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确的大学师德观的建立,是新入职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新时期、新形势下正确树立自身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建立得利兼顾的利益观、献身教育的职业观、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平等互爱的师生观和以诚立身的诚信观。
关键词:大学师德观;传统道德;新时期;与时俱进;以诚立身
对于刚刚迈出校门,走进工作岗位的新入职高校教师,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利益格局、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挑战,通过不断学习和自身思辨,努力树立正确的大学师德观,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需要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前期教师岗前培训的学习,我对当前大学师德规范和师德养成做了一定的思考。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树立以下几种大学师德观。
一、 得利兼顾的利益观
(一)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师德要求
思想道德的形成,离不开历史文化基础的影响和制约。从历史上看,我国传统的价值导向是“大公无私”“重义轻利”,至少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传统的大学师德观作为社会整体价值观、利益观的一部分,其主要导向是“安平乐教”、奉献至上、甘当“蜡烛”、讲究“德行合一”。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殉道”“圣人”的色彩。这使得教师和师德在我国传统价值和社会体系构建中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位列“天地君亲师”五天伦之中。但是,此种此种传统师德观在目前的新时期下出现不少与实际社会情况相背离,甚至相冲突之处。
(二)新时期对师德的客观约束
当今社会,劳动是主要谋生手段,对于教师同样如此。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蜡烛观”和“安平乐教”的“义利观”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当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要求,如果将其作为教师道德的评价标准,必然会造成不切实际的标准虚高和道德暴力,产生的后果只会是真君子曲高和寡、做假者大行其道。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教义是:“‘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物质利益是道德基础,“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当然,社会主义道德體系同样且一贯地反对那种主张重利轻义,甚至见利忘义的人生观、利益观。但是,面对当前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生活的客观物质需求,任何道德观和价值观毕竟要建立在客观物质基础之上。
二、 献身教育的职业观
(一)树立正确职业观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同样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执行的教师职务终身制正在被打破。大学教师聘任制,择优竞争、优胜劣汰,打破了教师行业的“铁饭碗”。那种田园牧歌式的平静生活已经成为过去式,大学同样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样要通过竞争和淘汰等方式实现自身的进步与提高。这就要求在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要不断教育和引导大学青年教师做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新常态,找准新目标。树立以身立德、以身兴教的良好职业观,努力实现新时期的教育现代化。
(二)大学教师正确职业观的组成要素
大学教师从事的教育行业既是广大职业的一种,又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存在,它不仅要求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目标,还必须要同时具备良好的个人和职业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内在品格和人生价值的综合体现。
三、 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一)大学教师发展观的必要性
新的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树立新时期发展观,培养具备开拓精神的个人品格,拓展开创性思路,积极进取,勤奋学习业务知识,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传递方式转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特别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二)大学教师发展观的关注点
在传统文化里,知识以文本为载体的方式进行传承。谁的书本知识丰富,经典积累深厚,就可以称之为老师。反映在当前现实教学中,要完成教学任务,只要专盯教材,搞通书本上的内容即可。但当前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一大特点就是时间周期大大缩短。这就要求大学老师必须尽快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从而尽可能地跟上社会发展,否则就会很快落后于时代。
四、 平等互爱的师生观
目前,传统的师生观同样面临新时期的挑战。大学生自由、民主、平等的意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逐渐形成并不断加强。今天,大学教师要以身作则,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力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要主动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角色定位,摆脱思维定试的影响,转为主动树立一种以规则、合作、平等和民主意识为导向的新型师生观。大学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走下“神坛”,转变观念,舍弃传统意义上“以教师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要通过以学生为本,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
五、 以诚立身的诚信观
(一)师德诚信观的历史渊源
从文化历史上看,教师在我国历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普遍的敬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国的传统文化要求教师不仅必须成为学生的道德表率,也要以身作则,成为其他民众群体效仿和遵从的榜样。“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只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批评他人缺点,指正他人陋习时才有说服力。作为教育者,正身正行尤为重要。
(二)师德诚信观的树立途径
树立正确的大学师德观不仅需要外在制度的规训,更需要大学教师们内在良心的自律,并且“制度”只有在“良心”的配合下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因为只有教师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才能真正全面地渗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而制度化和形式化的岗前培训或职后培养,所进行的师德教育所影响的时间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所以若要对教师成长实现全面而持久的师德影响,就必须使教育实现由外在向自发的转变。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否真正影响教师,主要是在于它最终能否转化为大学教师自觉地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87.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作者简介:
肖乐,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