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海外蔓延,一开始人们认为这是一个短期事件,但现在,也许可能发展成为一个长期事件,这个长期事件会深刻地改变一些东西。在疫情之后,整个市场会如何变化,以及会有哪些趋势?
第一,年轻人的焦虑问题。比如在日本,市场有小额移动赌博。重大灾难状况下,消费降低、企业投入下降。但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小的移动赌博生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在2011年时还有增长。在中国,疫情期间,线上游戏、泡泡玛特的数据也很好。
我们最近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是,喜茶非常快速地在恢复,实际上这是中国消费者释放焦虑的出口之一。第一是小额,第二要便宜,因为大家的确在降低借贷。此外,还要有娱乐性,无论是抽箱子还是抽盲盒。我觉得,在被疫情、经济下行以及更强大的社会压力所加强的年轻消费群体的焦虑中,会诞生出好生意。如,小额娱乐、口红经济会加速兑现。
第二,已经存在但还没有加速的便利店趋势。日本经济开始陷入下行时,只有两个业态开始增长:一个是便利店,另一个是药妆店。这次疫情实际上让更多人体会到了宅经济所需要的种种便利。中国有一个类似的解决方案,就是美团,它也是一种未来会发展的趋势。但便利店我们认为仍然会有好的收益,因为它是一个提供食物的地方。日本很多人都是一個人生活,疫情和隔离很有可能会加强这方面的趋势。
第三,因为经济下行和储蓄力度的上升,消费主义浪潮会加速下行。在疫情大隔离发生后,大家开始反思消费主义浪潮,这个预言实际上已经有数据出现了,无论是奢侈品关店,还是整个年轻人的储蓄率上升。在这种情况之下,必然会导致另外一个趋势,就是消费主义结束。当你的需求围绕着自我开始产生时,必然会导致循环经济跟共享经济的崛起,循环经济和共享经济实际上在2015年开始提升,但我们估计,疫情也许会让共享经济的增速继续提起来。
第四,价值主张和共创能力。以前一些大牌的广告一般都会用大明星,在很多场景中让明星穿着特别漂亮的衣服,去展现差距,这是典型的时装品牌。但如今,有些时装企业会用公司员工作为模特拍摄广告,这种方式反而受到消费者青睐。品牌以这样的方式来彰显自已的价值观,体现与众不同。类似于此,没有价值主张或者共创能力的品牌会越来越没有溢价。
当你没有一个能击中这一代消费群体认可的产品,或者没有一个能生产出他们会热衷和为此“发烧”的产品能力的时候,你就只能靠性价比了,这个是我们长期趋势里面的基本判断。正是基于这些基本判断,我们可以看到品牌之间的分层变得比较大。千万别再搞什么轻奢,要么是极致性价比,要么是价值主张、兴趣驱动,如果处在中间,会很尴尬。
第五,建立情感连接。日本有一些便宜的酒卖得很不错,他们的广告不像美国的品牌,做得特立独行,反而比较传统,如就这么一句话:“这里有很烈的酒。”如果一个北漂的年轻女性看到这个广告语,可能会产生共鸣。总之,在当下的消费语境里,只有技术领先还不够,高毛利品牌的核心能力是价值主张品牌。
(编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