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思潮的本质及应对

2020-09-22 09:52谢永萍徐晓君
学理论·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本质治理全球化

谢永萍 徐晓君

摘 要:由资本主义引导的全球化进程为世界各国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难以调和的社会矛盾,由此滋生的逆全球化思潮在各种主体力量的推动下不断呈现蔓延之势。逆全球化思潮的本质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片面地将全球化的消极后果概括为全球化,同时被各国政治集团所利用以转嫁国内社会矛盾或获得政治利益、还被个别发达国家用作破除全球化旧秩序重建全球化新秩序的一种手段。世界各国应理性地看待全球化问题,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积极推进多边主义,以更完善的国际治理体系推进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逆全球化思潮;全球化;本质;治理

中图分类号:D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9-0044-03

在人民论坛评选出的“2019年十大社会思潮”中,逆全球化思潮位列榜首,是当今国际社会最受关注和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同时与位列第二、三位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密切相关并有融合趋势,企图通过切断全球化的联系来消除全球化的负面影响[1]。这种情况应该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加以深入研究以寻求消解之道,防止极端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和对全球化发展的阻碍。首先要透过纷繁杂乱的社会表象来认识逆全球化思潮的本质,然后有针对性地探讨其消解、应对之道,为全球化的良性发展贡献可供参考的借鉴方案。

一、逆全球化思潮的含义、主体力量

逆全球化思潮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其伴随着全球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与萧条的周期性早就存在,只是在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中才逐渐凸显出来,日渐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逆全球化思潮之所以成为当今备受关注和影响广泛的社会思潮,不仅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更具有日益强大的主体力量。那么,逆全球化思潮到底是什么?又是谁在支持和推动着逆全球化思潮的日益兴起?这是首先应该弄清楚的关键问题,对于进一步认识逆全球化思潮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逆全球化思潮的含义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推动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同时也将自身推广至全世界,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全球化发展,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也将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带入全球化之中、带入到处于全球化中的世界各民族国家之中,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民众的正常生活,促使逆全球化思潮获得广泛的民众支持。因此,逆全球化与全球化相伴而生,既对立又统一。全球化一方面指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一方面指政治上对各种要素自由流动的支持和推动过程;与之相反,逆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国际间自由流动的倒退或停滞,也指政治上对这一进程的禁止或阻断[2],而逆全球化思潮正是反对全球化、拥护逆全球化的声音和行动的集合。

2.逆全球化思潮的主体力量

首先是全球化过程中利益受损的国家和民众。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繁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国家和有些民众未能跟上全球化发展变化,逐渐在全球化中丧失利益,与既得利益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他们被边缘化、被孤立化,成为全球化中利益受损的一方,而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恶化,他们出于对现实窘迫状况的反抗,成为逆全球化思潮的重要主体力量。其次是西方各国当权者。他们无力解决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就将责任推给全球化企图转嫁社会矛盾,成为逆全球化思潮不容忽视的主体力量。然后是西方右翼民粹政党。底层民众将社会的不平等、就业的不稳定、财富的悬殊差异都归咎为精英政治;他们反对精英、继而反对精英引导的政治经济体制、反对全球化,而右翼民粹政党为了获取政治目的而直接宣称反对全球化正是迎合了底层民众的需求[3]。最后是在全球化中优势渐退的欧美发达国家。随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绝对优势受到了极大影响和威胁,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长速度缓慢,难以继续维持其在全球化中的霸权地位,所以寄希望于推翻现有全球化秩序重建新的全球化秩序,成为逆全球化思潮中的又一重要主体力量。

二、逆全球化思潮的本质

逆全球化思潮生长于全球化中,是明确宣称反对全球化的社会思潮,但其并未明确否定全球化为人类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也就是说,逆全球化思潮真正反对的,是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消极结果,并不是反对全球化这件事,只是以消极结果概括了全球化[4]。而且逆全球化思潮之所以成为2019年最值得关注的社会思潮,不仅仅是因为民众的呼声高涨,还有右翼民粹政党为谋取政治利益而做出的迎合、利用之举,更多的是西方各国无力唤醒经济复苏、无力继续掌控全球化局势而做出的转嫁社会矛盾之举,并企图撕毁旧秩序重构新秩序,以期继续主宰全球利益分配。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逆全球化思潮必将归结于它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危害性和暂时性。

1.逆全球化思潮是全球化“输家”对全球化消极后果的强烈反抗

全球化自产生以来,就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入,期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残酷,由此在国家之间出现了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在各个国家内部出现了富裕的优势群体和贫困的弱势群体,这些在全球化中不断丧失权利及利益的国家和群体显然成为全球化进程的“输家”。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各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业率攀升现象,美国的总失业率从2008年的5.78%突升至2009年的9.27%,直到2016年才恢复到4%~5%的水平,而欧洲的法国2015年达到最高值10.36%、意大利和希腊至今仍在10%以上。另外据乐施会2019年1月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最富有的26位富豪的财富几乎相当于全球最贫困的38亿人(全球一半人口)的财富之和。落后国家对于融入全球化进程的无望、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无望,弱势群体对不平等社会的痛恨、对失业及贫困的痛恨,这些负面情绪都集中在了全球化消极后果之上,全球化“输家”们無力解决,被迫将自身的苦难同全球化划上了等号。

2.逆全球化思潮是各国应对国内矛盾的缓兵之计

全球化作用的两面性自始就有,它的积极一面缔造了欧美国家的繁荣盛世,它的消极一面也给各个国家的社会治理增添了极大的难度。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运动经历了冷战后近三十年的繁荣发展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进入萧条低迷期,各国经济增长困难,加上负债缠身,严重影响着国内民众福利水平的保障。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当前的政府负债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7.54%,法国为98.68%,英国为84.42%,意大利为134.13%,越来越沉重的债务负担和遥遥无期的经济低迷,令各国政府更加无力解决国内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于是纷纷将问题归结为全球化,并将各项政策倾向于“从强调释放市场力量的新自由主义范式向主张社会保护转变”[5],以各种贸易保护政策作为解决国内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灵丹妙药,以此来平息国内民众对于突出社会问题的强烈不满、对于政府机构无力解决问题的强烈不满,引导民众将对内的不满转向对外,转向全球化,从而达到缓解和转移国内社会矛盾的目的。

3.逆全球化思潮是右翼民粹政党追逐政治利益的工具

在欧洲不断崛起的右翼民粹政党与欧洲内部的全球化“输家”有着极其微妙的联系,这部分全球化“输家”是指生活在社会最底端,遭受着失业、贫困长期困扰的底层民众。他们一方面反对“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不断增加的大量失业以及相对的边缘化趋势”;另一方面反对“主流政党和精英没有能力和意愿有效应对这些过程”[3]。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随着欧洲难民危机的蔓延,这种反对情绪愈加强烈。右翼民粹政党正是掌握了底层民众的这种利益诉求,并结合欧洲各国的选举规则,通过制定反对贸易自由化、反对欧洲一体化、反对移民的竞选方案来迎合底层民众的诉求和需要,目的就是在竞选中赢得更多票数从而获得竞选成功。波兰的法律与正义党以及匈牙利的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已经以此方式获得成功、成为国内的执政党,而意大利的五星运动、德国的另类选择党、法国的国民阵线、英国的独立党等右翼民粹政党也都正在利用逆全球化思潮来吸引更多的票选[6]。

4.逆全球化思潮是欧美发达国家企图破“旧”立“新”的手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又创新低,仅有3%,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经济增长都低于世界水平,而且这种低于世界水平的现状已经持续数年。反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虽然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一直以高于世界水平的速度在稳步运行。“资本主义为了追逐利益能建立世界自由贸易体系,也能全面否定其存在的价值。”[7]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作为曾经积极的全球化倡导者,逐步在全球化的绝对优势占有中出现衰退,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霸权地位有了现实的挑战,加之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缓慢而美国当局又没有有效地应对之策,最终使美国等发达国家寄希望于逆全球化,企图利用逆全球化思潮来打破旧的全球化秩序,重新建立一个能够继续保持其绝对优势的新的全球化。

三、逆全球化思潮的消解、应对之道

逆全球化思潮的本质充分暴露了欧美国家对于全球化所持有的“功利态度:当经济全球化符合本国意志时就极力推动;一旦经济全球化不利于本国利益,则固守狭隘民族主义”[8]。欧美国家各种政治势力对逆全球化思潮的反复利用,严重阻碍着全球化的良性发展。当今世界形势千变万化,但全球化仍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主流方向,它促进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任何以个体利益为由企图阻断全球化发展甚至逆转全球化方向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面对全球化带来的诸多问题,逆全球化显然不是解决之道,世界各国应该迎难而上,着力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以寻求社会稳定,并致力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以稳妥应对国际和国内的各种风云突变。中国作为积极倡导全球化的国家,为全球化治理提供了许多非常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意在凝聚多边主义共识,改善国际治理体系,为全球化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1.正确认识并着力化解全球化进程中的消极后果

全球化发展既具有促进繁荣的积极一面,也存在着由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消极一面,世界各国对此应有全面的、客观的、正确的认识,既不能一味地追求发展而置其消极后果于不顾,更不能因其消极后果而否定其积极成果,而是要在巩固和发展其积极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关注并化解其消极后果对底层民众的生活造成的困扰。以美国为例,特朗普执政后施行了一系列逆全球化政策:以保护本国为名的贸易保护政策实则将加重国民的生活负担,以刺激产业回流、增加就业为名的减税政策实则将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社会状态更加畸形,使已经负债累累的美国更加难以为继[9]。世界各国应以此为鉴并“对症下药”:首先,各国要有行之有效的民众诉求表达机制,充分听取底层民众的真实诉求,了解其现实生存状况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而不是让民众诉求无处表达从而寄希望于极端行为。其次,各国在参与全球化投资决策时应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比例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努力做好民生保障。最后,贫富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除了要继续致力于本国经济总量的提高,也要努力构建公平合理的财富分配机制,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利益分配的关系。

2.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全球化局势

失业、贫富差距等问题是全球化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共性问题,世界各国在一定的程度上普遍存在。此类共性问题固然可以通过相关举措加以缓解或者解决,但实际效果却取决于各个国家自身的治理能力。同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绝不是长远之计,也是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化局势的,归根结底考验的还是各个国家的治理能力。一国的治理能力不仅关乎其经济繁荣,更加关乎主权安全和社会稳定;不仅关乎国内诸多问题的有序、有效解决,更加关乎国际问题的及时、合理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重创,至今世界经济增长依然缓慢。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同时,有些国家能够及时适当地做出战略调整抵挡住了这场危机的侵蚀,有些国家却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而迟迟找不到新的出路,并被危机中的各种国内社会问题所困,顿时手足无措甚至出现了“病急乱投医”的现象。事实证明,高水平的国家治理能力有助于国家在危机来临时能够及时正确地应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世界局势的判断,各国的发展应该以高水平的治理能力這一“不变”来应对世界局势这一“万变”。

3.中国方案凝聚多边主义共识,倡导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面对国际上逆全球化思潮持续蔓延的影响,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致力于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0]。面对全球治理危机问题,中国积极予以回应、贡献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10]。全球治理危机的产生是全球利益格局纷争及变化的结果,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全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强调的全人类的利益与共、命运与共,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旗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1]。“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作为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为全球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力印证。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不断地凝聚着多边主义的共识,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有力参考,为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指引了方向。

四、结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12]逆全球化思潮固然会随着全球化再一次的繁荣及世界历史的前进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可全球化负面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将会不断升级。各国应正视全球化消极后果并积极予以有效应对,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积极参与多边机制,共同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同时也应牢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矛盾特性,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引导全球化发展方向,防止逆全球化思潮卷土重来。

参考文献:

[1]2019年十大社会思潮[J].人民论坛,2019(35):10-11.

[2]孙伊然.逆全球化的根源与中国的应对选择[J].浙江学刊,2017(5):5-15,2.

[3]郑春荣.欧盟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原因与表现[J].国际展望,2017,9(1):34-51,145-146.

[4]刘金源,王雪松.欧洲反全球化思潮:根源、走向及应对[J].国际论坛,2018,20(1):27-33,80.

[5]杨平.逆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历史逻辑及未来趋势[J].文化纵横,2019(4):28-38,142.

[6]廖晓明,刘晓锋.当今世界逆全球化倾向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J].长白学刊,2018(2):28-37.

[7]高杨.逆全球化的实质与应对之策[J].人民论坛,2019(14):42-43.

[8]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J].红旗文稿,2018(3):32-34.

[9]徐宏潇,赵硕刚.特朗普政府“逆全球化”:动向、根源、前景及应对[J].经济问题,2019(2):13-18.

[10]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J].中国翻译,2017,38(2):126-127.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

[12]习近平.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创繁荣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19-06-08(2).

收稿日期:2020-03-16

作者简介:谢永萍(1969-),女,新疆喀什人,副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徐晓君(1985-),女,新疆喀什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本质治理全球化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放缩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