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蒋小利
我园是江苏省首批课程游戏化项目园,率先尝试将园内与园外的课程有机整合,携手两大教育主体(家长、教师),衔接三大生活场所(幼儿园、家庭、社区),关注每个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和持续性,力求让课程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交叠影响域理论认为,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对幼儿的成长发生了交互叠加的影响。用参考交叠影响域理论对我园家园共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后,我们发现存在“家园宣传栏制作精美,内容枯燥单一”“家长会精心准备,听者索然无味”“家园活动丰富,理念依然滞后”等问题。
家园合作的交叠影响域理论将家园合作实践的类型分为做好父母、交流、志愿者行动、在家学习、做决策、与社区合作六种。结合该理论对我园家园共育工作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我园的家园共育工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尤其突出的是在“交流”与“与社区合作”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际调查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日常观察等形式,发现我园的家园共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家园宣传栏”是每个班级门口都设置的一个宣传栏,人人可以参与这个栏目的创设,一般会设置以下栏目:每周计划、育儿知识、温馨提醒、请您关注等。教师们更多注重该栏目的“外在包装”,其内容却存在较为枯燥单一、未关注家园互动、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大多数班级会张贴周计划或网络下载的文章,然而内容却不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家长不能有效参与互动,导致该栏目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幼儿在园三年,每个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为了让会议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会议内容教师都会提前举行专题研讨活动。研讨内容主要有:具体会议内容、新班主任试讲、老班主任示范讲解、会议注意事项等。同时,提前拍摄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和视频,在等待环节播放给家长观看。尽管教师们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但是在会议期间,仍然会出现家长懈怠的情况,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玩弄手机,大都表现出对会议内容不太感兴趣。
据统计,幼儿在园一年的时间内,每个班级平均举行家园互动活动十余次,互动频率较高。在学期末的家长调查问卷中,家长们对幼儿园的意见,多数集中在活动较多、知识性教学较少等方面;对班级教师的意见,集中在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的次数较少,沟通语言较贫乏等方面。
幼儿园应当如何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幼儿园应当采用不同形式邀请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事业中,如在幼儿园门前设置有“欢迎”字样的标志牌,在入口处设置迎接处或信息台,并设置路标,引导参观者找到办公室或是鼓励家长参观活动室。
其次,针对直接和家长打交道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幼儿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他们对家园互动的态度和想法。在了解教师的态度以后,幼儿园要先解决内部问题,帮助部分教师端正态度,让教师和家长成为朋友。幼儿园应倡导教师和幼儿沟通,家长和幼儿沟通,教师和家长沟通,还要倡导家长与家长沟通,教师与教师沟通,幼儿与幼儿沟通。
再次,在家园互动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幼儿园,他们是教师,在家里他们是家长。他们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幼儿全方位的成长;他们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执行者,还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在不同角色互换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能力在不断增强,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教师还要根据家庭的不同特点和家长所受的教育,进行相应的指导。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家长,另一方面也要与家长共同成长。
在幼儿阶段,幼儿的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家就是在幼儿园。“在家”可广义地认为是包含父母带领下的所有活动,如走亲戚、参加课外兴趣班等;在幼儿园则包含幼儿园组织的园内活动。家庭和幼儿园构成幼儿的两个基本对等的生活世界。
教育活动发生在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家园互动也更多地体现在日常小事中。例如,家长若将督促幼儿学习这件事理解为家长代替教师来监督幼儿,那么家长就会将教师提出的检查幼儿作业并在作业本上签字的要求视为例行公事,不会认真对待。相反,假如家长将其理解为这是双方在共同促进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一方应发挥出作用,就会认真检查并负责任地签字,因为家长明白自己作为幼儿的监护人与抚养人,必须对幼儿负责,要向幼儿表明自己对其学习情况的关注。如果家长明白自己的这种行为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就会意识到为人父母所肩负的教育责任,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从而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获得一种渴望实现自我的效能感,从而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然而,教师往往是通过幼儿向家长传达“要家长签字”等要求的,并没有向家长解释这么做的意义与作用,也没有试图引导家长将这种家园互动理解为一种共同责任。这里所谓的家园互动虽然体现在“小事”中,却更多希望我们抓住一些细节,有效地向家长传达家园合作的教育意义。
幼儿园和家庭进行合作时,会持有各自对互动过程的理解。幼儿园往往希望家长对幼儿能提出明确的要求,严格遵守奖惩制度,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并有意识地安排活动。家长则希望教师能更多地给自己的孩子个别化的关心和帮助。这些要求的提出应该是建立在对彼此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家长与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双方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的一致性。
此外,在家园互动中,教师还要扮演一个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理解、重组、转发能力的角色,及时向家长们提供激发思考的素材。能力较强的家长也应及时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发其他家长思考。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桥梁般的连接作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变成联结家庭与幼儿园的桥梁,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家园联系中普遍存在的幼儿园向家庭单方向传递信息的状况,而且在交流的时间与形式上也比较灵活,不受限制。幼儿园可以通过微信群、QQ 群等平台,向家长通报幼儿园近期开展的各项活动;家长也可以利用各种平台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中的情况,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搜集信息,及时分享。这种互动化的交流,既克服了传统单向交流的弊端,也更为符合家长的实际需求。
通过家园合作的交叠影响域理论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优化家园共育的模式,形成教育合力,最终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