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面糕

2020-09-22 09:52刘世河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笼屉米面水蒸气

刘世河

“黄面黏,红枣甜,吃着蒸糕过大年。”这是我儿时记忆里老家过年时流传甚广的一句童谣,说的就是虽然每年都吃,却总也吃不够的黄面糕。

黄面糕,就是黄米面蒸成的糕。黄米,又名黍子,模样和小米极其相似,但颗粒要比小米大些儿。黄米最大的特点就是黏和香,而最能体现这两个特点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的吃法非蒸糕莫属。黄面的香,再配以红枣的甜,两者绝对称得上是珠联璧合,尤其是黄面糕在笼屉里快要出锅的那一刻,不用动口,只需深深吸一鼻子那滚滚升腾的热气,便足以陶醉。

记忆里,母亲每年蒸黄面糕的时间都是在过了小年之后。原先我以为是有什么讲究,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彼时家里日子紧巴,“僧多粥少”,母亲担心一旦早蒸出来,恐怕到不了过年,就会被我们几个小馋鬼吃光。年糕年糕,得等到过年那几天吃才最有味道。况且,除夕那天家里摆供品敬祖先时,是一定要用到它的。

黄面糕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先将和好的黄米面弄成窝头的形状,再将红枣均匀地摁在上面,一般每个“窝头”上摁5个枣,顶上1个,四周4个,寓意五谷丰登。黄米面由父亲专门从集市上买回,红枣则是我们家自己树上结的。秋日晒枣时,母亲就已经精挑细选了出来留好备用,个头无须太大,但都必须是自然熟透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和面,须用温水,而且面和水的比例相当严格,太稠了会导致糕太硬,而且黏度大减;太稀了则使黄面糕不能成形,蒸熟后软塌塌地瘫在那里,不但卖相全无,口感上也会大打折扣。母亲说,蒸年糕图的就是“日子年年蒸蒸日上”的好彩頭,软塌塌的多不吉利呀!

上锅蒸,也是个技术活。首先不能把水烧沸后再放生糕,那样极易造成黄面糕萎缩,弄不好还会夹生。水烧至半开时放入最佳,燃料最好用劈柴,先大火烧开,遂改以小火慢蒸。蒸多久,何时出锅,那时家里也没有表,全凭母亲的经验—闻味。那时候,最为激动的就是母亲掀锅盖的那一刻,一团团热腾腾的水蒸气裹挟着浓浓的黍香枣甜,瞬间就将整个灶屋填满。母亲娇小的身影也即刻被氤氲的水蒸气掩没,她一边“呼呼”地吹着热气,一边迅速地将糕一一取出来。

吃黄面糕要趁热,一凉就发硬不黏了,而且得用两根筷子叉着吃,否则会粘得满手都是。后来,我还突发奇想,母亲的满头白发也许就是被这成年累月的蒸汽给熏白的。

再后来,我当兵离开家乡,无法再目睹母亲在热腾腾的蒸汽中忙活的身影,但每年依然能吃到母亲蒸的黄面糕。每年一进腊月的门儿,母亲就会早早地蒸一锅黄面糕,然后邮寄给我。那时候邮寄很慢,包裹从老家寄到我当兵所在的城市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若是赶上大雪封路,就得20多天。好在这黄面糕非常耐放,而且时逢腊月,这邮路又是从家乡一路向北,天寒地冻的,每次收到时都不会变质。我收到黄面糕都是立刻拿到炊事班,上笼屉蒸透后,再分给战友们吃。因为人太多,每人只能吃到一个,但看到战友们个个吃得那么香甜,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今年过年的时候,望着妻子蒸好的那一大盘黄面糕,母亲掩没在水蒸气中的身影又一次浮现在脑海,禁不住泪湿双目。

(摘自《石家庄日报》2020年2月3日,甲骨文荐)

猜你喜欢
笼屉米面水蒸气
为什么会下雨?
志愿者
不见葱的葱味肉包子
粮食
年糕
不见葱的葱味肉包子
水蒸气变戏法
比赛吃馒头
泰式风味柠檬鱼
当心酵米面黄杆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