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审题方法的创新及应用

2020-09-22 20:57王辉
陕西教育·教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螺母等量螺钉

王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审题方法,才能高效地解题。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小学数学题目越来越灵活,经常会出现很多“陷阱”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题意

审题的基本环节就是理解题意,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学生审题时,不要着急解题,要先仔细读题,将题目完整、反复地读几遍,保证不漏读、不错读,将题读明白后,再推敲题中的信息。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让学生用笔圈、划出来,为答题作铺垫,这样学生就能准确理解题意,准确率也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例如,讲授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题目为:全校高年级学生共同采集树种,六年级采集了13.5千克,五年级比六年级少采集2.5千克,问五、六年级学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树种?做题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几遍题,可以大声读,并将所需信息用笔划出来。随后,教师让学生列出计算式,并仔细研究有没有其他解题方法。有的学生认为六年级是已知的,可以先求出五年级的数量,就可以这样列式:13.5+(13.5-2.5)=24.5(千克)。有的学生提出假设五、六年级采集得一样多,然后减去五年级少采集的数量,可以这样列式:13.5+13.5-2.5=24.5(千克)。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题,学生就会了解审题的重要性,就能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了。学生仔细审题后,准确理解了题意,就能够利用所得信息探究更优的解题方法了,他们的解题技巧也就随之提高了。

二、理清等量关系,把握题中条件

理清等量关系,把握题中条件是解答数学题的关键。学生在众多条件中筛选必要的条件,挖掘题中隐含的条件,找出题中表述等量关系的语句,归纳整理题中所有关系和条件,并将其转化为可用条件,有利于学生理清题中的等量关系,对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提升解题技巧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讲授“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题为:某工厂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配为一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学生认真思考,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后,有的学生说:有22名工人,可以设X名工人生产螺母,则(22-X)名工人生产螺钉。有的学生将已知条件进行了转化:因为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所以设置等量关系时可用2×1200表示螺母的数量,这样可以得出:设X名工人生产螺母,2000X=2×1200(22-X),得出X=12,(22-X)=10,所以应安排12名工人生产螺母,10名工人生产螺钉。学生完整而准确地解题思路,得到教师的赞赏。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整合、转化条件,理清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很快就有了解题思路,能顺利列出方程式,审题能力也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结合旧知识,渗透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题型不是很多,设计题目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题目的综合性,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审题时仔细观察,认真分类、对比、归纳各类题型,理清它们的主线。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情,渗透解题方法,让学生独立地找到解题方法。

例如,讲授“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布置的练习题为: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小麦地,底长3.5公顷,高长3公顷,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1.2千克,求这块地一共可以收多少千克小麦?教师提问:题目要求出哪些量?有学生回答:求小麦地的面积。教师让学生上台板演,根据所学知识,学生算出了小麦地的面积为:3.5×3=10.5(公顷),然后直接用“10.5×1.2”得出12.6千克。教师提示,让他回忆一下之前所学的“公顷和平方千米”一课。学生很快就将10.5公顷换算为105000平方米,最后利用之前掌握的小数乘法运算知识,列式:105000×1.2=126000(千克),得出这块地共收小麦126000千克。

教师布置了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题中不但包括本课所学的新内容,还包括前几课的旧知识。这样学生做题时,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提升了解题能力。

總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寻找审题方法,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还要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螺母等量螺钉
一道等量约束关系下的不等式证明探究之旅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新技能,机器人可通过自带的 CAD数据实现自我维修
“永不松动”的螺母
杯沿“叠罗汉”
哈哈果熟了
找准等量关系巧列方程解决问题
多角度寻找等量关系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