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炜
【摘要】 目的 探讨哮喘缓解期患者采用呼吸训练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12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及孟鲁司特钠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哮喘控制情况、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氧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喘闷、咳嗽、咳痰、干啰音发生率分别为16.67%、28.33%、8.33%、15.00%,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67%、60.00%、23.33%、28.3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哮喘控制率为100.00%, 高于对照组的8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的FEV1%(121.84±17.11)%、FVC%(115.24±16.30)%、PEF(3.73±0.50)L/s、FEV1/FVC(91.22±4.32)%、PaO2(75.05±8.21)mm Hg(1 mm Hg=0.133 kPa)、SaO2(94.01±2.29)%均优于对照组的(106.94±13.92)%、(106.07±12.63)%、(3.53±0.52)L/s、(87.15±4.45)%、(72.13±7.46)mm Hg、(92.98±1.9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缓解期患者采用呼吸训练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的有效性显著, 能有效减少哮喘症状的发作, 提高哮喘控制效果, 改善肺功能及机体血氧水平,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哮喘;呼吸训练;运动疗法;缓解期;有效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4.068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慢性病, 是由多种细胞因子, 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 共同参与下引发的气道慢性炎症, 这种炎症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患者常在夜间和清晨出现胸闷、喘鸣、呼吸困难、咳嗽等气流受限症状及体征, 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1]。药物治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长期吸入能降低哮喘严重程度, 但并不能抑制全部炎症介质[2]。辅助使用孟鲁司特钠能进一步抑制气道炎症, 用于哮喘病情的长期控制。临床研究指出, 呼吸训练、适当运动可作为本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运动能力, 有效减少哮喘的发作[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哮喘缓解期患者采用呼吸训练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的有效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中, 男31例, 女29例;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0.6±11.4)岁;病程1~15年, 平均(6.1±3.7)年。对照组中, 男29例, 女31例;年龄18~74岁, 平均年龄(40.9±11.8)岁;病程1~17年, 平均(6.5±3.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4]中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患者;②目前处于缓解期的患者;③本次实验前无规律运动的患者;④未接受过呼吸训练的患者。
1. 2. 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认知、精神、意識障碍的患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③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1. 3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 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瑞典AstraZeneca AB, 注册证号H20160447)1吸/次, 2次/d;孟鲁司特钠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47), 10 mg/次, 1次/d。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实施呼吸训练联合运动疗法:①呼吸训练。a.腹部呼吸运动:取坐位或平卧位, 双手交错放置, 一手置于胸部, 一手置于腹部, 用鼻连续吸气并放松上腹部, 胸部不扩张, 缩紧双唇, 慢慢吐气, 缓慢抬起腹部上的手, 8~10次/min, 持续训练3~5 min。
b.向前弯曲运动:患者背伸直, 坐椅子上, 头向前向下低至膝部, 慢慢上升躯干的同时鼻吸气, 使上腹扩张, 而胸部保持不动, 经口慢慢吐气。c.胸部扩张运动:患者坐椅子上, 手掌放在左右两侧的最下肋骨上, 鼻子吸气, 扩张下肋骨, 经口吐气, 收缩胸部, 用手掌按压肋骨, 排出肺底空气;上述动作重复10次, 10次/组, 2组/d。②有氧运动。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有氧运动康复, 运动项目包括散步、慢跑、游泳、有氧舞蹈等, 均为有氧运动, 强度由轻到重, 循序渐进40~60 min/次, 1~2次/d, 每周运动≥5 d, 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80%)。a.散步与慢跑:在空气清新的户外进行, 先步行几百米, 再开始跑步, 或直接步行, 每次步行长度控制在1~3 km, 注意在整个过程中均需进行呼吸训练。b.游泳:在室内或室外游泳池里进行, 尽量下沉身体, 仅露出头来, 进行深呼吸, 40~60 min/次, 2~3次/周。c.太极拳。做24式简化太极拳, 期间可做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以及拳势呼吸, 确保呼吸均匀, 徐徐吞吐, 与动作自然配合。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症状(喘闷、咳嗽、咳痰、干啰音等)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哮喘控制情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氧各项指标, 包括FEV1%、FVC%、PEF、FEV1/FVC、PaO2、SaO2。哮喘控制情况判定标准:完全控制:白天及夜晚均无症状发生, 活动不受限, 无急性发作, PEF或FEV1正常或≥正常预计值;部分控制:白天症状>2次/周, 夜间有憋醒, 活动有所受限, 需要药物缓解>2次/周;未控制:白天及夜晚症状均频繁发作, 活动受限, 有急性发作, 需用经常使用药物缓解。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喘闷、咳嗽、咳痰、干啰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哮喘控制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氧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PEF、FEV1/FVC、Pa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PEF、FEV1/FVC、PaO2、SaO2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 临床尚无彻底治愈哮喘的方法, 多通过用药控制的方法减少症状急性发作, 但长期的用药有明显不良反应, 整体疗效有限。临床研究显示, 哮喘患者为了得到足够的通气量, 常以加强胸式呼吸进行代偿, 长期发展会致呼吸肌疲劳, 而呼吸肌疲劳又会加重气促和运动受限, 通气量不但得不到增加, 反而加重缺氧[5, 6]。这为临床进行呼吸训练和运动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呼吸训练主要通过腹部呼吸运动、向前弯曲运动、胸部扩张运动等, 将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相结合, 能有效增加胸廓运动, 改善胸廓容积, 促进肺内气体交换, 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提高有效通气量、肺的收缩性, 改善肺功能[7, 8]。慢跑、散步等运动方法能提高机体运动耐量, 增强肺弹性组织功能, 促进肺泡张开, 提高肺活量[9]。当运动耐量明显提升后, 可视情况改为游泳锻炼, 在水中进行呼吸训练, 由于人体在水中受到的压力较大, 呼吸时需克服更大的压力, 因此游泳锻炼能明显增强呼吸肌的肌力, 增大肺活量, 提高肺通气功能, 有助于抑制哮喘的发作[10]。但应注意哮喘急性发作期避免呼吸及运动训练, 以防发生支气管痉挛。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哮喘控制率、肺功能及血氧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明了采用呼吸训练联合运动疗法在哮喘缓解期进行治疗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 哮喘缓解期患者采用呼吸训练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的效果确切, 明显提高了肺功能, 增加了机体血氧含量, 提高了哮喘控制效果, 减少了哮喘症状的发作,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长蓉. 缩唇腹式呼吸结合呼吸体操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10):2025-2027.
[2] 叶芳. 呼吸训练对哮喘儿童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当代护士, 2017(3):88-89.
[3] 刘海霞, 陈玉兰, 孙德凤, 等. 腹式呼吸结合生物反馈训练对哮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3, 27(3):629-630.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5):331-336.
[5] 李光欣, 任连柱, 于丛海, 等. 间歇无氧运动对哮喘儿童呼吸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2(5):949-953.
[6] 柳娜, 李彩霞, 徐丽, 等. 呼吸功能训练对哮喘稳定期患儿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全科护理, 2015, 13(33):3362-3364.
[7] 郑楠,任小霞.渐进式放松训练在老年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母婴世界, 2019(4):215.
[8] 董薏. 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哮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4):2032-2034.
[9] 陈明, 杨刚. 运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2, 31(6):458-461.
[10] 陈显薇, 张丽群, 邹红英. 间歇无氧运动对正常体重及超重哮喘患儿呼吸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对比研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 10(2):56-59.
[收稿日期:20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