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玫 张焰梦 李婉璐 吴国兴
【摘要】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等各个领域,本文笔者通过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领域应用的机遇与挑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向智能化转型,实现办公信息化、服务人性化、管理智能化、教育个性化,创新管理模式新思路,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 人工智能 学生管理
当今,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发展目标已逐步从扩大规模向培养特色人才转变,作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者,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才能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保证民办高校的长期健康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它对我国各个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的把“人工智能”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民办高校应紧跟时代的潮流,抓住“人工智能”时代的脚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学生管理服务中,探索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机遇,将传统“顶、管、跟”的管理模式向办公信息化、服务人性化、管理智能化、教育个性化转变,实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打造智慧校园,进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标。
本文笔者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研、师生访谈与案例分析,并结合多年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比较传统模式下学生管理遇到的问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实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遇到的问题
随着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民办高校发展迅速。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方面依然存在问题,管理模式侧重管理者处事“亲力亲为”,管理手段陈旧,管理方式单一,长期以往将不能满足新时代下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需求,也不利于未来民办高校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部门信息交互不畅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千罗万象,要与学校各部门进行协作,处理学生各类事务工作,包括教学部门、财务处、保卫处、后勤处等,但在处理学生工作和交互学生信息时各部门之间往往不够顺畅,需要通过学生管理者一再配合,重复核实信息,多方传达消息,期间存在人为因素,倘若发生人员变动或人为操作失误,信息传达便会滞后,且容易发生错误。
(二)宿舍矛盾问题频繁发生
宿舍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大学生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民办高校学生生源复杂,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大不相同,有些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生活,自理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大学宿舍集体生活,均导致宿舍人际关系处理紧张,容易引发宿舍矛盾,极易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校园安全管理难度大
保障校园安全稳定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普遍特点为年龄小,思想不够成熟,行为控制能力薄弱,遇事易冲动,容易引发校园安全隐患,如校园打架斗殴、偷窃被骗等案件时有发生,并且高校校园占地面积大,人流频繁,人员管控难度较大,安全隐患防不胜防,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校园安全防患管理难度。
(四)学生教育缺乏个性化
每個大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个人发展存在差异性,然而在关注学生成长方面,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由于队伍流动性较大,往往过分依靠管理者教育管理学生,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过于单一,通常表现为“重两头,轻中间”,还存在管理“一刀切”的现象,对学生情况掌握不清晰,评价过于片面,无法清晰地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无法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此以往不利于青年大学生未来发展。
二、人工智能在学生管理应用的机遇
目前各个行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解决行业问题,高校教育管理也不例外。智能语音技术、教育机器人、人脸识别、云计算和深度学习将更为广泛运用于学生成长过程,对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方面产生巨大影响。2019年,上师大天华学院作为上海市唯一经教育部获批人工智能专业的一所民办高校,正式加入到为社会培养紧缺的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的行列,并启动了人工智能项目建设,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了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向智能型高校转型做了充分准备。因此,本文笔者将以天华学院为例,结合该校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实际应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的新机遇。
(一)“人工智能+学生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办公信息化
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建立网上云平台实现在线办公,联合各级处室和部门协调合作,有助于解决传统模式下信息传递偏差、接收信息滞后、耗时耗力等问题,主要优势表现为低成本、易管理、运行和沟通便捷、存储方便、办公效率高。
天华学院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基础数据平台,包含学工管理系统、教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等,能够实现账户信息登录、学生信息查询、成绩排名查询、宿舍信息管理、文件资料下载等功能,学生管理者能够减少时间成本,迅速掌握信息,便捷工作流程,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多部门之间的互通交流。
在疫情特殊期间,天华学院引入阿里集团的钉钉智能移动办公平台,通过智能云服务平台,“停课不停学”,实现了天华所有教职员工、全体学生的注册全覆盖。钉钉软件自使用以来,学生管理者将传统的线下管理模式转变为线上管理,使用了线上“健康打卡”,不仅可以显示学生所在地,还能第一时间获取学生健康情况,为实时把握学生安全动态提供了便捷;同时将传统的“教室”班会转移到了线上,通过直播和视频两种方式开班会,既不受学生课程时间影响,也不受学校空间的限制,传达会议内容更加便捷,开展形式更具有趣味性,受师生一致欢迎。
(二)“人工智能+学生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服务人性化
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大数据“LFM推荐算法”,更有助于分析学生特点,“以人为本”分析学生特点,“因地制宜”统计学生生活习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所需,为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需求。主要优势表现为服务全覆盖,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的服务需求,深受学生欢迎、学生满意度高。
天华学校通过绑定校园一卡通,预推行微信电子校园卡,基于微信卡包为入口的电子卡实行自助缴费充值,方便学生食堂用餐、商超消费、宿舍充电、打热水、乘坐校园巴士、借阅图书等,普及校园各个场所,有助于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生活便捷,也有助于解决传统实体卡丢卡后财产的损失、办卡等待时间较长等问题,学校还将通过学生使用消费记录,基于校园消费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辅
助决策。
在迎新报道之际,学校为了帮助新生们更快找到志趣相投的舍友,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在往年给新生按照生活习惯分宿舍的基础之上,将通过校园迎新网的数据调查,统计新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再通过大数据“推荐算法”,量化评估各项数据之间的相似度,进行宿舍人员分配,以减少大学宿舍因生活习惯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而导致的宿舍矛盾,使宿舍关系更加和谐,让大学生生活更加舒心。
(三)“人工智能+学生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管理智能化
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智能安防监控云平台、智能门岗系统等技防建设,解决传统模式下学生学风监督滞后、校园安全管理盲目等问题。主要优势表现为时效性高、管理科学、智能化优势明显。
天华学院为了加强学风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在每间教室(共186间)设置了电子监控设备,在教学楼建设了7间当下最先进教育技术装备综合集成的智慧教室,设置了1个智慧综合控制中心,通过自动录播、图像采集、声音扩放的功进行数据采集,对学生课堂行为进行分析,第一时间掌握师生上课情况,有助于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风问题进行指导和教育。除此之外,可以有效地监测学生考试现场,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违纪现象,对学风问题的改善有较大作用。
和此前刷卡进出不同,天华学院还借助云监控和人脸识别技术分别对进出校园和宿舍楼宇人员、车辆进行监控管理,全方位、全时段了解校园动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识别进出校园和宿舍的人员身份、统计校园流动人数,有助于阻止不明身份人员进入校园,及时干预校园打架斗殴、监控校园盗窃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更加有效地预防了校园安全隐患的发生。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校园设置了人脸识别摄像头,不仅能够高效识别人员信息,还可以自动采集信息,做到非接触式智慧通行,避免人与人的交叉感染。通过每日更新防疫数据资料库等多项智能化操作办法可有效进行疫情防控,保障校园安全。云监控手段也成为了该校一道安全防线。
(四)“人工智能+学生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教育个性化
依托大数据、智能計算、深度学习等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还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通过教育者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智能思政”有助于打破传统单向灌输的思政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胜任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天华学院探索“智能思政”,将人工智能嵌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平台、载体、方法等技术层面的智能化转型,形成精准、个性、灵活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比如促进人工智能与四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干课程相融合,思政教师能够依托人工智能提供的学生学情分析结果,对不同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分享更优质的学习资料,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智能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胜任力,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宣讲式的大水漫灌向个性化的精准滴灌转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天华学院还长期坚持以“三抓三坚持”为特色的育人模式,运用人工智能实现“第二课堂”的学生个性化培养。为了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开展全员读经典与德育学分相结合,运用大数据分析及算法推送,分析学生阅读数据,跟踪学生阅读习惯,为学生量身定制阅读书籍,更能够增加阅读实感,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的自觉性;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开展了全员辩论活动,通过智能云平台组织线上云辩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还有助于管理者第一时间掌握辩论过程中学生的实际问题,组织线上指导课程和演示赛,更加直接、便捷、有针对性地解决辩论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辨技能。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实现结合和突破,必将对学校、学生管理者以及学生三方面受惠,对于学校而言,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目标;对于学生管理者而言,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自己从单一性的、碎片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好进行管理方式的研究创新、思想教育的深入引领、自身未来发展的专业化思考;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将被动管理转化为自主管理。
三、人工智能+学生管理应用的挑战
众所周知,在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有机遇也会有挑战。笔者通过对四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者访谈和问卷中了解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的推广和运用存在机遇也存在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与时俱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潮流,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把老旧的、落后的管理方式替换掉,使用符合时代发展及高校未来转型发展的新型管理方式,从而明确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未来高等学校使用人工智能也是必然。
(二)提升管理水平
人工智能是新的技术,要想接受它、使用好它,必须不断地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管理手段等,提高管理水平[1]。高校目前好多智能化技术使用专业性高,操作有一定难度,有些软硬件的使用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使用。为了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运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应培训一批有着高素质、高技能的管理队伍,满足时下管理需求。
(三)加大经费支持
高校智能化建设投资软、硬件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更新升级快,建设需要大量投资。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民办高校中,必定需要经费的支持,这就需要领导层想办法通过不同那个途径获得支持和给予帮助。比如民办高校应当支持教师积极申报“人工智能+教育管理”方面的教改项目,积极和企业寻求合作,共同运营,获得相关经费。
(四)不可忽视伦理精神
人工智能其实是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根据人类编写的程序、按照一定的逻辑和算法运行的系统。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分析,人工智能主要由人类设计,在执行过程中难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存在,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便会带来一些伦理问题上的困境,容易导致高校思政工作过程出现责任主体模糊化的危机,导致相关主体责任性和批判性精神的缺失。无论是现阶段还是未来,作为人工智能产品开发者与设计者的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盟.《基于人工智能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2]范娜娜.《用大数据分宿舍,彰显高校人文关怀》[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10).
[3]周良发.《智能思政:人工智能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变革》[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
[4]何艺宁,商容轩,于游.《高校人工智能课程与伦理道德教育融合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