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无法前行的,我们必须对民族精神命脉予以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已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根植于每一位炎黄子孙的灵魂中。绵延千年至今,优秀传统文化为与新时代相融合,需要根据时代特点进行挖掘和转化,根据现代发展的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汲取和运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获得新的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成长发展的精神食粮。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更应尊重并珍视传统文化,使其与当代文化相融合,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了解传统,才能把握未来。
一、 传统文化的内涵
与外来文化和当代文化相对的,便是传统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延续的文化传统,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而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地理环境、不断发展的政治经济形态,使得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华传统文化是在我国长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塑造的较为稳定的习俗和社会思维系统,并且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华民族所形成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等等。而广义的传统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形式的总和。我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社会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统一,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如何演进,就能够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之路。
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思想层面,还体现在物质和制度层面,但二者都是在思想层面的指导下演进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民族精神面貌的塑造、凝聚力的提升、国家的稳定发展,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于每个人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以及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国家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只有经过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沉淀,优秀传统文化才会被传承延续下来,获得人们的认可和提倡,成为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加强现代快建设的步伐,对社会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給予内在支持。
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
提倡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制度,以宗法制度的形式使传统的政治结构融合为家国一体的形式。由此,伦理关系约束了每个人的义务与责任,成为宗法群体中无法分割的一员。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在自己所处的位置尽责。在传统的教育中,尤为重视礼仪的教育,长幼有序,亲疏有分。这种制度演变至今,强调伦理道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家庭的孝道,还是与他人和社会的相处方式,都在其影响下不断发展,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来源。
注重和谐,寻求统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特征。自古以来,思想家都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还提出“天人合一”等思想。人类作为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要协调不同以求“和”,“和衷共济”“和而不同”,便是处理各种矛盾的理念。在儒家看来,保持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是实现人与他人及社会和谐统一的基本原则,同样,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因其强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彰显优秀传统的生命力、融合性和连续性,几千年文化绵延不断。这也使得我国成为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同时,对外来文化表现出包容性,例如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断地融合和转化,到唐代基本实现汉化。善于吸收其他地区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根据民族特点将其内化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受特定地理环境、社会条件、历史氛围等因素的影响,显现出区别于其他国家与民族的特征。通过具体分析其特征,能为我们创造性转化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借鉴。
三、 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是以工业革命所带动的工业化为基础,使得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进而在文化、政治、经济等层面产生深刻转变。根据时代的要求,需要对传统文化中可以借鉴的价值理念和内涵进行适当转化。通过与当今时代融合发展,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其现代转化需要在形式和内容等层面开展,把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内容,通过现代表达方式进行转化,不断融入当今社会生活中,使人们从中汲取养分,获得成长。实现创新性转化需要以继承为前提,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有益部分,根据时代的特征进行创新性转化,不仅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能够与当代文化相适应,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的同时,也要关注对当代问题的解决。不同于政治、经济的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是对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的过程。根据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不断转化,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代以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分,并与我国具体情况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推动当今现实问题的解决。每个国家的文化发展道路各具民族特色,没有固定模式,但仍有可借鉴学习之处。
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性格的塑造、个人价值观的形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能够提高当代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加快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东方文明璀璨的火焰,中华文化影响着民族行为和思想发展,也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指导。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只有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与时代的变化相融合,才能够蜕化为适应当今时代的精神文明,成为民族发展的力量之源。
参考文献:
[1]贾雨楠.新时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2]万光侠.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哲学审视[J].东岳论丛,2017(9).
[3]陈先达.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J].前线,2017(2).
[4]江畅,张媛媛.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愿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6(6).
作者简介:
张红,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