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玲 胡玉新 刘晓瑛
【摘要】 目的 探讨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应用于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中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276例有引产指征但宫颈评分不成熟的孕妇,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38例。观察组给予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处理, 对照组口服米索前列醇。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宫颈成熟效果、分娩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 观察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6.51±0.83)分高于对照组的(6.24±0.9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总有效率为92.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6.42±2.75)h明顯短于对照组的(9.07±5.66)h, 剖宫产率17.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可明显促进宫颈成熟, 降低剖宫产率, 安全性高, 可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 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米索前列醇;妊娠结局;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33
在产科, 因孕妇和胎儿多方面因素影响, 近预产期会出现各种问题, 临床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辅助干预处理[1]。其中宫颈成熟度是决定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宫颈未成熟, 则无法正常分娩, 而必须接受干预, 对母婴的安全均是一个考验[2]。因此在决定阴道试产前需对孕妇的宫颈成熟度进行评估, 若孕妇宫颈成熟度不足, 需要给予促宫颈成熟治疗[3]。目前临床促宫颈成熟治疗主要依靠相关器具进行宫颈机械性扩张和应用前列腺素类药物治疗两种手段, 近年来本院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和口服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 取得良好的效果, 将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住院分娩的276例有引产指征但宫颈评分不成熟的孕妇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足月妊娠, 单胎头位;②均有引产指征;③胎膜完整, 宫颈Bishop评分≤6分;④无阴道试产禁忌证、无缩宫素使用禁忌证, 置子宫颈扩张球囊孕妇排除阴道炎, 所有入组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38例。观察组年龄21~36岁, 平均年龄(28.2±4.5)岁;孕周37~42 周, 平均孕周 (40.0±1.1) 周。对照组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9.6±4.8)岁;孕周37~42 周, 平均孕周 (39.6±1.4) 周。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采用COOK公司的J-CRBS-184000型号球囊。术前完善白带常规检查, 排除阴道炎。于晚上20:00遵照说明书行子宫颈扩张球囊放置术, 术后常规持续胎心监护30 min, 无异常返回病房休息。情况处置:①宫缩过频、过强, 胎膜破裂或出现感染征象:取出球囊做出相应处理;②放置后12 h内自然脱落, 则评估宫颈成熟度;③放置后12 h按说明书常规取出球囊并进行宫颈Bishop评分。根据宫颈评分酌情给予小剂量催产素静脉点滴, 如宫颈Bishop评分≥7分行人工破膜, 破膜后1 h无宫缩, 则应用小剂量缩宫素静脉点滴;如宫口开大2 cm则停滴缩宫素, 否则继续静脉点滴缩宫素。对照组口服米索前列醇片50 μg/次, 若4~6 h无宫缩, 则再次给予相同剂量药物, 若出现不规律宫缩则减量25 μg/次, 并严密监测宫缩及胎心音情况, 24 h用药次数≤6次, 总量≤0.3 mg, 如服药过程中出现规律宫缩、胎膜自破、阴道出血(见红、血性分泌物除外)即停药, 次日根据宫颈评分酌情给予静脉点催产素或行人工破膜处理。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宫颈成熟效果、分娩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宫颈成熟效果判定标准:显效:宫颈Bishop评分提高>3分或12 h内自然临产;有效:宫颈Bishop评分提高2~3分;无效:宫颈Bishop评分提高<2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宫颈Bishop评分≥6分为宫颈成熟, 球囊取出后连续使用缩宫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或复方林格氏液500 ml+缩宫素2.5 U静脉滴注)1~2 d临产为有效, 仍未临产为无效。分娩情况包括第一产程、阴道分娩、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包括强制宫缩、急产、羊水污染、胎盘早剥、恶心、呕吐、发热。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孕妇干预前后宫颈Bishop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孕妇宫颈成熟效果比较 观察组孕妇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孕妇分娩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 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两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引产是妊娠晚期较为常见的处置方法。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宫颈成熟程度, 对于宫颈成熟度不足的孕妇, 实施安全引产的难度明显增加, 甚至无法进行安全引产。所以临床上在进行引产前需对孕妇的宫颈成熟情况进行评估, 主要通过宫颈Bishop 评分的方式完成, 在具体标准方面, 若孕妇的宫颈Bishop 評分<6分, 则无法安全实施引产, 需要进行促宫颈成熟干预之后方可进行[4]。以往临床研究中, 采用前列腺素类药物来促进孕妇宫颈成熟的应用较为多见, 已经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手段[5]。后期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 也进一步证实了米索前列醇可以促进孕妇宫颈成熟, 帮助其宫颈状态达到引产的要求, 从而顺利引产。米索前列醇可以抑制宫颈的细胞外基质以及胶原纤维,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反应, 使其发生降解, 达到促进宫颈软化的效果。除此之外, 米索前列醇还能明显提升孕妇的宫颈扩张性与敏感性, 从而为下一步顺利引产提供有利基础。随着医学研究与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大量临床实践应用中发现, 米索前列醇会引起孕妇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 随着剂量的增加还会出现寒战、发热等, 由于其不良反应的存在, 目前临床上对米索前列醇的应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COOK宫颈扩张球囊是一种新型机械性促宫颈成熟方案。通过宫颈内外2个球囊对宫颈同时产生压力作用, 对宫颈进行逐渐扩张, 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 达到软化宫颈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 观察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高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研究显示[3], 采用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 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研究也表明, 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的孕妇, 在放置球囊期间, 没有出现子宫过度刺激以及强制性宫缩的情况。由此表明采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对促宫颈成熟的作用效果更加温和, 明显减少了对子宫的过度刺激, 从而减少胎儿窘迫风险的发生。相关研究表明[6], 宫颈扩张球囊在剖宫产史孕妇阴道分娩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大量文献指出, 宫颈球囊通过机械方法进行干预, 与米索前列醇诱导阴道分娩比较, 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宫颈的成熟, 且作用更加温和, 不会对子宫产生过度的刺激, 明显降低了胎儿窘迫以及子宫破裂的危险性。
综上所述, 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可明显促进宫颈成熟, 降低剖宫产率,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汉青, 邹粟花, 杨建波.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预产期前后引产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 38(1):113-117.
[2] 韩俊, 覃家雅. COOK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 16(7):597-600.
[3] 刘颖菊, 阮和云, 许丽湖, 等. 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在晚期妊娠孕妇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价值.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4):661-663.
[4] 李承碧. 钟向真, 卢运萍, 等. 口服米索前列醇与插Foley导尿管在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 2018, 29(22):106-108.
[5] 谭白菊, 李玉梅, 冯小平. 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米索前列醇在引产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2):2771-2774.
[6] 毕健有, 梁志冬. COOK双球囊应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对产妇宫颈Bishop评分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临床医学工程, 2017, 24(9):1259-1260.
[收稿日期: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