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云飞
深入乡村,通过探究其道路交通系统可以发现,一般存在两类问题。第一,道路网络尚不具备较强系统性,并未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村庄道路,导致乡村道路系统缺乏整体性;第二,针对道路横断面,无法满足发展需求,通过观察当下的村庄道路可以发现,除了等级混乱,道路断面形式也十分单调,表现最为显著的是道路宽度不能有效应对目前不断上涨的机动车流量,而且等级混乱对人们的出行安全构成威胁。除此之外,很多时候村庄道路和宅前空间混合,经常能够看到村民将大量杂物堆放在道路上,进一步减小了道路空间,一方面导致人车无法正常通行,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乡村景观环境。另外,随着乡村不断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农用机动车数量与日益增;与此同时,现今村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大幅增加了家用小汽车的使用量,然而乡村尚未划分公共停车场地,因此只能将机动车停放于道路两旁,由此导致村庄道路交通系统压力增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人车正常出行[1]。
生态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是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基于当前生活状况下,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与处理的问题是怎样有效应对生活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乡村模式构建方面,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道路是美丽乡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是一项关键元素,也是当地生态环境的直观表现。
在国内,一项十分普遍的聚居形式便是乡村,由于聚居人有所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村庄往往展现出独树一帜的地方文化特色,为将此种特色全面高效呈现,我们应该将地域当作划分标准,并将不同地区的村庄建设成为绝无仅有的地域文化特色。而道路设计不可或缺,它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元素,可以更好地体现美丽乡村文化特征。
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乡村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存在许多限制,比如人口、经济等,导致大部分乡村资源为粗放型开发。在粗放型资源应用缺乏合理性的条件下,虽然适当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不符[2]。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道路设计能够展现出建设成果,因此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加深当地群众对可持续发展价值的认知,学会善待自然,改善自然资源开发方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
在乡村活动开展过程中,形成相关交通需求,并且道路应该考虑人车的通行和停止。其中,车指的是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等,另外机动车还分为两种,一种是运输工具,另一种是农田作业机械。
在乡村道路下面,不仅用来埋设居住区市政公用管线,还要用来埋设种植区与养殖区生产用管线。
大多数乡村道路能够作为避难道路,发挥防火、紧急救援等作用。针对田间的道路而言,通常围绕自然灾害发挥着两种通道功能,一种是救援通道,另一种是自救作业通道。
对于乡村居住和生产用地而言,乡村道路相当重要,它可作为构建结构骨架的一种重要基础设施。按照地区规模,道路组成乡村居住区与街坊,将多种局部地块集为一体[3]。
4.1.1 应该注重对原有乡村道路的保护
结合各个地区差异化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划分乡村功能区,构建整体道路系统,确保其密切联系以及交通高效性。基于道路功能规划设计,全面了解乡村以往道路呈现的特点与结构机理,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结构提供有效保护。
4.1.2 保护开放空间控制区
虽然在一些人的认知中,乡村建筑存在大量不足与弊端,例如:设计缺乏合理性、建筑质量不高等,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乡村规划街巷比较合理,一些沿街建筑充满生活气息,因此我们需要尽量保留此类街巷。
4.2.1 对于乡村道路平面的设计
在乡村道路规划环节,关键是在确保基本乡村路网的基础上,及时有效疏通与引导对外联系通道;同时,规划内部乡村道路,实现乡村内部密切联系;以原有道路为对象,做好整合工作,完善与优化村庄结构。
4.2.2 对于乡村道路等级的划分
首先是过境道路,在本村庄和其他地区之间,此类道路是联系最为关键的道路;其次是村庄内部主要道路,在以往乡村内部组团之间,实现密切联系的主要道路,而且负担着村庄内部交通运输的关键职责;再次是村庄内部次要道路,此为不同生产组团密切联系的主要道路,需要进行综合考量,然后合理优化,如果有特殊需求,还可选择保留;最后是村庄的宅前道路,这类道路是不同组团密切联系的主要道路,比如村庄居民住宅入口道路[4]。
4.2.3 具体的村庄道路类型
以村庄部分基本特征为依据,结合生产生活需求,通常能够将村庄道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型村庄道路,另一类是生活型村庄道路。针对生产型道路而言,此类道路主要负责生产器械与机械通行,其人员流动具有鲜明特征,即当处于农忙季节时,会很大程度上增加人员数量,而且当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关注农忙时节的特殊需求;针对生活型道路而言,关键是以村庄居民为对象,充分满足其生活需求。根据此类道路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人员活动具有较强稳定性。由于此类道路是村庄居民的关键联系方式,所以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规划这部分道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以江苏省某村庄为例,针对其道路系统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村庄省道红线有4m 宽。该村庄的内部道路包括两级系统,一级是干路,另一级是街道,其中街道大部分是住宅前道路。结合当下实际情况来看,村庄道路存在6 方面的问题:就过境公路而言,其路面宽度较小,难以进行错车,同时人行道欠缺,无法确保学生上学安全;从村庄内部道路角度来讲,其硬化率不高,难以通车;通过观察村庄南部可以发现,断头路数量很多,而且没有硬化;目前村庄路网没有构成体系,尚未明显划分等级;没有针对机动车建设停车场,村庄内部停车没有秩序;由村庄对外交通可知,相对缺乏主要出入口,只有东南角一个,难以对外联系。
围绕村庄道路,探究当下的实际交通状况,并且根据村庄未来发展方向,以道路系统为中心,科学合理制定规划目标。一要构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确保其紧跟乡村发展步伐,具有十分突出的实用性以及合理性;二要立足村庄内外,及时有效组织交通,同时根据旅游发展需求,供应停车设施;三要建设道路,加强生态保护,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针对道路组织而言,需要立足以往道路肌理,全面建设道路。相较于城市用地形式以及道路系统,村庄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规划村庄道路的时,一般利用人车混行类这一系统,同时构建枝状与环状有机结合的道路结构[5]。我们不仅要优化村庄内部干路网体系,还要加设对外出入口,具体加设位置为村庄西南角。同时,结合村庄具体状况,科学合理设计慢行系统,实际建设慢行交通系统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滨水步行道路系统,另一部分是非机动车道路系统。沿着滨水岸线建设步道系统,以此为广大民众提供充满趣味性且具有极强安全性的休闲空间。在建设非机动车道路系统时,应该以目前的街道为基础,实施规划拓展,设置慢行道,确保其宽度为1m。此外,以村镇发展规划为依据,积极进行交通设施建设,深入村庄之中规划建设停车场地,从而保障村庄出行畅通,美化村庄环境。在村庄外围,选择过境公路靠近村庄北侧的位置,修建停车场地;在村庄内部,主要将车停放在自己家中,选择公共设施周边,科学合理规划小型停车场地[6]。
综上所述,道路建设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在美丽乡村的要求出来之后,我们更需要重视道路规划设计,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以乡村交通特征为依据,探究了乡村道路规划设计要点,当实际进行美丽乡村道路规划设计时可以以此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