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水体非透明习语认知对比分析

2020-09-22 08:42:32霞,王
关键词:透明性字面习语

栗 霞,王 蓉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水体非透明习语认知对比分析

栗 霞,王 蓉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习语的非透明性意指习语意义与其成分的字面之意无直接关系,包含了复杂的认知形式。此外,有关水体的习语是英汉语言学习的精华,蕴藏的隐/转喻表达不可胜数。根据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成分分析法,激发认知形成的描述性与解释性的补充与构建英汉水体习语认知机制的异同分析,进行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水体非透明习语对比研究。既有助于了解认知形成过程,反应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又为获得有关习语和认知语言学的知识开拓新道路。

水体非透明习语;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对比分析

英国四面环水,不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还留下数不胜数的习语、警句及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等。在中国人看来,“水养物不穷”。先民为了生存,必须族聚于近水之处,在水的哺育下创造着自己的文化,衍生出浩如烟海的习语。本文以水体词鱼和龙为源域,基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对水体非透明习语进行对比研究,凭借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对其进行量化分析,试图揭示习语表达的认知规律,从而拓宽习语隐喻研究的视野。

一、非透明习语的研究

习语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习用的词组或短句,结构相对固定、形式简单、意义深刻。其非透明性指习语意义与组成成分的字面之意无直接关系。纵观习语的国内外研究,不同学者侧重点各异。Smith[1]、Hockett[2]、Katz and Postal[3]、王德春[4]、Fernando[5]、平洪、张国扬[6]、汪榕培[7]注重研究习语的分类和特点;向光忠[8]、马国凡[9]从功能的维度分析习语;史式[10]、李玉平[11]关注习语的形成及其来源;张若兰[12]、谭卫国[13]侧重于文化与习语的关系、习语的翻译及汉英习语对比分析的视角。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Lakoff[14]、Gibbs[15]、Kövecses and Szabó[16]、陈道明[17]、张辉[18]、王文斌、姚俊[19]、李四清[20]、Langlotz[21]基于宏观角度研究习语;国内众多研究者对习语的非透明性进行了多侧面多维度的分析,如徐盛桓[22]、黄曼[23]、余莉莉[24]、申奥、梅德明[25]29-34等。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习语的非透明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从习语的认知和识解视角进行剖析。

二、概念隐喻及概念转喻与习语的研究

Lakoff和Johnson[26]指出,在隐喻结构中,通过人类大脑的联想构建其相似性,将两个看似不相同甚至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随后,他们进一步提出,隐喻联结了不同的概念域,在这些概念域中,抽象的目标域(A)被理解为具体的域,即源域(B)。隐喻是一种双域映射或投射,即源域的结构映射(或投射)到目标域(Lakoff)[27],在映射源域的同时目标域接收映射。映射是从(A)到(B)的一种结构投射。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认识到概念转喻是基于“临近性原则”来实现认知映射的(Radden&Kövecses)[28]。他们根据理想认知模型(ICM)中跨域的关系提出了转喻的分类: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并将同一理想认知模型中的关系分为61种。例如事物和部分理想认知模型中的部分代整体:英格兰代英国;另如范畴和成员理想认知模型中的范畴成员代范畴:阿司匹林代任何镇痛药;再如行为理想认知模型中的行为代结果:生产代产品等。总而言之,概念转喻是同一域内基于临近性的映射。

闫晓鹏[29]、程超轶[30]、宋梅梅[31]从微观角度对习语进行研究,闫晓鹏基于“马”的习语对比汉英文化,作者指出,汉语中有关“马”的习语主要用于正式场合,以褒义词为主。相反,英语中“马”的习语使用范围更广,多与赛马运动相关,用在非正式场合,以告诫批判为主。程超轶侧重用概念转喻理论对中英身体部位习语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英汉习语中存在大量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习语,认知原则在阐发概念转喻时具有较大作用,而交际原则中的明晰性原则是解释转喻理据矛盾的有力支撑,相关性原则提倡在诠释习语时将文化考虑在内。宋梅梅以概念隐/转喻理论为理论支撑,对英汉服饰习语的认知形成做了对比分析,并阐释了英汉服装习语产生的异同并剖析成因。研究发现,中西方存在共有的哲学体验产生了相似的英汉服饰习语,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认知模式。

三、研究方法

(一)语料库研究

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定性的数据收集。首先,英文语料来自于兰卡斯特大学提供的CQPweb at Lancaster中的BNC(XML edition)[32]平衡语料库,在选取1985—1993年英式英语的内容,排除口语语料及其它无关体裁的文本后,文本类型与中文语料库基本一致,时间跨度为9年,库容达30 006 527字;中文语料来源于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LCMC)[33]、许家金创立的ToRCH2009[34]和ToRCH2014[35]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三者同属布朗家族平衡语料库,其中包括1991年、2009年和2014出版的语料,分为新闻(Press)、通用(General)、学术(Learned)、小说(Fiction)4大体裁,库容3 317 469字。其次,获取英汉语料后,进行隐喻识别,聚集在词汇层面,采用人工识别的方式。本文根据Steen[36]的方法进行隐喻识别。在英文语料库中,将源域词“fish”“dragon”当作索引词并找寻搭配词,对与其有关的隐喻性习语进行穷尽式列表并罗列词频;同样,中文语料库的检索工具选用由Brezina、Timperley和McEnery[37]研发的Lancs Box v 4.5,提取源域词汇“鱼”“龙”,把其作为索引词在数据库中检索,筛选出成语并列出与之相关的隐/转喻词目,最终得出词频。

(二)语义成分分析法

关于习语意义的非透明性,本文借鉴Langlotz[21]109-110横组合与纵聚合的方式分析。他从纵聚合的角度研究了构成习语形式的可分析性,从横组合的角度分析了扩充习语意义的认知投射和理据。其中,字母(A,B)指代习语的组成成分在字典里的字面之意,字母C指代习语所指的字面之意,C=A∩B表示习语的字面之意与其组成成分字面之意之间的关联;(α,β)代表习语的组成成分在字典中的暗含之意,γ代表习语所指的修辞之意,故γ=α∩β意指习语的修辞之意与其组成成分的暗含之意间的联系。此外,公式表达式的意义值用“[+]”表示,所以,据[+C]=[+A]∩[+B],[+γ]=[+α]∩[+β]可以清晰地看出习语的字面之意和修辞之意的关系。从而英汉习语的非透明性用公式表达为[+γ]≠[+C],故[+γ]≠[+A]∩[+B],[+α]∩[+β]≠ [+A]∩[+B]。可以说,习语所指的修辞之意不等于组成成分字面之意的和,习语组成成分的暗含之意不等于习语组成成分的字面之意。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对非透明习语进行探究:其一、用纵聚合的角度研讨非透明习语,凭借《成语大词典》[38]《牛津英语习语词典》[39]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40]进行描述性与解释性补充,解析习语组成成分的字面之意及其修辞之意的关联;其二、依照横组合的角度探求习语的认知形成,展现从习语组成成分的字面之意到其修辞之意的认知机制。

四、英汉水体非透明习语的概念隐喻认知形成

(一)水体到人类事务的映射

1.目标域是品质属性

(1) big fish: an important person大人物,要人;大腕[40]32

英语习语“big fish”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大人物”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大人物]≠[+大的]∩[+鱼]。

(2)a big fish in a small pool: someone who is important in or who has influence over a very small area 小地方的要人[39]969

英语习语“a big fish in a small pool”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小地方的要人”,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小地方的要人]≠[+一个]∩[+大的]∩[+鱼]∩[+在一个小塘中]。

(3) cold fish: a person who shows little or no emotion, or is unfriendly, reserved, ect. 冷冰冰的家伙;不动感情的人[40]77

英语习语“cold fish”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冷冰冰的家伙”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冷冰冰的家伙]≠[+冷的]∩[+鱼]。

(4)odd/queer fish: a strange person怪人[40]157

英语习语“odd fish”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怪人”,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怪人]≠[+奇特的]∩[+鱼]。

(5)poor fish: a person who is not very bright可怜虫(8)

英语习语“poor fish”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可怜虫”,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可怜虫]≠[+贫穷的]∩[+鱼]。

(6)a dragon: fierce person, especially a woman 悍妇[39]757

英语习语“a dragon”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悍妇”,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悍妇]≠[+一条]∩[+龙]。

(7)old dragon: devil魔鬼(9)

英语习语“old dragon”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魔鬼”,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魔鬼]≠[+不年轻的]∩[+龙]。

表1 “目标域是品质属性”概念隐喻统计结果

人们一般用“大的”“冷冰冰的”“奇怪的”“可怜的”“老的”形容词描述人,然而,以上习语中,这些词用来修饰水体生物,即“鱼”“龙”,也就是说,人的品质与“鱼”“龙”相似,基于这些相似性,水体生物的特征映射到人身上,体现的认知形成主要是“人是水体生物”这一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从表1不难看出,英语语料库中有大量的习语描写人,且“big fish”“a dragon”“odd/queer fish”等隐喻频数较多,其他相对较少。这些习语本质上是隐喻性的,且大多含消极意义,用来评判他人,表达人们的态度。

2. 目标域是技能

swim like a fish: someone does well in swimming识水性(10)

英语习语“swim like a fish”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识水性”,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识水性]≠[+游泳]∩[+像一条鱼]。

表2 “目标域是技能”概念隐喻统计结果

同样,这里也运用了概念隐喻“人是水体生物”。鱼在水中的生存状态即是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再通过鱼“水性好”的特征投射到人“擅长游泳”的技能这一目标域上,从而得出“someone does well in swimming”的认知形成。表2显示了在涉及到“swim like a fish”的文本中,都蕴含了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

3. 目标域是情境或状态

(1)a.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a person who feels uncomfortable or embarrassed in unfamiliar surroundings 不得其所的人;不适应陌生环境的人[40]157

英语习语“like a fish out of water”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不得其所的人”,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不得其所的人]≠[+像一条鱼]∩[+离开水里]。

b .鱼死网破:比喻同归于尽[38]1363。

汉语习语“鱼死网破”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同归于尽”,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同归于尽]≠[+鱼]∩[+失去生命]∩[+鱼网]∩[+由于受损而不完整]。

c.葬身鱼腹:指淹死在水中[38]1387。

汉语习语“葬身鱼腹”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淹死在水中”,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淹死在水中]≠[+埋葬]∩[+身体]∩[+在鱼的肚子里]。

d.如鱼得水:比喻有所凭借,找到了依靠。或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合的人或适合于自己的环境[38]910。

汉语习语“如鱼得水”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有所凭借”,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有所凭借]≠[+好像]∩[+鱼]∩[+得到]∩[+水]。

e.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无端遭牵连而受到祸害[38]187-188。

汉语习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无端遭牵连而受到祸害”,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无端遭牵连而受到祸害]≠[+城门]∩[+发生火灾]∩[+祸害到]∩[+护城河的鱼]。

f.群龙无首:比喻一群人中没有领头的人[38]875。

汉语习语“群龙无首”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一群人中没有领头的人”,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一群人中没有领头的人]≠[+一群龙]∩[+没有]∩[+头]。

g.望子成龙:希望儿子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38]1107。

汉语习语“望子成龙”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希望儿子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希望儿子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希望]∩[+儿子]∩[+成为]∩[+龙]。

h.生龙活虎:形容富有生气,充满活力。也形容矫健活泼[38]956。

汉语习语“生龙活虎”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矫健活泼”,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矫健活泼]≠[+有生命力的]∩[+龙][+生动活泼的]∩[+老虎]。

表3 “目标域是人的情境或状态”概念隐喻统计结果

在这些习语中,“鱼”“龙”作为具体可见的事物,用来描述人抽象的情境状态。在概念隐喻中,具体事物往往是源域,抽象事物是目标域。作为源域的鱼龙映射到目标域——人不同的情境状态。换言之,它在这些习语中,“鱼”“龙”作为具体可见的事物,用来描述人抽象的情境状态。在概念隐喻中,具体事物往往是源域,抽象事物是目标域。作为源泉域的鱼龙映射到目标域——人不同的情境状态。换言之,它是水的概念隐喻,从而形成上述习语意义。根据表3数据显示,汉语语料库中用“鱼”“龙”表示概念隐喻的习语占多数,积极意义和中性意义占大多数,而英语语料库少之又少,只出现了一个。

(2)a.来龙去脉:比喻人的来历或事物前后关联的线索[38]633。

汉语习语“来龙去脉”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人的来历或事物前后关联的线索”,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人的来历或事物前后关联的线索]≠[+龙头之所在]∩[+到]∩[+血脉]。

b.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非常繁华热闹[38]177。

汉语习语“车水马龙”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车马往来不绝,非常繁华热闹”,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车马往来不绝,非常繁华热闹]≠[+车]∩[+流水][+马]∩[+游龙]。

表4 “目标域是人类事物的情境或状态”概念隐喻统计结果

“鱼”“龙”还可以描述事物的情境或状态。这里源域鱼或龙映射到事物的情境或状态目标域。同样,它也是关于水体的概念隐喻。观察表4,“来龙去脉”“车水马龙”都来自汉语语料库,概念隐喻次数多,而英语语料库没有出现类似表达。

4. 目标域是行为

(1)have other fish to fry: have more important, interesting or useful things to do有更重要(或更有趣、更有用)的事要做[40]157

英语习语“have other fish to fry”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有]∩[+其他的鱼]∩[+要油煎]。

(2)drink like a fish: regularly drink to much alcohol(习惯性)饮酒过度,豪饮[40]117

英语习语“drink like a fish”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豪饮”,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豪饮]≠[+喝]∩[+像一条鱼]。

(3)chase the dragon: to smoke the drug吸食海洛因[40]403

英语习语“chase the dragon”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吸食海洛因”,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吸食海洛因]≠[+追捕]∩[+龙]。

(4)sow the dragon’s teeth: take action that is intended to prevent trouble, but which actually brings it about挑起纠纷(11)

英语习语“sow the dragon’s teeth”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挑起纠纷”,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挑起纠纷]≠[+播种]∩[+龙的牙]。

表5 “目标域是行为”概念隐喻统计结果

(5)鱼贯而入:像游鱼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地走进去[38]1362。

汉语习语“鱼贯而入”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像游鱼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地走进去”,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像游鱼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地走进去]≠[+鱼]∩[+连接]∩[+进入]。

(6)画龙点睛:比喻在写作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要旨,使之更为精辟传神,生动有力[38]483。

汉语习语“画龙点睛”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在写作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要旨,使之更为精辟传神,生动有力”,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在写作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要旨,使之更为精辟传神,生动有力]≠[+绘画]∩[+龙]∩[+用笔点上眼睛]。

水除了能够隐喻人或事的情境状态之外,还可以映射到人的行为,“chase the dragon”来自于神话或寓言对龙的描述,dragon能吞吐烟火,这与人吸食海洛因的情形颇为相似;“drink like a fish”被隐喻地解析为“豪饮(过度饮酒)”,如果像鱼喝水一样喝酒,人就会过度饮酒;“sow the dragon’s teeth”源自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勇士Cadmus屠龙后将龙牙种下,这些龙牙长出一群战士,他们互相厮杀,直至只剩下五个人才住手,“种龙牙”的具体行为和“挑起纠纷”这一抽象行为相似;“have other fish to fry”字面之意是有其它鱼要煎,投射到人的行为上就是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二者具有相似性;汉语习语“画龙点睛”这一和龙相关的动作投射到了人作文或者说话的行为上;同样,“鱼贯而入”隐喻的是人类有序进入一个地方的行为。从表5得出,“目标域是行为”的概念隐喻在英汉语料库都有出现,相比之下,英语中人们使用的次数更多,消极意义占多数。

(二)水体域间的映射

1.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 there are many other people or things that are as good as the one sb has failed to get 还有很多同样好的人(或物);天涯何处无芳草[40]157

英语习语“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天涯何处无芳草”,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天涯何处无芳草]≠[+还有很多]∩[+鱼]∩[+在海里]。

2.鱼龙混杂:比喻各色各样的人混在一起,成分复杂,好坏难分[38]1362。

汉语习语“鱼龙混杂”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各色各样的人混在一起,成分复杂,好坏难分”,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各色各样的人混在一起,成分复杂,好坏难分]≠[+鱼]∩[+龙]∩[+掺杂在一起]。

3.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38]1362-1363 。

汉语习语“鱼目混珠”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以假乱真”,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以假乱真]≠[+拿鱼的眼睛]∩[+蒙混]∩[+在珍珠里]。

4.混水摸鱼:比喻趁着混乱时机或故意制造混乱以捞取不正当的利益[38]500。

汉语习语“混水摸鱼”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趁着混乱时机或故意制造混乱以捞取不正当的利益”,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趁着混乱时机或故意制造混乱以捞取不正当的利益]≠[+浑浊的水里]∩[+用手探取]∩[+鱼]。

表6 “水体域间的映射”概念隐喻统计结果

“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中的“fish”指“可以爱的人或值得爱的人”,“sea”则是指“大千世界”;“鱼龙混杂”里的“鱼”和“龙”分别是“好人”和“坏人”;“鱼目混珠”中的“鱼目”和“珠”各指“劣质货”和”上等货”;“混水摸鱼”里的“混水”指“混乱的时机”,“鱼”是指“好处或利益”。人们将“sea”“鱼”“龙”等已知的事物相互映射,用来理解更深层意义的现象或事物——“大千世界”“好人”“坏人”等,属于概念隐喻中的结构隐喻。从表6可以发现,水体域间映射的概念隐喻更多出现在汉语中,以消极意义为主,而英语中出现的相应习语较少。

五、英汉水体非透明习语的概念转喻认知形成

(一)范畴和成员理想认知模型

1.鱼米之乡:泛指水产丰富的地方[38]1362。

汉语习语“鱼米之乡”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物产丰富的地方”,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物产丰富的地方]≠[+盛产鱼]∩[+米]∩[+的]∩[+某一地方]。

2.沉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极其美丽[38]180。

汉语习语“沉鱼落雁”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女子容貌极其美丽”,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女子容貌极其美丽]≠[+鱼在水里往下落]∩[+飞雁降落]。

表7 “成员代范畴”概念转喻统计结果

以上非透明习语均为范畴和成员理想认知模型中的“成员代范畴”,“鱼米之乡”中“鱼”是指水产,“米”指“稻米”,现统指物产;“沉鱼落雁”里的“沉鱼”“落雁”分别指“西施”“王昭君”,现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两个习语都属于从范畴成员到范畴的映射,且均含积极意义。

(二)行为理想认知模型

1.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做事达不到目的[38]1374。

汉语习语“缘木求鱼”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方向或方法不对,做事达不到目的”,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方向或方法不对,做事达不到目的]≠[+沿着]∩[+树]∩[+寻求]∩[+鱼]。

2.临渊羡鱼:比喻有欲望想得到某种东西,但却没有实际行动[38]669。

汉语习语“临渊羡鱼”的非透明性表现为习语意义“有欲望想得到某种东西,但却没有实际行动”,不等于字面之意的和,用公式表达为:[+有欲望想得到某种东西,但却没有实际行动]≠[+面临]∩[+深水潭]∩[+因喜爱而希望得到]∩[+鱼]。

表8 “动作代结果”概念转喻统计结果

“缘木求鱼”“临渊羡鱼”分别是行为动词“缘”“临”和结果动词“求”“羡”的结合,能清楚地反映概念转喻“动作代结果”认知机制,这两个成语都含消极意义。

六、英汉水体非透明习语的异同

英汉水体非透明习语都有以下概念隐喻:“水体到情境或状态的映射”“水体到行为的映射”“水体域间的映射”。探究其成因,首要讨论的应是体验哲学,其核心思想是人类的概念、推理和语言都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认知。Yu[41]认为,“身体经验”或“经验”是指人们的身体机能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我们的知识是由这些相互作用产生的。人类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加工过程来自身体经验,尤其是来自感觉运动系统的经验。最基本的形式是对身体部位的感知,即认知最终是身体的体验。因此,人类通过身体来认识理解抽象事物,用经验获得对事物的认识。由于英汉民族对水体相关的事物——“鱼”“龙”有着相似的生活体验、概念体系和认知模式,故出现了许多认知机制相似的水体习语。许多涉及水体的习语中,鱼和龙是水体生态文化中出现频率居首的词汇,特别是鱼,不仅是水生态中最多的物种,还是近水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来源,可供人类饮食、捕捞、养殖、观赏,人们每每通过隐喻为其赋予其它语义,如把鱼的情境状态投射到人的情境状态这一概念域中;将“处理鱼的事务是处理人类事务”概念隐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如成语“鱼贯而入”和英语习语“have other fish to fry”;英汉关于龙的习语大都来自神话故事,西方人把杀死龙当做高尚的行为和王者风范,产生了如“chase the dragon”“sow the dragon’s teeth”等的习语,体现了“处理龙的事物是处理人类食物”这一概念隐喻。汉语中关于龙的神话故事亦不在少数,例如“画龙点睛”,中华民族将这一与龙相关的动作投射到了人写作或者讲话的行为上;同样,英汉民族用水体域间的相互映射更加清晰地认知人类深层意义的现象或事物。总之,英汉水体非透明习语的共性源自共同的体验认知观。

从隐喻的角度看,概念隐喻水体到人类事务映射中的“目标域是品质属性”“目标域是技能”多出现在英语非透明习语中;从转喻角度出发,概念转喻范畴和成员理想认知模型中的“成员代范畴”,行为理想认知模型中的“动作代结果”都来自汉语语料库,在英文语料库中很难找到。由于英语水体习语受特定的历史背景、水文化语境的影响,常常被打上历史文化的烙印。捕鱼业是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是捕鱼大国之一,捕鱼业对促进英国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工业革命之前,靠捕鱼为生的人口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故英语中不少水体非透明习语来自捕鱼业,并具有英民族独特的文化印记。与鱼相关的习语隐喻表达来自于生产实践中,人们在捕鱼过程中通过长期对鱼类的观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鱼的品质属性投射到人类本身,或将鱼“水性好”映射到人“水性好”这一技能,挖掘出其隐含意义,用以评判他人。此外,在英民族的认知体系中,龙是邪恶的象征,是遭人厌恶和鄙夷的极具破坏力的生物,所以英语水体习语对鱼和龙的隐喻注重对品质和技能的描写,产生了概念隐喻水体到人类事务映射中“目标域是品质属性”“目标域是技能”的习语,多数为贬义。而中华民族深受农耕文化的陶染,汉语中与捕鱼有关的成语寥若晨星,且仅有的一部分也与传说和典故相关,但大多是褒义词,用来转喻容貌美丽的人或美好的事物,如“沉鱼落雁”;“临渊羡鱼”“缘木求鱼”体现了行为理想认知模型中的“动作代结果”。此外,中国龙大体上为正面、高贵的形象,因而汉语水体非透明习语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结语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体非透明习语是语言学习的精华,值得人们探索和研究,其意义源于人类水上生活、生产的经历和经验,是人类概念系统的产物,其含义是合理的。通过对英汉水体非透明习语的概念隐/转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汉民族在与水有关事物的概念隐/转喻上既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相似处在于英汉民族对与水体有关的事物有着相似的生活体验、概念体系和认知模式;差异处在于英汉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对水开发能力等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水文化,从而产生不同意义的水体习语。当广泛而深刻的水文化与英汉习语联系在一起时,隐/转喻现象更加普遍,孕育出百般认知机制的水体习语。

注释:

(1)参见http://www.yiym.com/poor-fish,可用作名词,尤指处于逆境的受害者。

(2)参见https://www.hujiang.com/ciku/the_old_ dragon/,撒旦,魔鬼。

(3)参见http://odict.net/swim/,识水性,像鱼一样擅长游泳。

(4)参见http://odict.net/sow/,挑起纠纷。

[1]Smith, L. P.[M]. London: Constable, 1925.

[2]Hockett, C. F.[M]. New York: Macmillan, 1958.

[3]Katz, J. J. & Postal, P. The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of Idioms and Sentences Containing Them[J]. In MIT Research Laboratory of Electronics Quarterly Progress Report, 1963 (70): 275-82.

[4]王德春.修辞学探索[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

[5]Fernando, C.[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6]平洪, 张国扬.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7]汪榕培. 英语词汇学研究[M].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8]向光忠. 成语概说[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85.

[9]马国凡. 成语[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5.

[10]史式. 汉语成语研究[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9.

[11]李玉平. 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源流[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12]张若兰. 英汉习语的特点及其文化差异[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2): 90-92.

[13]谭卫国. 英语习语汉译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9(6): 128-132.

[14]Lakoff, G.[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15]Gibbs, R. W.[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6]Kövecses, Z. & Szabo, P. Idioms: a view from cognitive semantics[J]., 1996, (3): 326-355.

[17]陈道明.从习语的可分析性看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能力观[J].外国语,1998(6): 20-26.

[18]张辉.术语及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

[19]王文斌,姚俊.汉英隐喻习语 ICM 和 CB 的认知对比考察——以汉语的四字格隐喻习语为基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5):36-40.

[20]李四清.英汉成语中的隐喻模式及其隐喻机制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15-19.

[21]Langlotz, A. Idiomatic Creativity: A Cognitive- Linguistic Model of Idiom-Representation and Idiom- Variation in English[M].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2006.

[22]徐盛桓.隐喻建模: 同一性视域下非字面义表达研究

——以谐音词替代表达为例[J].外语教学,2017(1): 11-18.

[23]黄曼.构式视角下的汉英习语变异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3.

[24]余莉莉.中文熟语认知中的整体加工与成分加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14.

[25]申奥,梅德明.概念隐喻和转喻互动下非透明英语习语的认知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3): 29-34.

[26]Lakoff,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27]Lakoff,G.& Johnson,M.[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8]Radden,G.& Kövecses,Z.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A]. In Panther, K. U.& Radden, G. (Eds.)[J].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9: 17-60.

[29]闫晓鹏.基于语料库的中英马的习语对比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30]程超轶.基于概念转喻的英汉身体部位习语对比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曲阜:2017.

[31]宋梅梅.英汉服饰习语隐、转喻对比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7.

[32]Hardie, A.CQPweb-combining power,flexibility and usability in a corpus analysisto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12,(3):380-409.

[33]McEnery, A.& Z. Xiao. Lancaster Corpus of Mandarin Chinese. Published by the European Language Resources Association(Catalogue No.W0039) and the Oxford Text Archive(Catalogue No.2474)[DB/OL], 2003.

[34]许家金,ToRCH2009 Corpus[G].2014.

[35]许家金,ToRCH2014 Corpus[G].2017.

[36]Steen,G.,A. Dorst, J. Berenike, A. Kaal, T. Krennmayr & T. Pasma.[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10.

[37]Brezina,V.,Timperley,M., & McEnery,T.,#LancsBoxv. 4.x[EB/OL].Available at: http://corpora.lancs.ac. uk/lancsbox,2018.

[38]成语大词典编委会.成语大词典:彩色本[M].第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9]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英语习语词典(英汉双解版)[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0]英国培生教育有限公司.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英英·英汉双解[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

[41]Yu, N.[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8.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Waters Opaque Idioms: A Corpus-based Cognitive Perspective

LI Xia, WANG R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010080, Inner Mongolia)

The opaque idioms refer to the idioms whose meanings are directly unrelated to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ir components conducted by complex cognitive formation. Waters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tudy, which maintain innumerable metaphorical and metonymic expressions. Corpus-based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waters opaque idioms can be attained on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conceptual metonymy, the mode of componential analysis, the method of cognitive formation stimulated by descriptive and explanatory supplement and finally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ognitive mechanisms which actuate the comprehension of cognitive formation, reflect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display a new course to obtain the knowledge of idioms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s.

waters opaque idioms; conceptual metaphor; conceptual metonymy; contrastive analysis

2020-03-20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外语专项研究重点项目“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英语中动构式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YJG201912809)。

栗霞(1970- ),女,河北邢台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翻译;王蓉(1995- ),女,山西太原人,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H0-0

A

1004-4310(2020)04-0039-09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0.04.07

猜你喜欢
透明性字面习语
日本建筑师蛇形画廊展馆的透明性特征探析
设计(2022年8期)2022-05-25 05:27:44
透明性理论与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网络安全审查中的透明性研究*
通信技术(2018年4期)2018-05-05 07:30:04
别误会这些英语
数字在法语俚语中的使用
法语学习(2015年2期)2015-04-17 09:05:31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版权保护视频水印算法研究
软件导刊(2015年2期)2015-04-02 12:10:43
实用习语 话“鸟”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话“鸟”
海外英语(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