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化”为抓手,着力构建有效语文教学

2020-09-24 03:11周时富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六化个性化人文

周时富

“有效教学”又叫“高效教学”,是与“低效(或无效)教学”相对而言的。不同时期的衡量标准是不尽相同的。应试模式下的“有效”,主要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大小为基准;在新课标理念下,“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与否的根本标准。那么,新时期有效教学有什么基本特征呢?综合性,充分考虑各类教学要素,而不是其中的部分要素;可操作性,就是远离“高大上”现象,坚持在通常策略指导下,围绕教学内容和综合学情来选择教学方法和相应手段;灵活性,以学生初始状态为前提,相机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从技术性活动中攫取更大效益。就高中语文学科来说,如何构建新形势下有效教学基本策略呢?

一、兴趣化

成功的教学不在于强制,而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在学校教育中,“兴趣化教学”无论对于哪种学生群体来说,都是一种毫不褪色的永恒性原则。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趣化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而且有利于从中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

以《虞美人》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先板书课题后首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他还有一个什么样的特别身份呢?”大家随即答道:“是南唐后主李煜,皇帝身份。”笔者立即予以回击:“我的评价一个字,那就是‘错!如果用四个字,那就是——‘大错特错!”面对一片困惑和惊讶,笔者继续道:“这是李煜的绝命词作。他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早已不再是南唐皇帝身份,而是实实在在的阶下囚——‘违命侯……”如此导入,能获得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情境化

“情由心生,境随情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善于创设或引入相应的“情境”元素,不仅有利于丰富课程内涵,活化活动形式,而且有利于在情境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种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以“问题情境”为例。在教学曹禺的《雷雨》时,笔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注意弄懂两个问题。一是纯情大少爷周朴园为什么最后变得那么地虚伪冷酷?二是他对鲁侍萍的情感究竟是真还是假?”这两个问题既切实具体,又是课文的两条主线,同时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而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既要认真阅读,又要联系实际认知进行深入体验。笔者以此让学生认真地阅读和体悟,并通过多人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积极开展自主性阅读学习活动。全班不用扬鞭自奋蹄,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个体读悟和小组探究中。有了问题的实质性引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生活化

无论美国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观点,还是我国陶行知倡导的“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理论,它们都在强调——“教育与教学”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就高中语文学科来说,积极开展以生活互动为主的开放性课程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用结合中加强对实际问题的观察与思考,而且有利于在丰富课程内涵、增加教学厚度的同时,切实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基本特点。

以《范進中举》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范进致力于读书中举这种思想行为与现代社会的一些新现象联系起来,如有些人主动放弃高考,有些人“回炉”深造,还有些高龄人执着“圆大学梦”等,以此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与之相应的相互探讨和辩论活动。如此而为,让他们通过“内外互动、有效联系”的对比与体验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而且切实体悟到现代社会的进步性和幸福指数。

四、自主化

正如上文所说,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拥有无可置疑的学习主体地位,是否体现主体地位是衡量教学质效的最根本标准。正因为如此,培养以“自主化”为核心的学生能力,不仅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还是核心素养观下开展有效性教学的实质性抓手。

以《琵琶行》教学为例。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如下问题,对课文的思想与情感进行自主式探究。比如:“作者是朝廷官员,琵琶女是民间卖艺的,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结点是什么?是什么让他俩相互吸引并互为知己的?如果你是作者,对琵琶女本人及其琵琶声究竟会有何感想呢?”再如,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一些情节性、可操作性较强的课文内容,可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剧改编与表演的形式,开展喜闻乐见的自主体验探究活动;对于“范进现象”“祥林嫂问题”“林黛玉形象”等,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专题辩论活动。这种自主化活动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个性化

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核心素养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人格,归根到底就在于——“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个性化教育和教育个性化的经典“代言”!理论和实践表明,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尊重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现象,更要通过“个性化教育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意识和个性实践行为。这既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实质性举动,更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最有效体现。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在课文教学结束后,笔者以“我眼中的大观园人物”为题,让学生在联系整部名著和生活认知基础上,对重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有人赞赏林黛玉的聪明孤傲,有人批判她的多疑善妒;有人赞赏贾宝玉的用情专一,有人质疑他的家庭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见仁见智是正常现象,不该批评和否定,而应珍视和保护。

六、人文化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是说,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渗透并有效融合起来,既是语文课程活动的应有之义,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有鉴于此,在高中语文课程活动中,我们不应以教学时间较紧、任务较重等任何借口而重工具性教学,轻人文性教育。这不仅是优质资源的严重浪费,更是不应发生的教育渎职行为。与之相应的是,教师要深入挖掘各类人文元素,注重把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并有机地融合起来,为促进学生的德智互动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元素。一是善于以增强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为抓手,加强人文性教育;二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为抓手,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三是以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爱国主义情怀和各类美好情感等为抓手,并以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为原则,努力攫取“德智双赢”的课程目标。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以“兴趣激发、情境应用、生活链接、自主体验、个性弘扬、人文关怀”等为策略性指向和实质性做法,把素质教育和有效教学切实有效地落在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立发中学(226611)

猜你喜欢
六化个性化人文
人文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人文绍兴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试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做到“六化”
人文社科
广播发射台站安全播出工作“六化”管理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浅谈非在职党员分层次管理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