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命安全,是一个人存在于世界上的根本所在,只有拥有了生命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当前,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对家庭和学生自身都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已经成了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加强物理知识宣传,树立安全意识,进一步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展,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文章主要从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及用物理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策略,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物理知识;学生;安全意识
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做出了明确要求。从中小学公共教育需要出发,利用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为正确应对日常生活中突发事件奠定基础,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和避免突发事件带来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物理知识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利用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树立安全意识,利用科学理论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出了解释,实现了双赢。因此,利用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是符合当前中小学身心发展需要的。
一、 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首先,学校是学生系统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地区之一。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创设和谐、平安校园。提升他们自我保护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是推动学生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自我安全,才能够学习和生活,才有了后面无限的可能。总之,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利用物理知识开展安全教育,则是利用物理学科优势,对安全教育课堂的改革和优化。
二、 用物理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策略
(一)利用物理知识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工具,为人们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便利,但也是造成意外傷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年因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数大约为6~10万人,其中儿童占据了其中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是相当有必要的。利用物理知识去计算发生车祸时的种种影响因素,将车速、人的反应时间以及奔跑速度等因素置于理的环境之中,进行科学计算。此时60km/h车速所产生的冲撞力,远远超过大脑骨骼的承受力。因此,在遇到人行道的时候,车辆要减速行驶。行人在车辆行驶区域不要突然奔跑、转弯等等,司机没有思想准备时,反应速度和刹车滑行距离不易控制,极易出现交通事故。在具体计算理论上的交通安全教育,前置性将所产生的伤害让学生提前了解,对其树立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开展全面的安全教育
在生活中存在物理知识是相当多的,利用物理知识开展安全教育,搭建起物理和生活之间的桥梁。首先,在前面提到利用速度相关知识去解决交通安全问题。其次,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去讲解不会游泳千万不要贸然下水的科学性。我们肉眼看到的清澈水底由于光的折射,远远比实际要深得多,以防眼睛受骗,发生溺水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外,正确使用电路。任何线路的短路超负荷运行都会造成线路的短路,埋下火灾的隐患。在讲解电路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增加学生的实际经验,让学生了解一些不正确的用电习惯,为养成正确用电的安全意识奠定基础。最后,还有高压锅的使用。高压锅,是较为常见的厨房炊具,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轻易取下限压阀,大量高热的气液将会喷涌而出,酿成十分严重的烫伤事故。全面的安全教育,将生活的中安全隐患利用科学理论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打好有准备的仗。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培养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对于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应该如何处理。例如,发生火灾,应该可采取伏地而行、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逃生措施,这些都是在平时积累的。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才能把握好安全知识这把生命的金钥匙,才赢得了生存下去的权利。其次,还可以将一些急救电话告知学生,遇到危险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将伤害降到最低。另外,在培养自救意识的时候,应该关注见义勇为的度,在保证自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营救他人,尽量寻求成人帮助。
三、 总结
安全教育,也是生命教育,是一项常抓不放的工作,需要放在重要地位。在当前的发展中,教师要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利用物理知识为学生树立科学的安全意识,前置性了解一些行为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以及带来的伤害,逐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另外,我们在利用物理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同时,不仅仅是了解哪些行为存在安全隐患,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在危险的环境下自救,将伤害降到最低,从而树立“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丁淼.物理知识在校园交通安全预防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14):66-67.
[2]陈新生.用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J].物理教师,2011,32(5):52-53.
作者简介:
张国震,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市胜利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