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9-23 07:58齐共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3期
关键词:硬化性死亡率心血管

齐共海

【摘要】 目的 分析心血管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6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 按治疗措施不同分为比对组和实验组, 各32例。比对组开展常规治疗方案, 实验组在比对组基础上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在院时间、死亡率、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结果 比对组在院时间(9.82±0.32)d;死亡6例, 死亡率为18.75%;实验组在院时间(6.25±0.31)d;死亡1例, 死亡率为3.13%;实验组在院时间短于比对组, 死亡率低于比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组心理状态评分为(68.72±5.32)分、生理机能评分为(72.43±6.3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0.32±4.03)分、精神面貌评分为(70.93±4.23)分;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为(90.52±6.72)分、生理机能评分为(91.42±6.8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91.53±6.78)分、精神面貌评分为(92.53±6.80)分;实验组心理状态、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面貌评分均明显高于比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實施心血管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既可缩短患者在院时间, 保证治疗安全性, 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疾病死亡率, 符合临床需求,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 也是导致我国死亡率升高的主要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 从而导致血管出现阻塞、狭窄情况, 进而诱发心肌坏死、缺氧、缺血等, 降低心肌能力。一般情况下, 此疾病患者机体会存在高血脂、高血压等其他疾病, 不仅增加治疗难度, 还会威胁其生命健康。通过临床数据可发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呈递增模式, 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 对此疾病实施传统的治疗方案疗效并不理想, 而且临床应用受限,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心血管介入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应用率逐渐升高, 而且操作简单, 对机体损伤性小, 预后效果理想。有研究表明, 应用心血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安全性高, 可行性强[1]。因此, 本文就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心血管介入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 按治疗措施不同分为比对组和实验组, 各32例。比对组男18例, 女14例;平均年龄(58.62±2.39)岁;基础疾病:心绞痛18例, 高血压22例, 高血脂19例, 糖尿病15例。实验组男17例, 女15例;平均年龄(58.80±2.42)岁;基础疾病:心绞痛16例, 高血压21例, 高血脂17例, 糖尿病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②患者或者家属知情同意;③患者机体出现不同程度胸闷气短、心绞痛等不适症状;④年龄18~82岁。排除标准[2]:①并发恶性肿瘤;②生存期<50 d;③血液传染性疾病;④妊娠女性;⑤精神异常;⑥中途更换治疗方案者;⑦器官严重衰竭者。

1. 2 方法

1. 2. 1 比对组 开展常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江西新赣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6021440)100 mg/次, 1次/d;硝酸甘油(西安丽生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61021093)根据患者机体状况进行服用;美托洛尔(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017)10 mg/次, 1次/d;阿托伐他汀(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3127)10 mg/次, 1次/d。共治疗15 d, 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心率、血压等基本指标的观察。

1. 2. 2 实验组 在比对组基础上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 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 在股动脉进行穿刺, 将导丝、心脏导管与球囊置入, 顺着动脉走向慢慢推送到冠状动脉开口部位, 在推送过程中一定要小心操作, 减少对主动脉损伤。对患者机体注射造影剂, 加强对病变部位的观察, 确定病变具体所在位置、严重程度以及范围。通过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后通过引导管将球囊导管置入, 对冠状动脉狭窄部位进行充气扩张后收回球囊。再对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 将10000 U肝素钠注射到动脉鞘管中。术后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 记录相关基本指标情况, 以免术后发生出血、炎性反应等症状。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好转:患者呼吸不畅、胸闷气短以及心绞痛等临床不适症状明显好转, 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 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改善:患者呼吸不畅、胸闷气短、心绞痛等临床不适症状及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 患者精神状态一般;无变化:患者呼吸不畅、胸闷气短以及心绞痛等临床不适无任何好转, 心功能指标无改善, 患者精神状态差。治疗有效率=好转率+改善率。

1. 3. 2 在院时间与死亡率。

1. 3. 3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态、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面貌方面进行评价, 百分制, 分数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水平越理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在院时间、死亡率比较 比对组在院时间(9.82±0.32)d;死亡6例, 死亡率为18.75%;实验组在院时间(6.25±0.31)d;死亡1例, 死亡率为3.13%;实验组在院时间短于比对组, 死亡率低于比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比对组26例患者好转8例(30.77%), 改善10例(38.46%), 无变化8例(30.77%), 治疗有效率为69.23%;实验组31例患者好转9例(29.03%), 改善20例(64.52%), 无变化2例(6.45%), 治疗有效率为93.5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比对组心理状态评分为(68.72±5.32)分、生理机能评分为(72.43±6.3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0.32±4.03)分、精神面貌评分为(70.93±4.23)分;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为(90.52±6.72)分、生理机能评分为(91.42±6.8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91.53±6.78)分、精神面貌评分为(92.53±6.80)分;实验组心理状态、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面貌评分均明显高于比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的综合征, 临床症状表现为气促、胸闷、心绞痛等, 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引发心肌梗死、猝死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等, 这会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 增加死亡风险。由于面临老龄化问题, 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疾病发生率呈递增模式, 此疾病也是导致中老年人群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临床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方法较多, 比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液学检查等, 确定疾病后可开展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药物治疗中应用率较高的有阿司匹林、硝酸甘油以及阿托伐他汀等, 从而达到抗血栓、调节机体血脂等状况, 进一步控制疾病的发生, 改善血管堵塞情况, 调节机体不适。但长时间服用上述药物毕竟会对机体其他器官产生损伤, 还易产生耐药性, 从而降低预后效果。有研究显示:长时间应用药物治疗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并不适合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治疗[3]。所以, 选择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控制疾病发展, 改善患者机体不适症状, 保证预后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介入治疗技术逐渐成熟, 而且治疗效果也明显提高。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实施介入治疗具有对机体损伤性小、操作简单性强、且预后效果理想的特点。手术重点就是将球囊导管顺着股动脉推送到冠状动脉狭窄部位, 再实施充气加压, 从而让狭窄部位扩张, 调节血流循环状态, 快速改善患者呼吸不畅、胸闷以及心绞痛等不适症状[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在院时间短于比对组, 死亡率低于比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實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理状态、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面貌评分均明显高于比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充分证明了心血管介入治疗临床价值, 不仅可缩短患者在院时间, 节省医疗费用, 还可控制相关并发症发生, 保证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为进一步保证手术效果, 开展心血管介入操作医师要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 合理进行球囊扩张, 以免过度扩张导致血管破裂, 诱发心血管急性闭塞, 影响手术顺利进行, 降低手术成功率。有研究表明:心血管介入治疗适宜对心肌梗死、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治疗, 有效的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管腔再次狭窄情况。同时, 根据患者疾病状况还可与血栓抽吸术联合应用, 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5]。在手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流程与手术优势性, 进而获得其认可与治疗配合度, 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 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心血管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既可缩短患者在院时间, 保证治疗安全性, 还可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减少疾病死亡率, 符合临床需求,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玉梅, 李劲松, 张登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 4(5):413-417.

[2] 徐燕, 刘存义, 宋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仅单支冠状动脉开放的 CHD 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安徽医学, 2017, 38(2):220-222.

[3] 曾显峰. 探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介入治疗. 中国伤残医学, 2014(12):127.

[4] 宋建敏, 陈灿. CHD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早期疗效观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32(22):59-61.

[5] 周嫦英, 潘爱珍, 赵新雁, 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8):147-148.

[收稿日期:2020-01-07]

猜你喜欢
硬化性死亡率心血管
精细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异位再发的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一例
洗牙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吃坚果可降糖友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血清hs—CRP及IL—6水平检测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脑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