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婷婷
【摘 要】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2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值得应用。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常规护理;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133-02
重症监护室主要收治的都是危急重症患者,利用较多先进的设备和医疗技术等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工作,尽可能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儿童受到年龄、自制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需在实施积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合理化的护理干预,从而加快康复进度[1-2]。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为新型的护理模式,此护理可使患儿获得家庭般的护理干预,缩短病程,促进康复[3]。所以,本研究以84例重症儿童为研究对象,观察以家庭为中护理模式的效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儿童重症监护室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2019年5月-2020年4月,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3.31±0.52)岁;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3.43±0.4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主要内容:
1.2.1 进行家庭全面评估:①包括家庭环境、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家庭结构、职业、文化、性别、年龄等方面的资料评估。②家庭需求的评估:了解特殊药物的注意事项、监护仪器的目的、特殊和常规检查的内容和目的、主要治疗药物的名称和用法。不适症状的改善措施和原因、饮食护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作用、治疗方法和效果、疾病发展和预后效果、病因等方面。对患儿全力抢救、照顾生活、减轻疼痛、安慰心理、增加生命等需要的评估。
1.2.2 入室宣教
①积极、热情、主动对患儿家属进行接待。对科室环境和规章制度进行讲解。责任护士及主治医生,同家属沟通,构建和谐关系,增加信任感,消除恐惧感,适当介绍某些仪器的功能和目的,构建安全感。②家属探视期间应耐心讲解,让其构建好的心态,满足其对于信息的要求。护理人员需在每次患儿家属探视时耐心的同家属沟通,使其获得知情权,讲解病情、治疗措施,让其接受事实,针对已经好转了病情的患儿,告知家属,并按照通俗易懂词汇将治疗信息传递给家属,构建信任,让其心情改善。若家属出现不信任或怀疑心理,拒绝配合,可向其解释,个体具有差异,医护人员会根据不同病情而给予患儿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使其怀疑消除。同时告诉那些不了解医学的家属不可胡乱讲解,防止心理负担加重。
③评估家属心理需求的阶段性:护理人员对家属心理需求随时评估,对于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的家属实施持续的心理干预,满足其需求,提升其治疗疾病信心。对于反复提问的家属因耐心的解释和倾听,改善心理压力。④尽可能在心理和生活上满足其需求,让其获得更多的尊重、理解、关心,让其具有好的心态,鼓励、赞扬积极配合诊治的家属。
1.2.3 出科宣教
若患儿转入普通病房或出院需告诉家属做好准备,如果和患儿交流存在障碍也需积极同家属沟通。将用药、饮食、睡眠等注意情况详细向家属讲解。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分析数据,患儿并发症用(%)和X2检验,护理质量评分用(x-±S)和t检验,P<0.05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2.2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对比有统计学意義(P<0.05)。具体如下:观察组感染、消化道出血、压疮分别为1例、2例、0例,总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分别为4例、4例、2例,总发生率为23.81%,(X2=12.354,P=0.042)。
3. 讨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是将患儿作为家庭、社会的一部分,考虑患儿和家属的需求。知晓家属心理需求,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从而完善和强化患儿的支持系统,满足家属需求,在住院过程中,家属需要面对精神和经济压力,因此在医院将一个完整的支持系统提供给家属对于其需求的满足非常重要[4]。
本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李男.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护理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4):19-20+23.
[2] 廖秋燕,张婷.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2):158-159.
[3] 拉姆次仁.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新发展探索[J].西藏科技,2017(10):53+80.
[4] 赵晓霜,张葆荣,郭放,等.以家庭为中心的过渡期管理方案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2):2656-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