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厘尔女红屋”,来自一针一线的慢慢耕耘

2020-09-23 08:03王昱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女红采薇刺绣

王昱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魔都”上海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据2019年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5.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977.7万人。在16个市辖区中,浦东新区外来人口235万人,全区占比达42.5%,是上海外来人口最多的一个区。

采薇的“厘尔女红屋”,就坐落在浦东新区东方路156号。十多年前,她与许多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一样,一个人从重庆风尘仆仆来到上海,在这里求学、工作、辞职、创业、结婚生子,终于把自己的梦想扎根在了这座城市的一隅里。

不过,与许多创业者不同,她的梦想不是CBD里的光鲜亮丽,也没有劈波斩浪,争名竞利的勃勃野心。生活于她,更多的是平静和祥和,更多的是一针一线的慢慢耕耘。

我有一间女红屋

《诗经·大雅 江汉》中有云:“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厘尔”,有“赠予美好之物”之意。

旧时女子擅做针线、纺织、刺绣、缝纫,因此这类工作被叫做“女红”。但到了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今天,不要说纺织工人早已被机器替代,就连“女红”这样的中文词语也早已作古。

采薇说她将自己的女红屋取名为“厘尔”,就是希望能把刺绣这种古老的艺术从时间长河的深处打捞出来,将那些消逝的美感重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2015年,“厘尔女红屋”成立,当时的工作坊建在浦西的一幢小洋楼里。采薇说,相比浦东,浦西的人文底蕴和艺术氛围自然更加浓厚,适合“小情小调”的生活,不过由于租金太贵,再加上离家太远。兜兜转转之后,采薇还是选择回到了浦东新区。

如今的工作坊在一个紧挨着居民区的临街店铺内,面积虽然不大,但里面塞得满满当当,墙上、衣架上、桌子上、书架上摆放着许多与刺绣有关的手工作品,右手边的一张桌子和沙发是体验教学区。据采薇介绍,工作室目前主要承接手工刺绣?布艺的个性定制、DIY教学和公司的团建活动。除此之外,还有线上淘宝店,贩卖手工制品和材料工具,偶尔也会参加商场的市集和展会。

“一般节假日是旺季,特别是三八节、七夕节这些以女性为主题的节日,毕竟刺绣本身还是比较受女性群体欢迎的手工艺活动。暑假的话,学生族会比较多。端午节的话,也会有一波做香包的风潮。”采薇说。

热衷丰富业余生活的女白领和喜欢体验新奇事物的女大学生是“厘尔女红屋”最主要的客群,但采薇也发现,近几年,刺绣也开始被男性所接受,虽然人数不多,但出于对手工的热爱和好奇,偶尔也会有男性小伙伴加入到体验活动中来。

“大多的客人都是为了给家人或者男女朋友做一些小礼品,送上一点小惊喜,比如绣一朵小花啊、宠物啊、或者绣上两个人的名字。千针万线,针针有情,线线有意,也当作是一个纪念。”

不過由于疫情的关系,今年工作坊的经营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许多线下活动都无法展开。对此,采薇看得很开,她浅浅一笑,说道:“整个手工类的休闲娱乐产业都比较平淡,恢复得也比较缓慢。现在基本上不太有盈利,但能维持就尽量维持吧。”

爱刺绣的土家族女孩

采薇是个身材娇小的女子,留着长长的头发,说话的语速慢条斯理,语气温温柔柔,似乎与生俱来带着一种“绣娘”的气质:安静、温婉。

她说自己喜欢刺绣,离不开从小的耳濡目染。因为在她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女人都会做刺绣。

“我是重庆土家族人。在我们那儿,日常生活里的许多东西都离不开刺绣,比如说头巾、衣服的袖口、腰带、裙摆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女儿要出嫁了,孩子满月了,家里人都会绣一些东西送人。我奶奶和妈妈都会绣,有一些传统的针法也是我妈教给我的。”

“民间的刺绣离不开花花草草的图案,不是特别复杂,但大多包含着多子多福、吉祥平安的美好寓意。不过现在,有一些传统手艺是真的失传了,比如在我们那儿有一种 ‘挑花的技术,会做的老艺人要么去世了,要么已经不做了,也没有年轻人上愿意学,这些手艺就渐渐地消失了。”

采薇说,小时候奶奶常常为她做绣花鞋,但那时候自己太小不懂得珍惜,总觉得那样的花色俗气又难看。如今想来,一双手工绣花鞋,一针一线是多么的珍贵。

“我本科在四川成都读的,后来又到上海东华大学服装设计系读研。其实我一直都想自己做事情,只是刚毕业的时候没有条件,因为创业的话必须要有资金准备。所以毕业后在服装公司、设计公司都工作了几年,攒了一些积蓄。在2015年的时候,我觉得差不多了。”

采薇说,她不想单纯地延续传统的路线,她更想做的是将传统与现代的工艺结合在一起,开创一种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现代的、小清新的“新中式风格”。

“很传统的东西其实已经有人在做了。要让年轻人接受这门手艺,我觉得还是推广一些比较贴近他们风格的刺绣。所以,我们的根源可能是中式刺绣的一个延续,但在中式的基础上,我们又结合了很多其他的风格,比如欧式的立体绣、日本简约风格的刺绣……因为我们希望让大家了解各种刺绣的样子。”

采薇开设工作室的2015年,正值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创业大潮涌起,在金融领域的带动下,各个领域的中小企业创业热潮也开始接二连三地掀起。A轮、B轮、天使轮……各种风投机构开始涌现。

但万众创业中,开刺绣工坊仍是小众且少见的项目。“我也去找过风投机构,不过他们都觉得像刺绣这种的话,没有人会投,因为成长速度太慢,风投更想要的是那种能够‘一飞冲天的项目,他说‘你这种做十年八年,慢慢悠悠的,只能自己搞定。”

没有获得风投的青睐,采薇没有灰心。她心里也很清楚,开实体店就是需要一个慢慢培育的过程。“大概有一年的时间,就是拿以前的积蓄去填。后来我也不想去融资了,因为还是靠自己比较自由。那时也不能说完全有信心。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对刺绣感兴趣,所以最终还是坚持做这个项目,反正一路就是摸索着过来。”

2016年,采薇开始尝试做线上淘宝店。很巧的是,当时淘宝为了推广传统文化,扶持青年创业者,开始建立专门的板块,推广和挖掘国内的手工艺人。采薇的“厘尔女红屋”淘宝店也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我刚开始做的时候,刺绣这一块的手工作坊还很少,现在这几年随着淘宝的DIY材料包火了,线下的店铺也多了起来。”采薇说。

慢慢做,这是刺绣精神

大约在10年前,“十字绣” 因针法简单、花样多、易上手,曾一度风靡中国,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针法并不是什么现代的创新,它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是一种古老的刺绣形式。不过现在“十字绣”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欧式刺绣是当下手工爱好者的“新宠”。

“欧式刺绣比较简单,容易上手,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个图案,市面上也有很多材料包,”采薇说,“而且效果很立体,适合装饰在现代人的衣服上。比如香奈儿的高定里,那些衣服上的绣花,手工缝上去的珍珠、亮片,都是法绣的工艺。换句话说,法绣更强调的是一种艺术审美。”

“但咱们中国的刺绣不一样,中国的传统刺绣以平面秀为主,你看苏绣呈现的效果就是很平滑,排线很细腻,不是一个新手就能上手的,需要专业的训练。一个好的绣匠需要5年、10年甚至20年的积累。技术水准越高超,作品就越好看。”

采薇说,中国传统刺绣门槛高,如今大多走上高级工艺品的路线,不但价格不菲,也逐渐曲高和寡,远离了普通人的生活,但这样的问题也导致愿意去学习和传承的人越来越少。如今,一些苏绣的传人也开始研究如何把传统刺绣做得更生活化、现代化,希望能接触到更大的市场。

但其实除了难度之外,消费者对手工艺品价值的认可也是局限刺绣工艺发展的因素之一。

“之前我去过扬州,扬州的乱针绣很出名。那里的绣娘一件人像作品要绣三个月,拿去绣坊去卖,最多只能卖七八千,平均一个月下来可能两三千块钱左右,所以很多人就不愿意呆在家里做绣活了。”

“大家都知道机绣比手工绣的效果会差一些,但其实在成衣行业里,大多消费者并不在意两者的区别。比如现在旗袍店里卖的旗袍上的刺绣,好多都是‘手推绣。手推绣就是一人控制一台像缝纫机一样的机器,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来绣花。乍一看,看不出来与手工绣有多么大的区别,但是认真对比,还是可以发现两者美感的不同。”

采薇說,手工艺品制作的时间成本比较高,只有让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到手工的价值,慢慢地,做这一行的人也就会多起来。

不过,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都市青年发现生活需要一个喘息的“窗口”,让浮躁的心静一静,让匆忙的脚步慢下来。而刺绣就是这样一种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的休闲活动——一件刺绣作品往往需要2-3个小时,它需要参与者有耐心,全神贯注,安安静静。

“我觉得以后,手工制作会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部分,因为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解决了,剩余时间就会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打发时间的方式,有的人可能会去旅游,或者去充电学习,有的人可能会去做手工。刺绣是一个很好的打发时间的活动。”

从他乡求学到拥有一间自己的女红屋,采薇对现在的状态很满足。“现在虽然不是说很挣钱,但也不是很辛苦,就是一点一滴,慢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刺绣的精神就是这样,慢慢去做,享受自己的慢生活。”

猜你喜欢
女红采薇刺绣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中国女红艺术的造物法则与美学理想
采薇采薇 下
采薇采薇 中
采薇采薇 上
文化传承视域下师范院校女红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传统文化与拼布艺术课程为例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妖藤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