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系统工程,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形势下的中小企业由于存在着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管理缺乏内部约束性、信息和沟通存在障碍性和内部监督体系的不完善性等缺陷,造成企业内控制度混乱、管理力度不够,所以,建立一套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调查,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出现问题的原因,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内部控制意识、科学选择管理组织机构、完善企业内部沟通机制和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然后辅以具体案例,探索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 信息系统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自企业形成之初,创办者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便自己口头上规定了一套企业内部统一的管理制度。然而,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中坚力量和主要参与者,其数量与规模也随之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因此,与之相对应的、促进一个企业建立与成熟的内部管理制度就变得越来越引人重视。简言之,就是当社会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时,为了与满足其发展需求,便形成了现在所谓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由此可见,就现代企业的自身建设而言,内部控制制度是其整个管理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该制度的实际效益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一个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获得长足发展。
从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行为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整体水平尚处在中等偏下的标准。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制度正在不断补充完善、改进更新,但是企业人员对内控制度还不够熟悉和了解,对制度尚处在认知阶段。截止2015年末,我国财政部官方发布了《我国企业2015年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该报告总共抽取了2827家企业作为调查样本,其中,沪市1081家、深市1746家,并对每一家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现状、内部控制评价及所作报告进行了考察与研究。在2678家已披露2015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2649家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为整体有效,占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上市公司的98.92%,29家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为非整体有效,占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上市公司的1.08%。
同往年相比,企业内部控制的状态在逐渐好转,但是也能看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人员短缺、任职人员职责不明确、资金实力薄弱、技术水平不够等问题,仍旧存在着很多缺陷,导致企业发展受限,所以这类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对良好的内控制度也不够了解并且缺乏观念,以此忽略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由于企业中存在着相当大一部分员工对于“内部控制”这个概念的真正含义了解得不甚透彻,从而使得他们在实施管理行为时有失偏颇;另外,很多员工并未从根本意义上理解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言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得他们对内控工作缺乏认同感和重视程度,在处理内控事务时可能会因态度不认真而造成企业财会信息的重大失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企业的内控机制尚不健全,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在实际执行方面,力度不够强硬,措施也不够严谨。另外内部审计的监督机构不健全也是一大缺陷,独立性不够,让许多审计部门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实际作用。
二、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内控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
所谓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是指,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生产经营不够规模化、业务活动不够多元化、员工设置不够合理化等),从而出现企业整体的工作环境受到相当程度的约束这一困境。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能力还不够,还不足以形成一套完备有效、切实可行且符合企业发展的内控制度,换句话说,当前我国各个企业的内控制度仅仅停留在“制度”这个字面含义的阶层上,并未深入辐射到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没有完全涵盖住所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也没有渗透进日常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中。
(二)管理缺乏内部约束性
作为一套规范整个企业的规章管理制度,却没有相应的约束性,没有对企业人员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及制止,使得一些本可避免的损失由于管理疏忽而酿成错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都仅流于形式,没有切切实实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制度成为一具空壳。由此可见,所谓的“一人多岗、多人一岗”,几乎是我国各中小企业都会出现的弊病,而这种流行程度较高、传染性很强的“弊病”,主要源头就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约束性不够。
(三)信息和沟通存在障碍性
有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因为不重视信息系统与沟通的建设,从而使得企业中的内控制度无法切实执行,也无法将结果精确反馈给上层管理机构。由此导致某些已经实施的行为和已经公布的信息无法及时撤回或进行更正,从而将错误的结果发放出去,酿成其他严重后果。当一个企业的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作用时,该内控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价值。从不同的角度看,企业的各个部门在分工時无论是过于密切还是过于分离,都会阻碍信息系统和沟通的建设。若各个部门彼此之间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则会导致一些部门有名无实、形同虚设;若各部门相互之间又显得太分离,缺少部门间应有的沟通,信息太过封闭,无法做到共享,即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四)内部监督体系的不完善性
从我国现阶段对于中小企业监督时效的实际情况来看,外部监督体系已经比较健全,而企业自身的内部监督体系还有待进行下一步的完善与加强。具体表现为部门独立性不够,多数企业的审计部门形同虚设,监督效果并不明显。众所周知,内部审计这一环节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仍有很多企业只是做做表面工作,没能实现这个制度应该有的实践意义和内在价值。同时,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素养不佳,使得企业的监控职能弱化,难以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的漏洞。企业没有负责监督的专人,使得审计程序也并不专业,体系不完整,达不到内部监督体系应该达到的效果。没有建立合理的审批程序,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能够参照和执行。
三、我国中小企业内控制度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岗位设置
由于岗位设置不够严谨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秩序混乱、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管理脱节。究其根本是因为企业从最初的人员招聘就没有将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人员部门管理系统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公司人员的岗位专业素养不够,与其它岗位的区分度不够,导致处于内控制度中重要岗位的人员专业性不强,无法完成该岗位本应该达到的目标,从而导致企业中岗位的牵制性不强。
(二)管理方面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单位管理缺乏相互监督,各职能部门之间权责不够分明,领导制作风盛行,重大决策由领导一人掌握,所以即使制定了相应的内控制度,也无法有效执行。企业内部出现“一人多岗”的现象较为普遍,表明仍有不少企业并未严格遵循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去依法实施内控行为。先不将此上升到违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层面上,因为这在企业内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上就不符合标准,约束性更是欠缺,由此便产生了一系列违规现象,如随意记账、账目混乱、手续不清、财产虚报、会计机构及人员设置不规范等。上至企业高层管理者,下至企业普通员工都没有切实制度中写明的应履行的义务,企业内部管理混乱。
(三)信息沟通
真正有效的信息沟通不仅仅指信息的传递,更多的是信息传达双方的理解是否到位,这就要求信息的发出部门表达清楚到位,信息接收部门准确理解,这样的话,传递才达到了真正的目的。信息的反馈不及时也是久而久之酿成沟通渠道障碍的一大原因。上级没能理解到下属机构反馈的问题所在,没能对制度作出响应和修正。整个企业,上至领导层和管理者,下至执行者和普通职工,他们都没有将建立起高效便利的信息沟通机制作为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来实践,由于从主观上就缺乏最基本的重视程度,因此他们在实践工作中都只是一味地追求企业的经济利润,而不会认真处理信息沟通的相关问题。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势也是导致信息沟通问题的症结所在。
(四)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问题存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领导者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识不够强烈,整个企业的规章制度中没有一个针对违反者的强有力的惩罚系统,导致企业上下对监督机制的概念性不强。加上岗位设置的原因,监督岗位没有专人负责,使得本来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主要措施
(一)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下一步将进行的具体行动和经济业务,进而影响到企业内控制度切实实施的效率和效果;而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与否常常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内控制度能否有效地执行。一套完备有效的内控制度的首要目标和基础目标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控制能力,而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对关键岗位的人员招聘、选拔和配备,对员工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训,从而保证企业所有员工的整体素质能够维持在一个统一的高标准上。
(二)科学选择管理组织机构
企业可依据经营权和所有权彼此分离又相互制衡的原则,优化自身的管理组织机构,而尽可能地去避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产生交叉任职的现象,寻找方案以降低该现象的产出机率对于各中小企业科学选择管理组织机构而言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切实做到让高层管理者在权责上做到相互制衡,以真正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逐步建立民主透明的决策程序、严格高效的执行程序和真实有效的监督程序。另一方面,各中小企业必须摈弃在组织机构上原有的传统理念,以促进整个企业组织结构朝着扁平化、开放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对组织中的各个组织职能部门进行重新整合,其中职能重复的部门,应当合并,以简化和优化组织,减少不必要的程序,提高管理效率。
(三)完善企业内部沟通机制
建立健全基本的信息与沟通程序并将其有效地传达至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是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一步。其中,开拓一条灵活畅通的沟通渠道又是这“重要一步”的关键环节。在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这套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应该承受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员工和管理层、领导层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尽量利用现有的信息共享平臺,收集有用信息,真正地做到信息沟通畅通有效。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全体员工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企业和组织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和担任的职责。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体系
众所周知,一个健康的企业所配备的监督体系基本框架涵盖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不同过程的监督工作,在这三个紧密衔接但又完全不同的阶段内所实施的监督行为也是各具特色,由此构成了一套完善严密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其中,以预测风险和风险评估为主要目的的事前监督,是这套有效的监控体系的基础。审计监督的核心是事中监督,它包括了审计部门对企业各部门日常活动和经济业务的跟踪审计,以及对每一笔经济和会计业务的核算工作。企业应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周期性的审查制度,定期查岗,定期反馈,将内控制度中的审计制度落到实处,这是事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