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照 吴成晖 王芳 魏松青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吸入噻托溴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吸入噻托溴铵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缩唇呼吸法、腹式呼吸法等呼吸训练疗法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最大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呼吸频率等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最大肺活量(3.29±0.54)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7±0.34)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68,P<0.0001);观察组1 s用力呼气量(2.31±0.62)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3±0.51)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80,P=0.0005);对照组呼吸频率(17.83±4.12)次/min,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58±2.9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66,P<0.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128,P=0.0252)。结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呼吸训练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噻托溴铵治疗,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呼吸训练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
【关键词】 呼吸训练;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0.0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2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常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分为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等,内在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缓慢,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高,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较正常肺功能的吸烟者肺癌发生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一般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现有的药物只是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症状、降低急性发作的频率,以改善现状为目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根治。现临床上多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但是治疗后无法根本缓解患者病情,临床效果有限。本研究拟采用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的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3-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57~74岁,平均(63.8±4.5)岁,病程2.8~9.0年,平均(5.4±3.6)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均根据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球策略》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确诊,且排除以下情况:(1)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2)近期有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使用史的患者;(3)噻托溴铵过敏史的患者;(4)有肺部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病史的患者;(5)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6)入选前1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住院史、严重心律失常发作史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同样的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生厂商: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8 ?g*6粒;用法用量:1粒/次吸入,1次/d。)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噻托溴铵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联合治疗。指导患者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训练,每周训练5 d,呼吸训练与吸入噻托溴铵须间隔30 min以上,持续观察6个月,开始治疗后的第7天、第30天、第90天、第180天分别进行随访,调查呼吸训练情况,进行质量控制。
缩唇呼吸锻炼方法如下:患者在进行吸气训练时,嘴唇紧闭,并用鼻深吸气,同时鼓起上腹部,屏气1~2 s,然后,以缩唇方式慢慢呼气,呼气时间与吸气时间大约保持2∶1,每次10~15 min[1]。
腹式呼吸锻炼方法如下:在训练时,患者以卧位、立位和坐位进行训练,呼吸方式为吸鼓呼缩,练习时保持胸部尽量不动,且在呼气时用力回缩腹部。在吸气训练时,鼓起腹部,用鼻深吸气,呼气的过程中以缩唇方式慢慢呼气,呼气时间与吸气时间比为1∶1~1∶2,10 min/次,根据患者训练情况逐渐增加时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最大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呼吸频率等肺功能指标。根据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球策略》对患者整体疗效进行评估,具体如下,显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基本复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无效: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各项指标无任何改善,甚至会加重[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最大肺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68,P<0.0001)。观察组治疗后1 s用力呼气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80,P=0.0005)。对照组治疗后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66,P<0.0001),见表2。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患者8例,总有效率40.0%;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患者15例,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128,P=0.0252)。见表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3]。气流受限通常呈渐进性发展,并伴有有害颗粒及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炎症性的气道疾病,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能忽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事先预防和及时治疗[4]。日常生活中,要减少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加强身体锻炼、呼吸功能的锻炼和耐寒能力的锻炼,做好预防工作。若有疑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可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片检查、胸部CT检查、血气检查等检查,一旦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立即进行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会出现气道阻塞的现象。出现气道阻塞后,肺部顺应性会降低,肺膈肌受压明显,出现肺部过度膨胀的症状,致使肺部的活动度变低,肺部的收缩力下降,气道就会发生塌陷的情况,使人体正常呼吸受到阻碍[5]。有研究提示,临床上目前尚无任何药物能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起到特异性效果。本研究显示,当单纯使用噻托溴铵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最大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标改善的情况并不十分理想。由此可证明,单一使用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治疗后,无法完全缓解患者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呼气时,小气道会较早关闭,直接使呼气的气流受限。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时可以增加外围阻力,从而增加气道内部压力,减少呼气时小气道的陷闭和狭窄的缺陷,使气体能够充分的排出,并且排出更加顺畅,并能够明显改善气体的交换过程[6]。同时,在进行缩唇训练时可降低缩唇的呼吸频率,吸气与呼气的时间较常规呼吸间隔延长,较大幅度增加了吸气量及交换量,对缺氧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腹式呼吸可明显增加潮气容积,并减少无效死腔的概率,增加肺泡的通气量,提高呼吸气体的交换[7]。因此,呼吸训练中应加强对呼吸肌的锻炼,提升呼吸肌的耐力和肌力,能够有效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综上所述,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将呼吸训练与噻托溴铵联合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噻托溴铵治疗的效果。联合治疗的患者的病情好转速度与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噻托溴铵治疗速度。将呼吸训练与药物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从而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患者呼吸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长志.无创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514-515.
[2]成海斌.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治疗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1(10):1462-1463.
[3]孙林,周红兵,艾伟,等.呼吸训练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和噻托溴铵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3(6):765-767.
[4]李相良,万文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4,21(12):1689-1692.
[5]张明华,税明明,姚俊,等.噻托溴铵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及血清降钙素原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5,15(8):807-810.
[6]李小敏.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4(2):241-242.
[7]張荣昶,张帅,罗宇雄.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肺功能的影响[J].转化医学杂志,2015,4(5):282-284.
(收稿日期: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