分考虑关联要素,找出字词寓意范畴,形成新的认知。其次是经验关联,学生语用认知基础呈现差异性,挖掘字词深意时,要对接其生活认知,唯有达成共识,形成共鸣,对字词的解读才有实际意义。
关联学生阅读认知基础,深入解读文本典型字词,教师要科学设计和组织。如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先进行梳理性阅读,找出典型词语,然后尝试结合自身认知解释字词含义。课堂阅读顺利推进,典型词语不断涌现,教师让学生深入思考,运用自身经验解释这些字词。如“垂蔓”,这个词语在生活中不常见,但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推敲,吊兰的叶片细长,像绿叶的“蔓帘”。再如,“流泻”这个词语极为经典,在文本中表达作者一吐为快的心情,这个词语的外延很广,表达的情绪也丰富多彩。教师对学生字词解读情况进行评价,对解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指导,确保字词学习顺利推进。
三、对接思维,科学辨析字词语用
对接思维是字词教学最为抽象的操作,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字词比较、辨析时,要注意掌握语言应用规律,不仅要联系具体语境,还要对接语用基础,与学生的写作思维建立关联。特别是一些新字词,往往有更深的涵义,这都是特定思维运行下的产物。解读这些字词,作者和读者的思维要实现对接,如此,特定意思才能被认同,这是字词应用的基础。
典型的字词具有典型的意义,从语用角度展开字词释义,能够启迪思维,教师要关注字词学习的语用特点,结合具体语用操作进行分析。如《搭石》,这篇叙事性散文用词极为朴实,但仔细研究,也会发现一些经典用词。如结尾处的两个“联结”,第一个联结是说小路,第二个联结是说情感,虽然是同一个词语,表达的意思却是不一样的。前一个直白、客观,后一个含蓄抽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引发读者的思考。教师对这两个词语进行解读,要求学生仿照造句,创造一种特定的情境。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陷入深度思考之中。教师从语用角度进行具体分析,促使学生快速进入语感体验环节,并在对比分析中形成语用认知。
字词教学的创新,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字词内涵、外延、关联等要素进行挖掘,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字词教学容易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如果教师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字词意思,就会导致字词学习陷入低效怪圈。唯有进行关联性教学,创设具体语境,培养对接思维,才能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