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机械化上行开采技术在近距离薄煤层的探索与实践

2020-09-24 07:05魏克强赵楷棣时帅帅王秀峰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岩层采空区间距

魏克强 赵楷棣 刘 石 张 林 时帅帅 王秀峰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六矿 河南平顶山 467091)

上行开采是煤矿特殊开采方法之一,可分为远距离上行开采和近距离上行开采。远距离上行开采层间距一般大于20m,在国内外都有应用,开采经验及理论相对成熟;而对近距离上行开采的研究较少,传统的上行开采理论认为,近距离煤层不宜进行上行开采,尤其是煤层间距较近,上煤层薄且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的情况更不多见。平煤股份四矿属多煤层开采矿井,其中己15、己16-17煤层部分区域层间距仅为4~15m。由于己15煤层薄,开采效益低,先开采己16-17厚煤层后,使己15薄煤层资源丢失,为多回收煤炭资源,减少损失,决定对己15薄煤层进行上行开采实践。

一、工作面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

己15-23060工作面位于二水平己三采区东翼,西至采区边界,东与采区轨道、皮带、回风下山相通,相邻的南、北己15煤层均未开采。该工作面走向长度1220m,倾斜长度170m,地面标高+340~+450m,回采标高-433~-467m,开采垂深850m。工作面里段上部、外段下部20m均位于己16-17-23040和己16-17-23080工作面采空区上方(见图1),采空区稳定时间25个月。

图1 已15-23060工作面位置图

(二)工作面地质条件及煤层赋存情况

该工作面为简单向斜构造,在向斜东翼施工机巷时揭露落差小于2m的断层4条,在向斜轴和断层附近,受构造应力影响,煤层顶板压力较大,岩石破碎。煤层赋存稳定,煤层走向70~130°,倾角7~12°,一般8°。己15煤层厚度1.3~1.7m,平均厚度为1.5m,伪顶不发育,直接顶为灰色层状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砂岩,上部夹有煤线,厚度3~8m;底板为深灰色炭质泥岩,含植物化石,遇水极易膨胀,属松软底板,厚度2m左右。下部己16-17煤层,厚度3.5~4.2m,直接顶灰色砂质泥岩,含菱铁矿结核和植物化石,顶板破碎、随采随落,厚度4~12m;底板为砂质泥岩,己15、己16-17煤层间距6~14m,已15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见图2。

图2 已15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

二、上行开采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上行开采与围岩平衡问题

根据采场围岩控制研究及生产实践资料,采场上覆岩体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及弯曲下沉带。从围岩平衡的观点可分为冒落非平衡带,裂隙带的下位岩层部分平衡带,裂隙带的下位岩层之上的平衡带。在平衡带可形成“煤壁—裂隙带上位岩层—矸石”为支撑体系的平衡岩层结构。平衡岩层结构能阻止上覆岩(煤)层发生纵向台阶错动,消除上行开采的最大障碍,因此当上煤层位于平衡岩层之上时,即可进行上行开采。

(二)影响上行开采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上行开采的主要因素有层间距、采高、采煤方法、层间岩性及结构、煤层倾角和稳定时间等。足够的层间距是上行开采的基本条件,采高是影响上覆岩层破坏状况的根本因素,上、下煤层间距(H)与采高(M)的比值(H/M)越大,上覆煤层移动越平缓,倾斜、曲率等各种变形值越小,越有利于上行开采。采煤方法是控制上覆岩层破坏高度的重要因素,利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采场上覆岩层一般都形成“三带”,对上行开采不利。层间岩石力学性质及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上覆岩层破坏高度,当顶板岩石硬度较高时,冒落带和裂隙带发育较高,岩层主要以断块充填采空区;当顶板岩石强度较低时,冒落带和裂隙带发育较低,主要以岩层弯曲充填采空区。煤层倾角主要影响采场上覆岩层破坏的空间形态,布置回采工作面应考虑空间位置。回采稳定时间是成功实现上行开采的关键,上行开采时,上下煤层的回采应有足够的间隔时间,否则,即使有足够的层间距,上行开采也会遇到困难。

(三)上行开采的可行性

针对己15、己16-17煤层间距及层间岩性特点,按围岩平衡、采动影响倍数等上行开采理论是难以进行上行开采的。为了验证己15煤层能否进行上行开采,在工作面布置时,将工作面下段布置在采空区上方,上段布置在实体煤内,机巷位于距己16-17实体煤20m的采空区上方,机巷这样布置,一方面能探清采空区上方己15煤层的破坏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从机巷向实体煤作探巷,探清采空区与实体煤交界处己15煤是否有台阶错动。从施工揭露情况看,采空区上方己15煤层起伏变化不大,煤厚稳定,受采空区影响弯曲下沉变形破坏不明显,采空区与实体煤交界处出现台阶错动,错距400~600mm,对回采影响不大。根据现场观测资料,经过论证分析,认为对己15-23060工作面进行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三、开采实践

(一)工作面机、风两巷情况

己15-23060工作面机巷布置在己16-17-23080采空区上方,距己16-17-23080工作面风巷20m。该巷采用工字钢架棚支护,棚距600mm。从掘进到回采,巷道变形量不大,压力显现不明显,仅在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下才出现变形,顶底板最大变形速度6.3mm/d,两帮移近速度3.2mm/d。工作面风巷里段340m布置在己16-17-23040采空区上方,巷道支护与维护情况同机巷类似。风巷外段700m布置在己16-17-23040工作面下方的己16-17实体煤上。为了避开集中支承压力影响,采用留小煤柱法,将己15-23060工作面风巷与己16-17-23040工作面机巷中到中7m平行布置。该段巷道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Φ20mm×2400mm左旋树脂锚杆,锚杆间排距700mm×700mm,顶、帮均铺8号冷拔丝金属网,锚索长6.5m,每排布置2根,排距1.4m。在巷道施工期间,由于受集中支承压力影响,巷道出现较大变形,顶底板最大变形速度65mm/d,两帮移近速度16mm/d。由于巷道变形严重,工作面投产前多次拉底整修,工作面投产后连续不间断拉底才保证了正常生产。

(二)工作面回采情况

己15-23060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采用ZY2600—10/22型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MG132/320—W型采煤机,SGZ630/220型刮板输送机。自开缺口,斜切进刀,双向割煤,截深600mm。

该工作面的回采时间为10个月,从回采情况看,位于采空区之上的工作面压力小,老顶周期来压不明显,推进速度快,产量高;位于实体煤之上的工作面压力大,老顶周期来压明显;在采空区与实体煤交界处,工作面有台阶错动,揭露最大错距700mm,对回采影响不大。

猜你喜欢
岩层采空区间距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敦德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后采空区的治理
岩层真厚度计算公式推导与编程
“串层锚杆”加固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采空区防治措施分析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算距离
基于离差的被动电磁装甲板间距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