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芸,王 磊,姜 强,高 观,董建文,薛景才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山东 济南 250012;3.山东省威海卫人民医院脊柱外科,重症医学科,山东 威海 26100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呈增多趋势。据报道[1],全世界每年有890 多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其中40%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骨髓水肿是诊断急性或亚急性OVCFs 的金标准[2]。MRI T1WI 和T2WI 在骨髓水肿的检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目前,仅少数研究[4-5]对骨髓水肿在急性或亚急性OVCFs 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因此,本研究目的是分析骨髓水肿MRI 信号变化特征,探讨其对OVCFs 患者椎体骨折愈合的判断价值及其在临床康复治疗中的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 年6 月至2018 年10 月收治的125 例(168 节椎体)OVCFs 患者,其中男35 例,女90 例。所有患者均行脊柱MRI 检查,并证实存在骨髓水肿。入选标准:①年龄>50 岁;②轻微外伤后背痛≤3 个月;③骨密度T 值≤-2.5;④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既往行椎体成形术或患脊柱感染、妊娠、肥胖、脊柱畸形、椎体肿瘤者或MRI 禁忌证者。
根据骨折时间,分为4 期:Ⅰ期(0~15 d);Ⅱ期(16~30 d);Ⅲ期(31~60 d);Ⅳ期(61~90 d)。各期OVCFs 临床资料见表1。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Signa 1.5 T MRI 扫描仪。矢状位T1WI、T2WI 和STIR 序列均采用快速自旋回波技术获得。由2 名放射科医师(分别有8 年和6年的脊柱影像阅片经验)对脊柱MRI 图像进行独立的回顾性检查,结果不一致时经协商解决。
1.3 骨髓水肿评估 椎体骨髓水肿定义为骨折椎体T1WI 低信号,T2WI 和STIR 高信号[6]。选取椎体中心矢状位图像进行分析,记录骨髓水肿的位置、形态和强度。根据T1WI 上骨髓水肿在椎体中所占比例,参考VOORMOLEN 等[7]的研究将其分为3 类:轻度(1%~24%)、中度(25%~74%)和重度(75%~100%)。
1.4 椎体形态测定 根据矢状位图像上骨折椎体压缩最明显处前、中、后缘的高度[8],将椎体畸形分为4种类型:无变化型、楔型、双凹型和粉碎型骨折。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以表示,定性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因素均纳入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 125 例中,Ⅰ期70 例(83 节),Ⅱ期29 例(41 节),Ⅲ期12 例(20 节),Ⅳ期14 例(24节)。各期年龄、性别比例、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表1 各期OVCFs 临床资料比较
168 节伤椎中,胸椎77 节(T77 节,T87 节,T108 节,T1116 节,T1239 节),腰椎91 节(L134 节,L221 节,L315 节,L410 节,L511 节),胸腰段(T10~L2)发生率高达70.2%(118/168)。
2.2 骨折椎体形态改变 168 节伤椎中,楔形畸形40 节(23.8%),双凹畸形87 节(51.8%),粉碎畸形25节(14.9%),16 节(9.5%)椎体无明显改变。随着病程延长,楔形畸形由33.7%降至8.3%,椎体形态无变化由12.0%降至4.2%,椎体粉碎畸形由4.8%升至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2)。
表2 骨折椎体形态分析 节/节(%)
2.3 骨髓水肿特征 168 节椎体中,轻度骨髓水肿32 节,中度70 节,重度66 节。随时间推移,骨髓水肿信号强度逐渐由均匀向非均匀转变,信号范围逐渐减小,边界逐渐清晰;轻度骨髓水肿发生率由8.4%升至50.0%,重度由51.8%降至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3)。①Ⅰ期:骨髓水肿比例迅速上升,达到峰值。T1WI、T2WI 信号均匀分布,T1WI 呈低信号,T2WI 和STIR 呈高信号,扩散至正常骨髓,呈弥漫性、均匀性、边界不清的形态分布(图1)。②Ⅱ期:信号分布变得不均匀,水肿范围逐渐受限,并出现点、片状T1WI 低信号,T2WI 和STIR 高信号(图2)。③Ⅲ期:骨髓水肿较前一期下降,水肿范围局限于骨折区,信号混杂;部分椎体T1WI 呈等、低信号,T2WI 及STIR 呈低、等、高信号(图3)。④Ⅳ期:骨髓水肿百分比降至最低。T1WI 骨折区可见低信号区,边界清晰。T2WI 和STIR 信号与相邻正常椎体相同(图4)。
表3 T1WI 上的椎体骨髓水肿形态分类
图1 男,85 岁,Ⅰ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MRI 示骨折位于T12,T1WI(图1a)呈均匀低信号,T2WI(图1b)和STIR(图1c)呈均匀高信号。上终板下方线性透亮影表示断裂线,T12 呈双凹畸形图2 女,75 岁,Ⅱ期OVCFs,L2 骨折。MRI 示明显混合信号,T1WI(图2a)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图2b)及STIR(图2c)呈不均匀高信号图3 女,69 岁,Ⅲ期OVCFs。MRI 示骨折位于L3 和L4,双凹畸形,MRI 示T1WI(图3a)呈稍低信号,T2WI(图3b)及STIR(图3c)均呈稍高信号,矢状位示水肿信号范围缩小至骨折线附近图4 女,77 岁,Ⅳ期OVCFs。MRI 示骨折位于L3,T1WI(图4a)呈低信号,T2WI(图4b)及STIR(图4c)呈等或稍高信号,边界清晰
松质骨骨折愈合方式与皮质骨不同,其愈合过程中无明显的类似皮质骨的骨痂形成[9]。传统的X线平片或CT 检查不易判断骨折处于哪个阶段,而MRI 对松质骨骨折后骨髓内创伤修复的病理改变,以及骨折椎体中骨髓水肿的存在、位置和程度非常敏感[10],明显优于其他检查。张淑娴等[11]利用兔的椎体骨折愈合模型观察其病理变化特点,并与MRI进行对比分析,认为MRI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椎体中的骨髓水肿不仅被认为是急性或亚急性OVCFs 的特征,且是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后凸成形术术后疼痛缓解良好反应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12-16]。矢状位T1WI 示早期骨髓水肿程度与后期随访椎体畸形类型显著相关[17]。
创伤后不久,骨髓中产生血肿,骨髓含水量增加,导致T1和T2弛豫时间延长,T1WI 呈低信号,T2WI和STIR 均呈高信号。这种急性期的病理改变常范围很广,并不局限于骨折线。因此,MRI 上的骨髓水肿信号呈弥漫性、均匀性和边界不清的形态学分布。本研究创伤后2 周内水肿期信号最高,随时间推移,水肿和出血逐渐被吸收。骨折后2~4 周内,水肿逐渐吸收,成纤维细胞增殖,新生毛细血管增生,血肿开始机化,纤维蛋白增生,形成肉芽组织和局灶性软骨组织[18]。肉芽组织的MRI 信号与水肿不同,其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 和STIR 呈略高信号。另外,肉芽组织和纤维软骨分散分布和成熟度的差异使信号不均匀,表现为斑片状、点状或条状形态分布,边界逐渐清晰。这一阶段MRI 信号的变化主要反映骨折早期病理改变。骨折后4~8 周内,骨小梁增多,大量类骨样组织形成,钙盐沉积,进一步降低了局部信号,使得MRI 高信号面积大幅度缩小,集中于骨折线附近。然而,由于部分椎体内坏死液化组织的出现,引起相应区域异常高信号,因此MRI 呈混杂信号,表明松质骨骨折尚未完全愈合。骨折后8~12 周内骨小梁趋于成熟,水肿吸收,血肿清除,T1WI 上可见边界清晰的低信号影,考虑是骨折修复后的痕迹,T2WI和STIR 上高信号大部分消失,与相邻正常椎体信号相同。
近年来,虽然保守治疗对大多数OVCFs 患者效果良好[19-20],但椎体成形术等微创脊柱手术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已被证明对OVCFs 有效[21]。Ⅰ期处于急性水肿期,应及时给予保守治疗(包括止痛药物、卧床休息、外固定支架)或手术治疗(椎体成形术);Ⅱ期、Ⅲ期均为骨折修复期,不宜早期负重,可继续保守治疗或尽早手术;Ⅳ期骨折大部分基本愈合,症状消失,功能锻炼可逐步开始。若部分骨折椎体后期存在后凸畸形或空隙征,导致持续慢性症状,可酌情行经椎弓根截骨术或椎体成形术等。
总之,骨髓水肿的MRI 信号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病理变化,对于评估OVCFs 患者椎体骨折的愈合情况及继发性病理改变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