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在小学、初中乃至高考,都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语文这一科目应当率先求变,而学会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以初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阅读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成绩。而“抓蛇要抓七寸”,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就要对阅读提起重视。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创新设计;运用分析
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出的行为动作,同时这也是我们进行任何一种学习之前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对语文来讲,更是至关重要,所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设计是有必要的。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阅读的理性思辨,即多角度,多层面领悟文章内涵,用理性思维思考文章表意,客观看待文章内容与作者的观点。这类阅读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理性客观思维极为有效;有助于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有助于丰富学生作答答案的层次,提高得分概率。下面文章将从阅读的理性思辨的重要性说起,对如何将理性思辨实际运用到课堂进行浅谈。
一、 何为“理性思辨”?
(一)理性思辨的概念
理性是指人在冷静状态下,依据现有的理论,全面了解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逻辑推导后,最终得出有效且可行的办法的能力;思辨是一种思考方式,从定义、公设、公理出发,再推出定理,即这个命题的邏辑性解释,在哲学意义上讲,是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的纯理论概念式的思考。而将理性与思辨相加所得,就是秉持理性思维,运用思辨方式进行逻辑思考。
(二)理性思辨在阅读中的运用
将理性思辨这一方式运用到阅读当中,可以使人在阅读理解作者想法的同时保持客观理性,不会被作者的思想所牵引,而做出主观性的判读。
二、 将理性思辨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
(一)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理性思考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因时制宜地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使学生与文章产生共振,设身处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涵,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
1. 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对于文章阅读的理解。所以说,尽管我国的应试教育,导致教育工作更加偏重于考试分数,一些作答标准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例如一些常规的教学问答:阅读文章——提出思考问题——学生进行讨论作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在这样的常规互动中,学生的阅读不够透彻,对文章的思考不够深入,就会局限学生的阅读认知。而阅读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整体阅读思考能力为主,而非仅仅对单一问题进行解答。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正视学生理性思辨的个性化,而非否定学生的一些与标准不同的想法,只有尊重理解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才能更好地设计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办法。
2. 规划引导理性思维路线
初中生的年龄尚小,思维思想尚未成熟,仍然保持着单纯。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理性思辨训练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思维导图”,有助于在一些关键点上启发学生进行理性思辨。例如,“树形思维导图”,从一点进行发散,引出多个思考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线形思维导图”,逐步引导学生接近文章深层次内涵,更有助于学生清晰地理出文章脉络;“网状思维导图”,多层次、多角度的直观呈现出文章内人物、事件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利害关系。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时,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同时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导图,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现代化设备,例如多媒体设备,对学生加以辅助引导。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图时,可以以时间为线索,将文章划分为三部分:见面——送别——思念,在学生整体阅读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辨。“你所看见的文章中的父亲是怎样的?”,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对文章进行细致的研读,营造了课堂上探究学习的氛围,随后学生们进行各抒己见。教师以时间线索为序,给学生提供了思考思路,引导学生进入对文章的深度思考,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各抒己见。从学生的个性化思考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已经在潜意识中开始进行理性思辨,对文章的深层次内涵进行理解参透,使课堂呈现出一种思辨互动的氛围。而道理在学生的思辨中,逐渐明晰,对文章的领悟认知会更加的清晰。
(二)设置思辨小组,锻炼学生思辨能力
从辩证的角度出发,设置具有辩论内涵的话题。在语文授课时,提出相关的辩论话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个性化看法,进行理性思辨,使得学生在辩论中,逐渐明晰思考方向,提高学生理性思辨能力。对表现良好的小组加以奖励,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辩论,激发学生们的好胜心和辩论欲。在实际应用时,教师应为学生多创造一些辩论机会,鼓励深层次互动,在互相辩论的同时,为文章的进一步思考带来启迪。
(三)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思辨精神
不断地提出疑问,不断地进行质疑,使得人类不断地进步。有人说“地球是方的”,便会有人对其提出质疑,进而引发了关于对“地球是不是方的?”的研究,经过了不断地研究发现,“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这也就体现出了质疑的力量,它激励着人们去验证,去思辨。因此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质疑,是有必要的。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有助于学生主动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引导学生对文章发出质疑,如:文章描写的是夹竹桃花代替父亲去守护女儿,那为什么题目不叫《夹竹桃花落了》?随后引发学生进行理性思辨,最终明白作者这样写作的目的。学生参与质疑、解疑活动,这就是一种理性思辨活动,使文章的学习,更具启迪性、思辨性。
三、 课余时间组织辩论活动
在课余时间,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趣味性的辩论比赛,设置奖品和有趣的辩论话题,以此来吸引学生参与,在得到放松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胆识,为学生能够站上更到更广的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学习的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尤为重要。将理性思辨合理地加入初中语文课堂,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好处。而设计出更好的理性思辨教学方案需要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不断地创新创造,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蒋若飞.初中语文阅读理性思辨创新设计[J].中学课程资源,2018(3):60-62.
作者简介:
刘海燕,湖南省邵阳市,湖南邵阳市城步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