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英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解说事物或事理特征和本质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占有一定比例,文章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正因如此,教师很容易错误地將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当成教学重难点,把说明文上成了科学课,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本质,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正确把握价值取向,让说明文课堂充满应有的语文味。
一、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
新课标关于说明文阅读的要求是“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说明文文本信息含量大,怎样迅速从中获得准确的信息,这是读懂说明文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把这个环节变成纯知识的理解,却忽略了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准要害进行“标”“增”“注”,灵活使用摘录法、提炼法、综合法、归纳法、扩展法等方法来提取重要信息。必要时,选择恰当的角度,采用“一扶一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进而提高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小学阶段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等。在教学时,教师应紧抓说明方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和效果。
比如,教学《海底世界》中“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做:先做好铺垫——抓住要害,玩味拟声词。朗读拟声“嗡嗡”“啾啾”“汪汪”,发现叠韵的特点,让学生体会音韵美,感受喜欢之情;分享积累到的拟声词,模拟叫出声。然后,层层“剥笋”,深入学习。1.抓住语段“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重在感受句式带来的美感);2.使用刚才分享的拟声词,模仿句式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训练“打比方”的语言运用);3.作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写?(让学生了解这样写会重复);4.莫非海底也有蜜蜂、小鸟、小狗这样的动物?(教师相机告诉学生这样的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不叫“比喻”,而是叫“打比方”);5.这个自然段如果删去这句话,介绍的效果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删减比较,探究“打比方”的说明效果);6.点拨:这篇课文是介绍海底世界的知识,而我们大多人都没有去过海底,即使去过也不一定有机会带上听音器欣赏海底的声音,这样“打比方”就显得生动形象了,给我们以身临其境的感觉;7.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奥妙,培养语感);8.默读第二小节,迁移引导,延伸探究。(画出运用“打比方”的句子,朗读欣赏)
通过这样扎实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要说明的事物特点,而且知道了说明的方法以及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和效果。
三、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语言的精妙
1.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首先体现在列举数字之中,其次是文中一些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如“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句中“至少”一词对于句子表达的准确性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去掉“至少”与原句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表达效果,明白这个词强调了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之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还强调了地球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照应了主题“只有一个”。
2.体会语言的生动性。有的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学生非常喜欢。我们可结合文本特点,指导学生抓住一些词语、句子,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殊效果,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以致用。
四、领悟谋篇布局的技巧,读写结合
在说明文教学中,我们应在了解知识、欣赏语言、领悟写法的基础上巧妙地把“写”融入课堂。小学教材里的说明文篇篇都是学生习作的好例文,不仅在语言上下足了工夫,谋篇布局更是让人无可挑剔。如《鲸》,作者从大小、进化、分类、吃食、呼吸、睡觉、繁殖等方面介绍鲸的特点,文章结构非常清晰,教师要告诉学生,介绍动物的说明文就可以写这些方面的内容;《新型玻璃》和《蝙蝠与雷达》用生动的故事开头,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分析总结这些写作特色,让学生进行仿写。
教学说明文,应该处理好了解内容和探究说明方法的关系,二者既要统一,又要突出重点,切忌“水过地皮湿”之肤浅;既要体会语言文字之精妙,又要读写结合,让说明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