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玲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干预, 观察组积极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缓解时间(3.56±0.45)d、惊厥缓解时间(4.70±1.40)d、意识障碍缓解时间(6.44±1.31)d、住院时间(8.60±2.30)d均短于对照组的(4.98±1.02)、(6.50±1.60)、(8.29±1.64)、(12.4±2.10)d, 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40/40), 高于对照组的85.00%(34/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6, P<0.05)。结论 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可以加快患儿症状和体征的恢复,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同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 集束化干预策略;病毒性脑膜炎;早期康复;满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70
病毒性脑膜炎由多种病毒侵犯脑实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主, 病情严重预后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如语言障碍、智力障碍、肢体障碍等。及时有效的干预能够减少患儿并发症和缓解症状, 改善预后。研究指出, 当患者出现难以避免的风险时对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安全性, 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本院将集束化干预策略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早期康复中,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年龄2~7岁, 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热、惊厥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史。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 女16例;平均年龄(3.6±2.1)岁;平均病程(1.28±0.42)d。对照组男26例, 女14例;平均年龄(3.7±1.9)岁;平均病程(1.30±0.4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积极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 措施如下。
1. 2. 1 加强质控和医护人员培训 由儿科医生、护士、心理医师、营养师组成干预小组, 护士长任组长。课题组在万方数据库查阅关于病毒性脑膜炎、集束化干预策略应用现状等相关文献, 分析讨论往年病毒性脑膜炎管理的不足, 总结经验。由组长组织课题组人员集中培训, 内容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疾病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干预措施、感染控制和网络操作等, 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建立微信交流群, 成立质控小组, 严格规范流程及操作, 制定集束化干预策略内容检查计划表, 提高护士执行集束化策略的依从性。质控小组每月集中探讨检查的执行情况, 完善集束化护理策略。
1. 2. 2 嚴密病情观察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做好患儿基础护理, 确保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关注意识、瞳孔、呼吸节律等变化, 认真记录, 及时发现异常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病室空气流通, 每天空气消毒, 室温控制在20~22℃, 湿度在55%~65%;定时帮助患儿翻身, 对患儿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加强用药后观察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患儿有无腹痛、黑便等消化道症状;输血、输液时观察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肿胀;妥善固定各管道并保持通畅。
1. 2. 3 多维度健康教育 通过向患儿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手册、视频宣教、专题讲座等方式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易出现的并发症及预后, 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建立微信交流群, 每晚8点将干预内容发送到微信群以便家属及时接受健康宣教, 随时向研究组咨询提问和反馈互动。指导恢复期患儿进行各项功能锻炼, 对有功能障碍的患儿采用早期干预运动疗法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1. 2. 4 按照马思洛需要层次论及对症处理 ①高颅内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前囟有无隆起、瞳孔等, 头部抬高30°左右, 处于正中位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行腰穿患儿术后去枕平卧6 h防止头痛;呕吐者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勿用力咳嗽和大便防止脑疝;严格控制输液量, 使用镇静剂时速度宜慢, 以免发生呼吸抑制;选择高效的给氧方式, 备好吸痰器和简易呼吸器, 必要时人工辅助通气。②惊厥频繁:需专人照护, 排除抽搐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 压舌板置于患儿口内防止舌咬伤;吸氧以减轻脑组织缺氧, 预防脑水肿;做好安全防护, 以免患儿发生坠床或其他意外;在取得家属同意下对其进行适当约束避免自伤, 但切勿按压;给予患儿镇静药物,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避免呼吸抑制;为患儿营造安静的就医环境, 光线适宜, 集中各项治疗护理。③高热:当体温达到39℃时及时给予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 也可采用亚低温治疗仪, 将患儿肛温控制在 34.0~35.5℃, 必要时药物降温。降温期间密切观察体温及生命体征, 出汗时及时更换衣裤, 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④躁动:躁动患儿在取得家属同意下实施保护性约束避免抓伤, 但明显躁动患儿不能强制约束, 避免过分挣扎引起颅内压力升高[1]。约束时每班观察约束带松紧度, 检查约束部位皮肤, 确保患儿安全。
1. 2. 5 饮食干预 如患儿病情稳定, 给予患儿低脂肪、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等丰富的流食或半流食物, 少食多餐;避免食用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含淀粉较多, 可造成脑内高糖, 加重脑的氧耗和损害脑组织;加强口腔护理, 避免病原菌在口腔内定值;如患儿病情较重, 则通过静脉输液或鼻饲补充营养和热量;服用磺胺药患儿要多喂水。
1. 2. 6 心理干预 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 讲解疾病关知识及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减少恐惧、焦虑等情绪, 以便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对患儿进行照顾;取得患儿信任和好感, 提高治疗依从性;根据患儿性格爱好在病房播放节奏舒缓的背景音乐或儿童歌曲, 以缓解患儿和家属紧张、焦虑情绪;在生活上为危重患儿喂水、喂饭、处理大小便等。监护病房患儿易出现恐惧、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 为每个隔离病房安装电话、电视、发放儿童玩具等, 患儿可通过电话与亲人交流以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1. 2. 7 预防感染 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床单清洁整齐;对口腔分泌物及污染物严格消毒;重症患者安排在重症监护室, 不要让急性期患儿接触健康人群, 护理与探视患儿均要戴口罩, 做好消毒隔离。医护人员本身不能患有感冒或其他传染病,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 避免交叉感染。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①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记录发热、惊厥和意识障碍症状消失时间。②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医护人员态度、业务水平、集束化管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五个维度, 采用5级评分。调查表满分100分, >90分为非常满意, 75~90分为满意, 60~74分为基本满意, <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发热缓解时间、惊厥缓解时间、意识障碍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15例, 满意18例, 基本满意7例, 不满意0例;對照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10例, 满意15例, 基本满意9例, 不满意6例。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5.00%(34/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6, P<0.05)。
3 讨论
重症病毒性脑脑膜炎早期康复的目的不仅是降低死亡率, 更重要的是提高促醒成功率, 为恢复期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基础。目前集束化干预理念已作为加速康复策略, 在临床逐渐得到应用[2, 3]。集束化干预是以循证医学理论为基础, 为治疗某种疑难疾病, 采取经临床证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4], 其目的在于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发热、惊厥、意识障碍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 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5.00%(34/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患儿加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提高患儿家属对医疗服务满意度, 这一研究与梁园园[5]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组建优秀的集束化团队, 在循证医学理论基础上, 对可能导致症状发生的重要环节进行积极干预, 捆绑、整合并优化当前有效护理措施, 如医护人员培训、加强质量控制、多维度健康教育、症状观察、饮食干预、心理干预、感染控制等, 同时在各项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依赖团队成员更加严格、规范的执行, 确保患儿能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加快症状和体征的恢复, 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改善患儿预后, 同时能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提高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6-8]。
综上所述, 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可以加快患儿症状和体征的恢复,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 同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吴苏瓅, 倪芳. 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分析.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14(28):2294-2297.
[2] 田文泽, 胡忠吾, 嵇建, 等. 集束化干预理念在食管癌吻合口瘘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6, 19(9):1009-1013.
[3] 徐达夫, 田文泽, 嵇建, 等. 集束化干预理念在食管癌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7, 25(3):171-175.
[4] 莫静金, 邓翠丽, 钟斌才. 早期集束化护理对急性腺病毒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肠功能影响. 海南医学, 2017, 28(18):3090-3092.
[5] 梁园园.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 2019, 17(10):66-68.
[6] 赵朋香. 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应用效果. 母婴世界, 2018(2):145.
[7] 何瑾, 何娟. 舒适护理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应用. 今日健康, 2015(14):197.
[8] 海敬.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11):6419-6420.
[收稿日期:20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