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肉芽肿病的CT表现分析

2020-09-24 10:34健,钟弋,黄伟,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韦氏片状弥漫性

钟 健,钟 弋,黄 伟,杨 斌

(东部战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 南京 210001)

韦氏肉芽肿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为少见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呼吸道、肾脏及皮肤等,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诊治。早期诊断并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 年1 月至2012年12 月经CT 引导下穿刺病理活检证实为韦氏肉芽肿病29 例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9 例中,男16 例,女13 例;年龄19~69 岁,平均(49.72±10.76)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及肾功能不全。

1.2 仪器与方法 29 例均行胸部CT 扫描,10 例行鼻窦CT 扫描,1 例行腹部CT 扫描。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双源CT 机。扫描参数:120 kV,采用自动化管电流调节模式,层厚5 mm,重建层厚1.0 mm。纵隔窗:窗位40 HU,窗宽300 HU。肺窗:窗位-450~500 HU,窗宽1 450~1 500 HU。所有数据均传输至GE Station 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

2 结果

2.1 胸部CT 表现 29 例中28 例胸部影像表现异常,1 例胸部未见异常征象。20 例以两肺多发结节灶为主,主要分布在胸膜下,下肺病灶数目多于上肺,直径<1.0 cm 的结节多边缘清楚,可有分叶,与胸膜分界尚清;≥1.0 cm 的结节边缘不规则,部分有长短不等毛刺样改变,并与邻近胸膜相连,部分病灶边缘可见云絮样高密度区,以及局部空洞形成(图1)。5例呈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图2),其中2 例出现不规则厚壁空洞(图3),无液-气平面。3 例出现多发斑片状实变(图4,5),其病灶分布亦无明显规律性,部分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影。合并支气管扩张1 例,液气胸1 例,心包积液2 例。1 例胸部CT 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后经鼻窦穿刺活检证实为肉芽肿病变。

29 例中,4 例出现弥漫性肺泡出血性磨玻璃样表现。其中1 例未及时治疗致病灶迅速进展(图6a,6b)。1 例因对激素免疫治疗不敏感,经1 周激素治疗后病变显著加重,合并气胸(图7a,7b)。

2.2 鼻窦CT 表现 6 例双侧鼻窦黏膜不同程度增厚,其中2 例筛窦和部分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缺如,并窦壁骨质密度异常增高;1 例合并上颌窦囊肿;1 例合并上颌窦霉菌感染(图8)。5 例同时伴两肺弥漫性斑片高密度表现。

3 讨论

图1 女,48 岁,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灶,边缘可有长短毛刺样改变,部分病灶中心可见小空洞影图2 男,33 岁,左肺下叶胸膜处一边界清晰球形病灶图3 男,36 岁,左肺上叶一边界清晰结节病灶,其内可见空洞,洞壁边缘光整图4 女,38 岁,两下肺片状影并双侧胸腔积液图5 男,36 岁,两肺弥漫性对称性片状渗出改变图6 男,36 岁 图6a 两肺野弥漫性磨玻璃样变,局部融合,并左下肺孤立性结节影 图6b 未及时治疗,1 个月后两肺野病变区明显增多、增大图7 女,47 岁 图7a 两肺多发片状及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 图7b 激素治疗1 周后两肺病变范围增大,病变区密度明显增高并右侧气胸形成图8 女,38 岁,左侧上颌窦炎症,可见多发片状高密度影

3.1 病理表现 韦氏肉芽肿病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1982 年Davies 等首先在韦氏肉芽肿体内发现抗酸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1985 年VAN DER WOUDE 等[1]发现ANCA 与活动性韦氏肉芽肿有高度相关,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病理改变主要为坏死性肉芽肿及血管炎:坏死性肉芽肿病变主要由炎性细胞组成,病灶常发生坏死,并可形成空洞,也可表现为片状地图样嗜碱性凝固性坏死,内有大量坏死细胞核碎片及触解性坏死形成囊腔,坏死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炎主要位于坏死灶周围,以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多见,表现为血管腔内及周围大量中性粒白细胞浸润,管腔可狭窄或闭塞。

3.2 临床表现 韦氏肉芽肿病常累及呼吸道和肾脏等多系统,其中约72%的韦氏肉芽肿病累及肾脏[2-7];通常将无肾病者称为局限性韦氏肉芽肿病,其余则为全身性韦氏肉芽肿病。韦氏肉芽肿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率变异很大,与累及的器官、复发次数和严重程度、细胞毒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有关。最常累及的组织按受累频率依次为上呼吸道、肺、肾、皮肤、眼和眼眶、耳、关节及淋巴结。本组29 例中28 例两肺均不同程度异常改变;29 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脏功能不全,但早期肾脏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变化,晚期可出现萎缩。

韦氏肉芽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30~50 岁男性,本组平均年龄(49.72±10.76)岁。病情可为急性或慢性,常以上呼吸道黏膜局限性肉芽肿性炎发病,进展至肺的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和肾小球肾炎。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可阻止其向全身发展。因此,临床及影像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漏诊,延误治疗时机。

3.3 影像学表现 韦氏肉芽肿病的影像表现具有多样性,45%的患者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87%的患者累及肺,其次是鼻咽部,尤其在病变早期,肺部表现较明显。本组29 例中受累最多、表现最多的器官是肺28 例(96.6%),肺部韦氏肉芽肿病具有多发性、多形性、多变性,即“三多性”特性[8]:①多发性,指肺内弥漫性多处病变,本组23 例(79.3%)。②多形性,指病变形态多样,呈结节、实变、空洞及条索影,本组20 例(69.0%)以两肺多发结节病灶为主,同时合并斑片及条索样等病灶,部分结节可见空洞形成,结节病灶多分布于近胸膜处,亦可见部分结节沿支气管走行方向分布;有的结节周边由于出血或感染可导致模糊,呈磨玻璃样改变,称为晕征,15%的韦氏肉芽肿病由于肺实质出血或感染而出现此征象[11]。空洞的形成提示坏死性结节,渗出、实变、间质性病变提示合并炎症、出血。病程较长者可出现纤维化[9-10]。③多变性,指在病程中病变大小、形态发生变化,病灶可表现为此消彼起,结节影转变为空洞结节影,或空洞影消失。本组2 例对治疗不敏感病变进展迅速,短时间内由早期弥漫性云絮状渗出改变,进展至两肺呈弥漫性结节及斑片状高密度混合表现。慢性韦氏肉芽肿病的影像特点是病变多发、散在,多种征象并存,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另外,鼻咽部韦氏肉芽肿病首先侵及鼻部中线区,累及鼻中隔及鼻甲,对称性延伸至双侧上颌窦,然后再向其他鼻窦生长,最终导致上颌窦壁、筛窦间隔、纸样板和筛板破坏消失而形成大空腔。本组6 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鼻窦炎,2 例鼻中隔及双侧上颌窦内侧壁、筛板骨质缺损,符合鼻部韦氏肉芽肿病特征。在韦氏肉芽肿病中,心脏损害较罕见,尸检报告中不到1/3 出现心脏损害,主要包括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缺血等[12]。本组2 例合并心包积液,占6.9%。

3.4 鉴别诊断 肺部韦氏肉芽肿病需与以下肺部疾病进行鉴别:①肺癌。肺部韦氏肉芽肿病结节较少出现深分叶征和毛刺征;空洞壁多较薄,边缘规则,可形成环形空洞,其内可见结节,无壁结节。增强扫描空洞壁强化较肺癌显著,空洞周围可见小结节状卫星灶,结节和空洞可缩小或消失,但常复发,或一处吸收,其他部位又出现病灶[13]。此外,韦氏肉芽肿病一般无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②肺结核。其与肺部韦氏肉芽肿病均表现为多种病灶形态,存在于肺内多个部位。但韦氏肉芽肿病无肺结核分布的特点,其多发病灶密度一致,一般无钙化,其空洞壁更薄,无结核病的支气管播散灶,抗结核治疗无好转,激素治疗病灶吸收较快。③肺炎和/或肺脓肿。肺部韦氏肉芽肿病可呈片状、浸润状病灶,似一般肺炎改变;常表现为坏死或空洞,似肺脓肿;但其空洞壁较薄。韦氏肉芽肿病肺部病灶常有游走性改变,而普通肺炎和肺脓肿无此特征性变化[14-15]。

综上所述,韦氏肉芽肿病影像征象复杂多样。当肺部病灶出现渗出实变、空洞时需与肺炎、肺脓肿鉴别,仅靠CT 或平片表现鉴别有一定困难,如临床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同时合并鼻窦、眼、耳、肾脏等多发脏器的症状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活检和临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猜你喜欢
韦氏片状弥漫性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片状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
片状电阻器开短路失效模式浅析
韦氏词典年度最热词:女权主义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有机物凝胶—助熔剂法制备片状钡铁氧体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又是暮春,不见微云
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