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良
摘要:本文从班级管理实际出发,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班级管理 静能力 静氛围 教育契机 换位思考
今年6月,我懷着满满的感动和不舍,送走了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生,这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并带出完整的一届学生。我收获了孩子们满满的爱,孩子们也交出了一份良好的毕业答卷,带着小学生活的美好体验和老师满满的爱与祝福继续前行。我特别感恩陪我一起成长的六(5)班孩子和每一位搭班老师,有你们真好。
回顾六年时光,除了六年级学业负担较重外,我带班最轻松的反而是六年级。这也让我坚定了这样一种信念:一定要在一、二年级多付出,把班风建设好,和孩子们以及家长们相处好。等到了高年级,我会感谢那时的自己。
我心目中理想的班级“性格”是安静平和的。“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果一年级没塑造好这一“性格”,那么后面五年都会苦自己,因为要一直回溯、弥补。为此,从一年级开始,我就着力培养学生的静能力,营造班级的静氛围。
静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跟孩子们说话轻言细语,多用眼神、手势跟孩子们沟通。眼神可以替代很多不必要的言语,目光可以表达很多的暗示,能传递欣喜、制止等很多信息。当孩子们看到老师进班能安静地坐好等待老师上课时,当孩子们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时,老师可以对他们竖起拇指,用一个肯定的眼神正面强化这样的行为。
培养孩子们静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增强班级凝聚力。开学伊始,我发起了一个“守护辛巴”的行动。我们“小狮子辛巴”班的班级名称来源于迪士尼经典动画片《狮子王》。小狮子辛巴历经磨难终于成长为勇敢、坚强的狮子王的成长历程可以启迪孩子们,丰富他们的小学时光。我提前买好了一个辛巴玩偶,开学第一天带来,告诉孩子们,小辛巴玩偶是我们班级的吉祥物,每个小朋友都要轮流照顾辛巴一天,第二天早晨记得带来交给下一个小朋友。这能够让孩子们体会班级成员共同做一件事的集体荣誉感,让彼此更亲密。我猜想过肯定会有小迷糊虫把辛巴弄丢或者第二天不记得带来学校,出乎我意料的是,没有一个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在9月底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跟家长们表达了我的惊喜和感动:“我没想到孩子们如此有责任心和爱心,没有一个人弄丢辛巴或者忘记带来,这肯定离不开每一位家长朋友的引导和教育,你们都抓住了教育的契机,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非常有智慧,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家长朋友骄傲!”借此契机好好夸夸我们的家长,让他们感受到孩子们的进步以及老师对他们的肯定,相信他们以后在孩子的教育以及班级事务上的配合度会更高。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把我和孩子以及家长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在低年级段,我们可以设计类似的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
我给孩子们做毕业相册的时候,照片里的他们六年的成长变化,真让我感慨。我一直陪着他们,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他们也同样见证了我的成长。低年级时,多拥抱、抚触他们,特别有助于建立美好的情感联系。每天早读课我边巡视边带读的时候,摸摸他们毛茸茸的小脑袋,理一理他们的衣领,紧一紧她们的小辫子,摩挲摩挲他们的小胳膊,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尤其是面对油盐不进、杀伤力强的动作型“选手”,他们本身表现不好,而又比较敏感,可能听到较多批评的声音就有些自卑,往往喜欢通过制造事端来寻求关注。这个时候老师要冷处理,不表现出高度关注,多用理解的眼神和体恤的抚触可能比说教要有用得多。对于这类孩子,当他们有进步、有亮点时,我们一定要及时表扬,让孩子觉得老师是欣赏自己的,并没有另眼相待。还要找机会在其他同学或者父母面前表扬他们,这种间接的表扬传到孩子耳朵里会更有心灵穿透力。
跟孩子们,尤其是高年级段的孩子交流,要格外注意方式方法,批评时轻轻地说,表扬时大声地说。个性较强的孩子犯了错误时,老师既要正面引导、遏制不良势头,又要稳住孩子的情绪,只就这一错误在班上展开讨论,而不是点名批评。听上去是讲“面”的问题,实则是对“点”进行旁敲侧击。
当班级孩子与课任老师发生矛盾时,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及时出面调解。六年级下学期的一次手球比赛上,我们班的一名手球队员被体育老师王老师罚犯规,孩子表示不服气,当场脱了队服往地上一扔就直接下场不比赛了。当时在操场上人很多,我没有立即过去跟孩子交流,而是喊了班上两个同学过去陪着他。后来回到班级,估计他冷静得差不多了,我把他喊出来,表达了对他心情的理解。之后我跟他说:王老师觉得你不仅练球认真努力,而且顾全大局、规则意识强,能给每一位队员做榜样。在赛场上,队员就是要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如果你有质疑,可以和王老师私下说……开导好孩子之后,我陪着孩子一起去给王老师道歉。每一位惹课任老师生气的孩子,我都会带他们一块儿去给任课老师道歉,这就跟妈妈带着孩子去赔礼道歉是一个意思。陪着孩子一块儿,一来是表示对课任老师的尊重,二来是表示我对这件事的重视,同时照顾孩子的情面,缓和双方关系。我和孩子们的感情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建立的。
“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人说的,接受起来就快,对于自己讨厌的人说的,则本能地加以抵制。”心理学中的这个“自己人效应”特别适用于我们和家长相处。当我们与家长交流时,应尽量融入其中,站在家长立场上,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
举个例子:有一天晚上十点多,开学第一天就在班上“挂上号”的我们班最调皮的孩子之一孙同学的爸爸给我打电话,又急又气地说孩子两拼音节不会,他在家怎么教都不行,于是暴打了一顿孩子。我当时安静地听他说完,等他情绪平静了下来,就跟他说:“孙爸爸,你白天工作那么忙,晚上还能够辅导孩子作业,真是太称职了,我有时候都做不到你这样,我白天工作累了,晚上都不想给小孩念书的。以后每晚你只负责检查孩子作业有没有写完,对错不用检查,交给我。你发现他没掌握的内容,及时私信我,第二天我再辅导他,你配合度这么高,这么负责任,孩子不会差的。现在孩子刚接触拼音,知识的内化需要一个过程,多给孩子一些时间,不要因为辅导作业而伤了父子和气。”最后孙同学的爸爸平静而欣慰地挂了电话。当家长求助于我们时,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帮助他们并赢得他们的信任。赢得越多家长的信任,工作就越好开展。
当孩子们获得进步时,我们还要及时激励家长,可以在群里公开表扬,也可以私信家长,感谢家长背后的付出。越是弱势、落后的孩子,越需要老师公开地鼓励表扬。有可能孩子长时间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家长就有些着急甚至放弃了,所以只要孩子有点滴进步,老师就要及时表扬。当我们体恤家长的付出时,家长也一定会更有坚持的动力和配合老师的意愿。
以上说的,都是我们每个班主任每天要面对以及要处理的事情。作为班主任,我实践着、记录着、反思着,只为陪伴孩子们走过最快乐的童年。同时,我特别感激身边有这么多在我遇到困惑时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中肯地给我提出建议的老教师。今年9月,我将有幸认识一(3)班的小朋友,又将陪他们度过人生中最单纯快乐的六年时光,念及此,心里幸福满满。我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带着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尽我所能,更好地陪伴他们、帮助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努力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