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20-09-23 07:58马绮文欧英慧钟书凌石茂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3期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观察

马绮文 欧英慧 钟书凌 石茂华

【摘要】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应用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评分。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BMI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SLEDAI评分(1.54±0.54)分、SLICC/ACR DI评分(0.44±0.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5±1.73)、(1.06±0.4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3.44±0.67)、(1.04±0.78)、(1.58±0.66)mmol/L, 均优于对照组的(5.87±1.44)、(2.44±0.60)、(1.30±0.50)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模式, 能有效改善患者代谢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病情情况, 对于患者预后康复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代谢综合征;强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83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 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具有病程较长、容易复发等特点, 且该病的预后情况根据患者情况也有所不同[1, 2]。由于该病是早发和高发冠状动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对患者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均有较大的影响。代谢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 有研究表明,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将大大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因此, 此类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有较高的要求, 要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干预, 为患者提供全面、完善、系统的护理服务[3, 4]。基于此, 本文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 研究强化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14例, 女46例, 年龄26~72岁, 平均年龄(45.2±15.4)岁。观察组中男11例, 女49例, 年龄24~68岁, 平均年龄(44.3±1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诊断及排除标准 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RA)1997年修正的分类要求, 满足以下项目中≥4项者, 在排除炎症、癌症或其他累及病后能够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症:①颧颊部红斑;②盘状狼疮;③光敏感;④口腔溃疡;⑤非侵蚀性关节炎;⑥胸膜炎或心包炎;⑦蛋白尿(>0.5 g/d)或尿细胞管型;⑧合并癫痫或精神障碍, 排除已知或因药物所致的代谢紊乱;⑨患者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确定入组时未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⑩透明质酸(HA)、白细胞(WBC)或淋巴细胞数量降低, 或血小板数量降低;抗-DNA(+), 或ANA(+), 或APL(+), 且包含抗心磷脂抗体(ACA)、或狼疮抗凝物(LAC)、或持续≥半年的梅毒血清实验(TP)血清实验假(+)中存在1项(+);在无药物诱导而出现“药物性狼疮”的基础上ANA-滴度异常。

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确诊参照中国成人代谢综合征2004版, 符合以下标准3个或全部:①体质量指数≥25.0 kg/m2或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②空腹血糖≥6.1 mmol/L, 糖负荷2 h血浆糖≥7.8 mmol/L;③SBP/DBP≥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经诊断患有发性高血压(EH)及接受医治者;④空腹甘油三酯≥1.70 mmol/L, 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0.9 mmol/L, 女性<1.0 mmol/L;⑤胰岛素抵抗。

排除标准:排除处于哺乳期和妊娠期或妊娠准备期的女性;排除患有、肝、脑、肾以及造血系统等疾病或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的患者;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积分≥10分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 具体如下:①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用药注意事项, 监督患者按医嘱服藥, 勿自行减量或停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避免使用青霉素类、普鲁卡因胺、肼苯哒嗪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②皮肤护理:光过敏者勿阳光照射, 外出宜用避阳伞或戴宽沿帽, 穿长袖衣和长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接触刺激性物品, 避免接触某些化学制品如厨房清洁剂、去垢剂等;告知患者避免烫发、染发等, 容易脱发的患者应减少洗发的次数, 2次/周为宜, 建议患者剪短发。③日常护理:叮嘱急性活动期患者应卧床休息, 慢性期或病情稳定的患者注意劳逸结合, 发热时给予对症处理, 保持温暖防止手足冻伤, 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可用温水泡手泡脚, 1~2次/d, 以促进血液循环。④口腔护理:进食软食, 避免过热、较硬食物, 如热饮料、坚果类等, 保持口腔清洁;有口腔溃疡者可用苏打水或利多卡因溶液含漱止痛;预防口腔霉菌感染可用苏打水漱口制霉菌素研粉涂抹, 较严重时可遵循医嘱口服维生素类药物, 或喷涂西瓜霜、口腔溃疡散等消炎止痛。⑤饮食护理:戒烟酒、咖啡, 忌食阿胶、甲鱼、无花果、芹菜、蘑菇、烟熏食物、海产类、富含雌激素的补品及辛辣刺激食物, 给予低脂肪、低盐、低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注意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 在需要时补充矿物质。

1. 3. 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强化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根据患者自卑、焦虑、抗拒、抑郁、悲观等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开解, 促使患者正确了解自身所患病症, 增强对抗病魔的自信心, 认真、严谨的对患者强调临床治疗的长期性和必要性, 引导患者家属等为患者打气、助威, 尊重患者、信任患者、宽慰患者。针对患者心理需求和常出现的心理反应, 每2周进行1次集体辅导、咨询, 结合平时的个别辅导。②饮食护理:让营养师帮助患者制动健康饮食的日常饮食计划, 记录饮食日记来评定日常饮食摄入量, 食物量要适当, 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宜, 多补充维生素C、蛋白质, 清淡为主, 不宜大鱼大肉, 避免刺激性食物, 注意低盐低糖补钙;高血压患者给予低盐饮食, 适当限水;尿毒症者限制蛋白的摄入;消化功能障碍者给予无渣饮食, 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以满足机体需要量。出院前给予饮食禁忌表加强认知。见表1。③运动护理: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订个性化运动干預措施, 按靶心率=(195-年龄)次/min计算, 要求运动后心率达到靶心率的85%, 最大不超过(210-年龄)次/min, 根据运动前后的血压、脉搏变化及自觉变化调整运动量, 护理人员给予一定指导。进行3~4次/周有氧运动, 运动时间为30 min左右, 护理运动包括医疗步行、太极拳、气功、保健体操等。④药物护理:通过实施护理干预讲解药物知识, 让患者知晓不同药物的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激素类药物勿擅自停药或减量以免造成疾病治疗“反跳”;非甾体类抗炎药胃肠道反应多, 宜饭后服, 具有肾毒性, 伴肾炎者禁用;抗疟药可引起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对血液、肝肾功能影响很小, 但可造成心肌损害, 久用后可能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心电图, 并定期做眼底检查;免疫抑制剂毒性较大, 环磷酰胺易引起胃肠道反应、脱发、肝损害、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硫唑嘌呤的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肝损害、胃 肠道反应等, 因此患者需定期查血象、肝功能;避免使用青霉素类、普鲁卡因胺、肼苯哒嗪等药物, 其可能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⑤出院引导:出院前1 d加强督导, 主要有药物督导、复诊安排、自我管理、运动锻炼、饮食安排等相关细节, 出院后每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4. 1 护理前后BMI、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 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包括SBP和DBP。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述指标护理前测量1次, 护理后出院前测量1次, 出院后每3个月测量1次。

1. 4. 2 护理前后SLEDAI、SLICC/ACR DI评分 采用SLEDAI评分和SLICC/ACR DI评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进行判定。SLEDAI包括9个器官系统24项临床指标, 最高可能得分105分, 分数越高表示活动性越高。癫痫、精神病、器质性脑病、视觉异常、颅神经病变、狼疮性头痛、脑血管意外(卒中)、血管炎, 每项 8 分;关节炎、肌炎、管型尿、蛋白尿、脓尿, 每项 4 分;新发红斑、脱发、黏膜溃疡、胸膜炎、心包炎、低补体血症、抗 DNA 抗体滴度增高, 每项 2 分; 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 每项 1 分。根据患者 10 d内是否出现上述指标而定分, 0~4、5~9、 10~14、≥15分分别代表未锻炼、轻度锻炼、中度锻炼、重度锻炼, 护理前评分1次, 护理后出院前评分1次, 出院后每3个月测评1次。SLICC/ACR DI所提到的临床表现一般应持续6个月以上, 以排除急性活动期的表现, 该指数采用积分方法对 12个脏器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 包括眼睛、心血管、周围血管、肺脏、肾脏、神经精神系统、胃肠道、肌肉骨骼、皮肤、性腺早衰、糖尿病、恶性肿瘤12个评价项目, 每项最大积分在2~7分, 指数越高表示预后越差。护理前评分1次, 出院后每6个月测评1次。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前后BMI、血糖及血压水平比较 护理前, 两组BMI、血糖及血压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BMI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SBP和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护理前后SLEDAI、SLICC/ACR DI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SLEDAI、SLICC/ACR DI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SLEDAI评分(1.54±0.54)分、SLICC/ACR DI评分(0.44±0.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5±1.73)、(1.06±0.4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3 两组护理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护理前,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3.44±0.67)、(1.04±0.78)、(1.58±0.66)mmol/L, 均优于对照组的(5.87±1.44)、(2.44±0.60)、(1.30±0.50)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多脏器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 我国目前居于全球第二位[5, 6]。此类疾病引起心血管病的风险较高, 将大大增加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从而造成患者死亡。此外, 代谢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同时也是心血管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 系性红斑狼疮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大大提高[7, 8]。为了促进患者病情缓解, 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预后恢复情况, 应当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护理指导。经过常规护理的引导, 还需要结合心理疏导、饮食引导、运动锻炼、药物督促等方面的干预, 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照顾和保护。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BMI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SBP和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SLEDAI评分(1.54±0.54)分、SLICC/ACR DI评分(0.44±0.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5±1.73)、(1.06±0.4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護理后, 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3.44±0.67)、(1.04±0.78)、(1.58±0.66)mmol/L, 均优于对照组的(5.87±1.44)、(2.44±0.60)、(1.30±0.50)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强化护理指导, 能有效改善患者代谢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病情情况, 对于患者预后康复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秦岭, 邱志锋, 谢静, 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疾病谱及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分析. 中华内科杂志, 2018, 57(1):32-36.

[2] 欧阳辉, 何雪常, 周毅, 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免疫抑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6(11):1577-1581.

[3] 色音其其格, 卢建军.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12):1143-1146.

[4] 张梦云, 青玉凤, 潘舒月, 等.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1与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6, 20(9):597-603.

[5] 张上珠, 李梦涛, 徐东, 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横贯性脊髓炎患者临床特征.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5, 14(2):96-102.

[6] 王玉华, 张国华, 张令令, 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难治性胸腔积液11例并文献复习.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6, 20(11):755-759.

[7] 刘侃, 王秋明, 宋婉玉. 调节性浆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HLA-G的关联.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9, 39(2):140-144.

[8] 吴天歌, 韩立帅, 杨晓佩, 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9, 23(7):472-475.

[收稿日期:2020-05-18]

猜你喜欢
代谢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观察
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继发血小板减少1例
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代谢综合征文献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脂肪肝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