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国内电影院也重新开门营业。由管虎导演的电影《八佰》是影业复工后上映的第一部国产大片,票房节节攀升,截止到发稿日已经接近十亿元,足以列入国产卖座大片的行列。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37年抗日战争爆發后淞沪会战最后一役,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悲壮故事。虽然谢晋元部最终被迫撤入公共租界,但在日军强大的包围下足足坚守了四天四夜,令民众和列强都对中国军队的意志和牺牲精神刮目相看。关于四行仓库守卫战的历史研究坊间已经有很多,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这场战斗中所体现的现代城市战特点。
首先,谢团长选择的防御阵地四行仓库,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城市战防御阵地。这个仓库是一座25米高的混凝土建筑,由金城、中南、大陆、盐业4间银行合资建设,四行仓库就是四大银行的意思。淞沪战争爆发后,这座仓库被征用为第88师师部,其中储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墙壁和梁柱还经过了多次加固。
事实上,现代钢筋水泥建筑物对于一般军用武器有着非常好的防护效果,一些经过特殊加固的钢混建筑物甚至具备抵御炮火直接命中的能力。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楼,是一座四层高的公寓楼,苏联第13禁卫步兵师的一个排奉命防守于此,由雅科夫·巴甫洛夫中士指挥。整个战役中,守军总共不过35人(包括10名民兵),却抵挡住了德军从9月27日至11月25日长达两个月的进攻。由于这栋楼在斯大林格勒市中心,且扼守附近多个交通要道,所以德军志在必得,出动了包括坦克、火炮等重型装备进行攻击。最终,这座公寓楼被打得千疮百孔,主体建筑物却并未受损倒塌,固守其中的巴普洛夫小队也奇迹般地没有伤亡,还成功击毙了上百名德军并摧毁了几辆坦克。这座公寓楼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德军都未曾成功占领。
在四行仓库战役中,在依托坚固建筑物的情况下,守军的伤亡同样并不算高,阵亡人数仅十多人,对于绞肉机一般的淞沪会战而言,这个伤亡人数算是相当低的。
尽管现在的武器威力已经远非二战可比,然而,坚固的钢筋混泥土大楼仍是可以依托的堡垒。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总统府大楼,成为独立分子的司令部和象征。俄军炮击了该大楼近三周,有上百枚炮弹直接命中,攻击武器包括迫击炮、坦克炮、BM-21火箭炮,这座大楼被打得千疮百孔却仍旧屹立不倒。依托大楼的车臣独立分子伤亡也不大,后来还跟俄军缠斗了近一周。由此可见,在现代城市作战中,依托坚固建筑物进行成体系防御,绝对是一种令进攻方非常头疼的战术。
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全面失败的情况下,发起四行仓库守卫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欧美关注中国抗战,而四行仓库的位置与上海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条苏州河。当时由于日本并未对英美等列强宣战,为了避免因为误伤租界引发国际介入,日军并未出动重炮攻击四行仓库。在中日军队四日四夜的厮杀中,位于公共租界的西方媒体记者也得以近距离观察战事,并且发出多篇关于中国抗战的报道。四行仓库一战虽然是淞沪战役中一场规模不大的小战斗,却因为西方媒体报道而成为当时举世闻名的战役。
英国二战中著名的丛林战英雄斯宾塞·查普曼(F. Spencer Chapman)曾经是英国远东136特遣队的成员。136特遣队是英国特别行动处(SOE)在远东的分支,专门执行敌后的特殊任务。查普曼在马来西亚丛林中曾经多次与日军交战,并且幸存了下来,战后他写了一本名为《丛林是中立的》的战争经验总结,被誉为丛林战的经典著作。查普曼的观点是,丛林环境对于身处其中的战斗人员而言是中立存在,比如热带病和毒虫对于交战双方都有威胁,而水源和食物交战双方都可以获得和抢占,丛林并不偏袒其中任何一方。
但城市作战则不然,城市是由居民组成的钢筋水泥森林,政治倾向、文化背景、种族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居民倾向于交战中的某一方,成为其盟友或者支持者。城市作战往往也会引发国际媒体的关注,外部环境可能因媒体报道,从中立转为支持或者敌对状态。所以,城市作战中,往往要求指挥官具有很强的公关能力和政治水平,以免在国际媒体的监督下出现公关灾难。
现代军队必须在国际法、条约、习俗、规范和道德标准的范围内进行战争,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镜头可以说无处不在,导致指挥官需要更加谨慎使用限制武力。尽管二战时日本军队的野蛮程度有目共睹,但在四行仓库战役中,进攻的日军指挥官却对武力手段表示出了克制的态度,这也是基于政治战需求的客观考虑。
事实上,这场规模不大的战斗,就是一场中日双方在远东国际大都市中的政治战,中方需要在国际力量面前建立英勇抗击侵略的形象,而日本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到不可控的地步,则必须表现出对中立国租界的保护和亲善。
在政治角力下,一场战役的胜负远没有政治计算的结果重要,输赢的定义会被改写。在媒体聚焦下,这种情况在城市作战中更为显著。四行仓库一战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表演给媒体看”的战斗,主动发起四行仓库守卫战的中方,从长远角度来看,实际上是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