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纳入时间为2018年09月-2019年09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9例和研究组39例。其中参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且对比明显(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且对比明显(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074-0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主要指的是具有活性的内膜细胞在子宫内膜外部种植从而引发的病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多發群体为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群体,该病在青春期女性中的发生率基本为0,女性绝经以后异位病灶会渐渐表现出萎缩退化的趋势[1]。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要的临床治疗方式,但单一手术治疗的疗效往往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容易致使患者产生多种不良反应。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纳入时间为2018年09月-2019年09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9例和研究组39例。其中参照组年龄为21-41岁,平均年龄为(34.68±5.12)岁;研究组年龄为22-42岁,平均年龄为(34.21±5.85)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腹腔镜手术治:于患者月经结束后第3天展开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相关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尿常规、血常规等做好详细检查,做好患者阴道消毒和清洁工作。给予患者全麻,制作人工气腹,于下腹麦氏点处做穿刺点2个,每个0.5cm,将腹腔镜置入进去,对粘连组织进行分离处理,采取电灼这一方式对病灶进行清理。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以防止感染的发生。②米非司酮治疗:选取药物为米非司酮(生产厂商: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197),用法用量为口服,每次12.5mg,每天2次,于早晚进行服用,连续治疗2个月。③参照组单独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患者盆腔包块不存在且患者性交疼痛、月经不调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为显效,患者盆腔包块明显减少且患者性交疼痛、月经不调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有效,患者盆腔包块体积无变化且患者性交疼痛、月经不调等临床症状未消失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评估两组患者的安全性,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头晕、腹痛和乏力的例数,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当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为(P<0.05)时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安全性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常见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为种植学说,由经血逆流所引起,在内膜种植;其二为化生内膜,主要为浆膜上皮所化;其三为良性转移,淋巴、血液发生良性转移;其三为医源性的内膜移植,这一病因多由人为造成,常发生于剖宫产术、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早期中期妊娠行刮宫术、人工流产术之后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腹腔镜手术治疗,该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广泛,能够对患者病灶进行清晰、准确的定位,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等多种优势,但同时在病灶增生、种植、浸润等特征的影响之下,病情清除往往不够彻底,给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创伤性,容易致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青春.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8):2797-2799.
[2] 周玉.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社区医师, 2017,34(1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