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小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解读报告

2020-09-24 08:37吴向艳
好家长 2020年7期
关键词:勺子豆子瓶子

文 吴向艳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那么,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这一理念,将“游戏”和“生活”进行有机整合呢?对充满好奇心的幼儿而言,低结构材料具有持久的吸引力的原因在于其操作方式的多样性和操作结果的新颖性,能够满足幼儿探索和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认真观察并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随时添加或更换操作材料。因此,我认为在游戏中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幼儿的需求,发现材料提供上存在的问题,逐步改变教师的观察行为,促进“有效科学游戏”的生成。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以科学游戏活动“各种各样的勺子”为例,利用教师观察记录表对幼儿的各种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记录与分析,旨在通过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来审视在科学游戏中教师给予幼儿支持的有效性。

一、观察过程

我主要针对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跟踪观察记录,以参与科学小游戏的幼儿为观察对象,每周进行2 次观察记录,连续观察16 周,对幼儿的每一种行为都进行翔实的记录。根据科学游戏的特点,观察记录中的幼儿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表现:1.积极探究;2.专心操作;3.回答问题;4.求助;5.合作;6.认真倾听;7.自言自语;8.其他。观察前,我对观察记录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清晰地了解记录表中的操作定义,以便于对幼儿的每一种行为做出翔实记录、细致分析和深入探讨。为了更准确地反映真实的操作情况,我以幼儿现场照片和视频为依据进行观察、分析和反思。

二、结果分析

结合《指南》精神,并结合观察记录中幼儿的主要行为表现,我分别根据科学、语言、社会、健康等领域中的相关目标,对本次观察进行分析,对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解读。(现节选分析表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

(一)科学探究

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幼儿发现同伴用最小的勺子舀豆子可以装进小瓶子里;用大勺子舀豆子可以装进大瓶口的瓶子里,而且豆子都没有撒在外面。幼儿发现了问题会主动向教师求助,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之下,幼儿拿出装满豆子的瓶子,将豆子倒掉一些,让瓶子留有空间。这样,摇动瓶子,豆子才可以动起来,才会与瓶子撞击而发出声音。

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幼儿发现了漏勺的洞眼比米粒大,比豆子小,分析出为什么米粒能从漏勺里漏出来而豆子不可以。幼儿用右手的勺子去碰击左手的勺子,勺子发出了清脆的响声,幼儿根据勺子的声音能判断出这是不是不锈钢材质的勺子。

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幼儿用小手摸一摸,用眼睛看一看,通过多感官通道,分辨出木质勺子和其他勺子的光滑度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还得出了“白色勺子粗糙,不锈钢勺子光滑,硅胶勺子是软软的”的结论。

(二)数学认知

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幼儿通过与同伴之间勺子数量的对比,得出了“自己勺子数量少,同伴勺子数量多,且同伴的勺子比自己的勺子大”的结论。有的幼儿将自己的勺子与同伴的勺子进行比较后,说出了哪把勺子长,哪把勺子短,还将两把勺子放在了桌面的比较线上,对两把勺子进行了公平的长短比较,还能说出5把勺子的总数。

根据观察数据,教师在幼儿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方面分别统计出幼儿外在的学习行为分别是37次和18 次,幼儿在科学领域中的外在学习行为一共出现了55 次,幼儿在倾听与表达方面表现出来的外在学习行为一共有17 次,幼儿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来的外在学习行为有6 次。幼儿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其动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的机会。

三、思考与启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从本次科学游戏中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可以看出: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材料支持,还需要通过语言、眼神、提问等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探究支持,不仅要有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上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幼儿始终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从而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快乐。

(一)善做操作材料的支持者

在探索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丰富可操作的材料,鼓励每个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使幼儿在与材料、同伴、教师互动的过程中习得新的知识经验,增强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二)善做操作探究的支持者

1.用形象的语言吸引幼儿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有趣、形象的语言。对幼儿在整个科学游戏中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的分析,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暗示幼儿,让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倾听。因此,在科学游戏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巧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2.用敏锐的眼睛观察幼儿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因此,深刻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在观察活动中的重要能力之一,能让教师从幼儿的细微表现中捕捉幼儿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科学地预测问题的发展趋势,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在科学游戏中,教师在对每一个幼儿都进行细致观察的同时,还要对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诊断,从而更有效地调整科学探索策略。

3.将探究的问题抛给幼儿

科学有效的教育活动应该是关注幼儿主体性发展,注重幼儿亲历体验,支持幼儿积极多维互动的教育活动。有效活动应该让幼儿乐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其生命价值在活动中得以实现。在幼儿实际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耐心指导,善于将探究的问题抛给幼儿,鼓励幼儿反复尝试。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为幼儿创设展示探究成果的舞台。整个科学探索活动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幼儿在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自主学习与探索,细致地观察与比较,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以往的科学知识突出了“教”,注重的是从教师层面进行思考;而现在科学活动注重的是亲身经历、实际操作和主动探究,更多考虑的是幼儿层面,让幼儿去探究,去发现,去思考,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操作、实践和获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而教师则要做好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当幼儿遇到瓶颈时适时介入引导,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奥秘,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的精神,而不是教师直接去演示、去告之。我们看中的是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究过程以及探究过程带来的经验与乐趣。

《指南》中也指出:“当幼儿好奇地摆弄物体,探索物体和材料,试图通过各种动手动脑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时,正是幼儿‘好探究’的表现。”年龄特点决定了小班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其思维常常还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的认识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物体的操作。因此,我们还会继续借助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和幼儿一起收集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并秉承“自由、自主、愉悦、创新”的游戏精神,辅以教师的观察解读和支持回应,一起促进幼儿的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勺子豆子瓶子
瓶子赛跑
夹豆子
瓶子赛跑
吃面
夹在杯子上的勺子等
七把勺子的故事
瓶子赛跑
别把你的瓶子随手扔掉
开心豆子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