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纵观课程标准里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材内容的设置,基础语言知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阶段,课堂教学多采用朗读、翻译、解析、背诵的常用教学模式,但在语言词汇教学方面则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词汇语句的学习运用没有得到相应的效果。因此,要结合词汇教学当前现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以不断提高词汇的教学效率。
关鍵词:中学语文;词汇;教学策略
2017年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主体地位,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加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词汇。教师把握好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对学习者在阅读中掌握词汇至关重要。
一、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表明了课内与课外完美结合的重要性,在广泛阅读过程中,积累没有学过、见过的词汇语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高效率的课堂学习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相结合才能有助于语文的飞跃进步。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是语文学习结出硕果的重要道路。一方面,教科书中的文本大多都是经典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点拨和指导,引导学潜在地对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并且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课外的广泛阅读是积累词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的学习而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借助班级图书角、图书馆和多媒体等媒介展开广泛阅读,不仅可以拓宽视野,提升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对词汇接触的广度和敏感性,养成勤查字典、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 以教师为主导,巧用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是课堂的活动策划者、组织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精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不仅用语言连接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也要在运用中巧设多种方法和技巧。
(一)计划教学
教师是一堂课的指引者,课堂的教学方向需要教师牵引和指导,所以无论是阅读教学、词汇教学抑或是写作教学等等,在教学之初,教师有详尽的、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课堂中,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完全将教学计划实施在教学活动中,而是应该在计划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计划教学分为随机教学和有计划教学,在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随机教学,就是结合文本的讲解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在有计划地课堂教学中,进行随机计划教学,将二者视情况结合在一起运用,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词汇量,也针对不同的学习习惯而巧妙设置教学环节。教师有计划地使用词汇表或者根据词汇专题进行教学,词语专题讲解的设计可以通过寻找单元的共同点展开,例如,学习文言文时,可以根据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成语等进行分类和梳理,学习现代诗歌时,分析体会语言的凝练、优美,将不同意蕴的词句进行归纳和整合,既积累了词汇又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并且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与此同时也可以鼓励倡导学生们设置适合自己的词汇表,在课内外都可以进行学习和掌握,更加有效地展开教学。
(二)优化教学方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词汇教学在长期实践中的教学方法长久不衰,在当下也值得我们继承学习,适用在当今的教学中,如常见的举一反三法、语境法、口语训练法等等。词汇教学以提升学生们的词汇能力为宗旨,最终目的是学生无论在阅读中、写作中和表达中等生活中都能流畅顺通的运用。“一切语言通过实践去学比通过规则去学来得更容易”。
1. 语境法
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环境,即用语言交流表达时的环境和条件,包含语言因素,也包含非语言因素,一般指上下文,有时也包括情景环境。在词汇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会将重点的、典型常见的词语单独进行解释和说明意义,而没有联系上下文以及背景介绍,导致学生们即使学习后对词语的理解也不够透彻,不能再日后的写作、表达中用词准确。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心智逐渐成熟,知识系统更加完善,学习经验和思维也逐渐丰富,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为了充盈自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更加提高。所以,在日常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引,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进行查阅资料,了解所学知识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感触。学生结合词汇的用法背景,对词义的理解会有更深刻的领悟和准确地运用。
词汇若孤立存在就不能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理解,因为一个字、一组词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被赋予相应的具体意义。教会学生结合语境,联系文章上下文,不仅会加深对文章的领悟和词汇的掌握程度,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在写作的辞藻运用技巧和语言流利的表达会更加娴熟、准确,更加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2. 开展演讲活动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们,虽未涉世接触社会,但心理和生理都日趋成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为了提高学生们词汇表达和运用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的三分钟开展演讲活动。由学生们自选内容和角度。演讲是将内心和头脑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实践活动,在进行演讲时,需要不同的词汇组织语言,锻炼学生的词汇运用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激发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们为了将演讲顺利完成,会在演讲前做充分的准备,通过查阅书籍、互联网等工具,选择与演讲主题相关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完善自己的主题演讲,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组织词汇的能力,也在逐步提炼语句时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文采。
3. 关注现实,拓展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13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提出语文学习应该“针对语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网络语言与汉字汉语规范问题、方言与普通话关系问题、成语典故运用问题,阅读相关论著,整理事实与数据,对社会上出现的语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努力促进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项目,组织班级进行每周一次的读后感汇报,无论是名著的章节还是质量优秀文摘均可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想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在评析和总结中,优化语句规范。教室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分小组,找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错别字,如街边的牌匾上的字、饭店菜单上的字等,学生们找到后记录下来并通过查询字典等方式在错字旁边标注正确的汉字,第二天在班级分享,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参与性,增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加强学生们在使用时的正确率,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刻苦学习知识,从日常积累,拓宽学习道路,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充盈文学素养。学习词汇的方法和来源有多种,课内外书籍、互联网、身边日常生活中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来源。
首先,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就是扩大阅读量,杜甫诗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遨游书海,在书海中畅游,以积累词汇为基本,亦能提高文学素养,领略不同领域的文化,开阔视野。
其次是背诵。古语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教材的文章中和课外阅读时出现的成语、谚语、优美的句子等,或是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句子,在充分理解后,可以尝试背诵下来,这样,无论是在语言表达时还是在写作时,在恰当的语境中,就可以运用此处,不会导致语句太过于单一,如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就可以想到时光匆匆、白驹过隙、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等等。久而久之,个人的文学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
最后就是摘抄。摘抄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记忆,但不是机械地将语句原封不动的抄写在笔记本中,而是应该在摘抄后,养成多看、勤思、活用的习惯。看到值得我们赏鉴的语句,思考词汇的运用以及为什么会收到人们赞赏的原因。“高中阶段的摘抄是积累与品评相结合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等,高中时期的学生们在积累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感想,并能学以致用,将自己摘抄的内容有深刻理解,可以发动自己的头脑思维,进行词汇的创新,活用在答题中、平时口语表达中和写作中等等。在摘抄同时要有整合意识,将摘抄的内容分门别类,阅读和使用时更加便捷,归纳的摘抄内容也更加体现出词汇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在经过不断地积累、思考、运用的过程,才会真正领会到词汇的深刻内涵,自觉规范使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规范性。
综上所述,词汇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类的交流、语言的表述、文章的书写等都是经过词汇按照语法规范整合成句而达成。词汇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迁和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重要组织部件。词汇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在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词汇文化能力,而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形成有效果的、适合自身的学习词汇方法。词汇教学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师生都要重视词汇的学习、理解和掌握,重視语法的规范运用,以此促进其他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学好汉字文化,将中华文化继续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黎碧银.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高中语文词汇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9.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4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6.
作者简介:
郑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