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向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大语文教学的理念已逐步根植于语文人的心中,海量阅读、主题学习、任务学习群等语文教与学的方式迅速走进课堂。语文教学克服了浅表化学习、低阶化思维的教学现象,逐步走向高阶思维,走向深度学习。
在“语文主题学习”课堂里,为贯彻和落实“大阅读”的教学理念,不仅提出了“1+X”课型,还提出“组文阅读”课型。“组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个主题选出一组文章,请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按照学习要求,或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组文阅读所选的文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文章组合方式是多元的,或为相同的主题(人文主题、语用主题),或是同一个作者,或是同样的文体……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以某篇文章为主,而是所有文本并重,整体推进。“比较阅读”是“组文阅读”最常见的阅读方式,学生阅读文本时,根据阅读要求或阅读任务,在多角度中比较,寻找文本的异同,感受文本的魅力,探索文本中蕴含的规律,这样的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一、在阅读中寻异同,异同中感受言语的魅力
比较阅读是组文阅读常见的学习方式,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比较,比较写作思路,比较写作风格,比较写作意图等,也可以从微观角度进行比较,或标点,或词,或句……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发现文本之间的异同,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语文学习将由浅表化学习走向深刻,学生将会领略到言语的魅力,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例如,在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单元)中,教者为了有效突破写作重点和难点,便将《太阳》《松鼠》《光和热的能源——太阳》《象》《蓝鲸》等一组文章组合成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文章的写法、言语特色等内容。几篇文章都是说明文,说明文常常运用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假设等说明方法,不论是文艺性说明文,还是科普类说明文,有效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其目的是将所写的事物表达清楚。随着阅读的深入推进,孩子们会发现几篇课文的区别。如,不同的作者写作风格是不一样的,《太阳》《光和热的能源——太阳》《蓝鲸》等文章语言比较朴实,科普味较浓,而《松鼠》《象》两篇文章,语言具有文学味,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趣味,语言清新,孩子们更喜欢。随着比较的深入,孩子们还认识到,同样风格的《松鼠》《象》这两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顺序又存在著差异。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说明的方法定会有深刻的理解,对写作风格、写作思路都有较好的认知,同时,为自己写好作文做好准备。当然,不仅写作单元教学如此,其他单元的课文学习也可以这样进行。
由上可见,比较阅读,或内容,或写法,或言语表达,或思想情况,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寻找出作品的异同,学生对文章,对作者,对表达形式,对思想情感将有很深刻的认识,在比较中,学生学会判断,爱上思考,语言与思维得以共生,使语文学习走向深刻。
二、在阅读中多归纳,归纳之中体会语文的深刻
语文学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学生多自主发现、多自主反思、多自主归纳,从而让孩子能自主发现言语的规律,有效提升孩子学习语文的能力。换句话说,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孩子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过程。
曾经看到一位老师执教“中国经典爱情故事”组文阅读课,内容包括《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四篇文本。教师在学生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问题——“请认真阅读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从故事情节上进行比较,说说你们的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在阅读中通过对几篇文本的比较,进行判断、归纳,最终形成自己的结论。学生发现:原来四大民间故事也是有一定“套路”的,这些经典的爱情故事常常有共同之处,如男女主人翁出生的家庭背景悬殊,总有一方身份比较低,或穷,或妖,两人门不当户不对;男女主人翁非常相爱;他们都受到了各方面的阻挠——来自阶层的、宗教的、政治的等等;结局基本是悲剧的,不是生死就是离别。但是善良的中国人民,总是希望主人公有圆满的结局,所以,这些故事最终的结局往往是在悲剧的基础上再弥补上一点幸福,如:牛郎织女定期会面,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团圆”,这样的结局虽然泪中有喜,但也是对主人翁凄美爱情的一种美好希冀和对读者的心理慰藉。
细细品味这样的学习过程,教师时时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通过提出核心问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组文阅读时对比、归纳,深层次探究、思辨,最终形成自己的结论,这样的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组文阅读学习方式不仅在高年级可以应用,在低、中年级一样可以尝试,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完成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对《故事二则》进行组文学习,将《扁鹊治病》 《纪昌学射》《关尹子教射》《管宁割席》等组成一组文章,学生在感受人物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学习、探究“简要复述”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对“关键”一词将有更深刻的认识。抓“关键”,就是抓最紧要的部分,可能是一些关键的事情,关键的情节,也可能是一些“关键词”,而这“关键的词”可以是表示时间的,表示地点的,也可以是关键的人物……再如,《管宁割席》一文中,简要复述时,学生可以紧扣“华歆”和“管宁”两个人物发生的主要事情,简要复述就简单了许多;《扁鹊治病》可以紧扣“一天,十天后,又过了十天……”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进行简要复述。
不难发现,归纳式学习方式各年级都能进行,这样的学习过程,摒弃了曾经的浅表化学习,解决了只以知识为目的的授课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总结,使孩子们爱上思考,智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三、在阅读中联结,联结之中领悟语文的妙曼
在传统教学中,进行单篇课文教学时,有时会出现学生与作品之间存在差距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会导致学生对文本理解不够深入。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呢?不是课文的问题,也不是教师教学的问题,有时是因为孩子年龄的问题。由于年龄原因,孩子认知不足,学习时认知就比较肤浅、比较片面,虽然有时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课件里,或者言语里提供一些信息,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例如在执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学生通过文本不难理解周总理学习的目的,但是对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需要孩子们了解特殊的背景,然而孩子们与历史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与当时的社会有很大的隔阂。如何消除这样的隔阂,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感。教师可以通过组文阅读的形式,提供相关的阅读链接,学生在阅读中打开了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一扇窗,深刻领会到了文本包含的情感,感受文本的言语魅力。如提供《国耻恨难消》《宁死不吃美国面》《我是中国人》等文章,学生在阅读这一组文章时,互文阅读,各文本中的空白处可以相互联结,形成立体的认识,学生会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人应学会站起来的紧迫感,深刻地领会作者对人物刻画的魅力。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言语、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进而使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再如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同样采取组文阅读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圆明园永远的痛》等文章,在阅读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之情,也更好地明白,作者写作时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之辉煌的目的与好处。再如学习鲁迅单元的文章,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和描写鲁迅的文章,更好地走进鲁迅这个人物,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猫》《母鸡》《小麻雀》这些文章,通过阅读,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大师老舍习作的风格。
组文阅读,学生在阅读中或者内容的联结,或者知识的补充,甚至是情感的呼应,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语文的曼妙。
组文阅读的进行将语文走向深刻,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进一步推进的需要,也是语文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生根的需要。组文阅读的有效实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切实走好组文阅读,让学习真正发生,让语文学习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