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菁
乡村能不能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只有产业兴旺了,乡村振兴才能得以实现,农业才会更强,农民才能得到实惠。
连云港市驼峰乡下湾村,福柱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柱的一天,是从清晨7点开始的,他熟练地打开通风扇、为园内地面洒水、检查病虫害……
此时,下湾村北面约20公里外,江苏葡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斌已经在位于石梁河镇的葡萄园内查看葡萄的种植情况。
同一时间,距离下湾村50公里的连云港市宁海街道清河村,元味坊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馨娅也在辣椒田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仔细检查着村民刚刚采摘下来的辣椒。一个小时后,这些辣椒便会到达位于宁海工贸园的元味坊食品有限公司。在那里,新鲜的原料将被制作成浓郁醇厚的王馨娅牌辣椒酱。
尽管所种植的产品各不相同,但这三位都是扎根乡村,为当地带来产业兴旺的创业者。乡村能不能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如今的江苏乡村,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新翻的土地上种着一排排整齐的作物,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正值多肉、葡萄以及辣椒酱等农产品的销售旺季,这三处的种植基地与农产品深加工厂区内一片繁忙。园区外,装满包装完好特色农产品的货车,正驶向远方。
用产业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看着村里成片的优质蔬菜种植园,宁海街道清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伟轩很是欣慰。两年前刚到清河村时,这里穷困的面貌让张伟轩有些讶异。“交通出行虽近犹远,产业业态几乎为零,文化内涵无从说起,收入支出资不抵债,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张伟轩从调研中总结出清河村的薄弱问题,找准每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
2019年初,张伟轩与回本村任职大学生徐传友和邵勇正式开始创业。第一个项目是在清河村开展稻虾蟹共养。张伟轩善于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摸索适合清河的发展思路。其后,张伟轩又将村里开垦的出闲置荒地建设成优质蔬菜种植园,种植产量较高的辣椒。但一次突如其来的台风,让他意识到即便辣椒产量可观,也不能再扩大种植,必须寻找其他经济增长点。
张伟轩找来农科院的专家,寻求解决方案,最后确定,清河村的优质蔬菜种植可以采用夏种辣椒、冬种洋葱的种植模式。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蔬菜种植基地的抗风险能力。与清河村一街之隔的宁海工贸园里,刚刚在酱料领域创业两年的王馨娅恰好正在为原料发愁。创业初期,王馨娅辣酱的需求量还能与产能相匹配,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扩大产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原料的供给也需要稳定且可靠的供应商。张伟轩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与王馨娅取得联系,双方一拍即合,清河村成了元味坊食品有限公司的原料供应商。
在合作的过程中,王馨娅发现清河村曾经有着悠久的酱料生产渊源,便向张伟轩提议建立属于清河村自己的品牌。张伟轩认为这既是一个产业兴农的好机会,也能打响清河村的品牌知名度。由村委会出资建立的青禾源农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清河村从此也有了“邵庄”辣酱品牌,并委托元味坊食品有限公司代加工。
好产品总是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同路人。今年3月,在连云港的创业大赛上,江苏包子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伯敏一眼相中参加比赛的王馨娅辣椒酱项目。赛后,有着销售渠道、市场化运营优势的江苏包子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找到有着产品优势的元味坊食品有限公司,双方很快达成合作共识,着手扩大王馨娅辣椒酱的生产与销售规模;同时,还联合清河村一道计划发展优质辣椒种植项目,扩大清河村辣椒种植面积,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吸纳就业,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
通过村企合作,把产业导入农村,清河村唤醒农村沉睡的自然资源,释放更多的生态红利。在村集体、企业和农户的合力推动下,原本分散化的资源得以集约性开发,清河村独特的资源禀赋带来丰足的物产和丰厚的效益,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样板。
“乡创客”带来乡村发展新动力
驼峰乡下湾村,在多肉养殖大棚里,村民们各司其职,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同时得到相应的报酬。
下湾村是连云港市东海县的一个偏僻小村落。曾经的这里空心化严重,乡亲们为生计四处奔波。在这里出生长大的张柱了解到情况后,暗下决心,想回家做点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韩国留学时,接触到一种植物叫“多肉”,样子十分呆萌。后来他发现,韩国人很喜欢这种植物。毕业时,张柱获得一份高薪工作,但他心中十分纠结,他想回农村建设家乡。最终,在朋友的鼓励下,看好“多肉”市场前景的张柱决定回乡创业,种植销售多肉植物。
张柱回乡创业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政府领导了解情况后专门组织人员送政策上门,大力鼓励其在家乡创业。有了政府的鼓励与支持,张柱更有干劲了。2016年3月,张柱和韩国同学合伙投资1000多万元,在下湾村236省道旁流转了40多亩土地、搭建大棚、添置设施,从韩国、福建、山东等地引进多肉品种1000多个。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种植的时候,张柱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他说,那段时间自己天天在大棚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为了把“多肉”养活,他除了跑市县农技部门,还经常抱着“多肉”种植的书籍进大棚。经过一番摸索,张柱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多肉”的成活率、美观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每天从周边赶来购买、进货的客户络绎不绝,不仅自家的网店销售红火,还成了其他网店的供货商,同时也成为周边30多名村民的就业基地。随着福柱园艺的发展壮大,村民们在家门口便有业可守。
今年,张柱加大线上直播的力度,为“多肉”更好地找销路。“直播能让消费者看到多肉植物的长势,比图片直观、清晰,更能激发购买欲。”张柱说,如今他在多个电商平台上开了店铺,并且经常会在店铺里进行直播。“年销量达到60多万盆,产值500余万元,还远销韩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兴了,村民也富了,小小的多肉带动下湾村经济的发展。张柱说,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为老百姓带来“稳稳的幸福”,走上致富之路。
“新农民”挖掘生态资源大潜力
到底什么是种植葡萄最正确的方式方法?6年前,赵斌决定在连云港石梁河镇改善葡萄种植质量时,曾经无数次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2014年,在商海打拼多年的他决定投身乡村,想以资本与商业的力量撬动葡萄种植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当年,赵斌发现石梁河镇虽然有着三十多年的葡萄种植历史,当地的葡萄园很多,种葡萄的果农也不少,但葡萄品质一般,卖不出价格。通过研究,他认为这里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理应是一个能够产出精品葡萄的地方,但实际的品质总是不尽如人意。2014年,在有“苏北吐鲁番”之称的石梁河镇,赵斌成立江苏葡之源农业发展公司,致力于打造一家集高效农业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现代葡萄种植技术科普示范、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凭着一股韧劲,这个从来没有做过农民的商人,整天泡在葡萄园,琢磨起葡萄种植。自己琢磨不明白就请来专家,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创新推广“根域限制栽培技术”等先进种植管理技术。
做农业哪有什么捷径,只有潜心积累不断沉淀,才能有所收获。刚开始的那段时间,赵斌的葡萄种植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很多不该花的钱,还要饱受天灾的威胁。在不断试错总结下,赵斌终于培育出口感上乘的葡萄。2016年7月,赵斌的帕蒂亚葡萄庄园开园迎客,接受顾客的检验。
葡之源坚守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品牌信念,控产控量,确保葡萄的品质。2018年,葡之源生產优质葡萄600吨,当年实现果品销售收入约2000万元。从投入开始,葡之源用了5年时间,终于实现盈利。
如今,赵斌的帕蒂亚葡萄基地已经成为石梁河镇走在最前沿的示范点,看到这里的葡萄有着如此之高的经济效益,村民争相要来学习。赵斌鼓励引导村民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一些年轻人在他的带动下,积极学习葡萄种植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增强了致富本领,逐渐成为葡萄种植方面的能手。对周边群众,赵斌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在资金方面提供帮扶。几年来,在他的直接带动下,石梁河镇葡萄产业飞速发展。这位“新农民”通过不断挖掘生态资源潜力优势,让曾经平淡无奇的传统葡萄种植成了村民致富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