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稳定视角下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影响因素分析

2020-09-22 01:40张艺婧罗娟张凯丽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稳定型流动人口总数

张艺婧 罗娟 张凯丽

《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占总人口的18%。但是流动人口从事的职业多为工作不稳定、职业危险系数较高、工作环境较差的工作,这样势必会对流动人口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医疗保险可以有效规避流动人口的健康风险,而职业作为展现个人经济收益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对健康起到保障作用。以往学界的研究多从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2]、迁移特征[3]、经济收入[4]、工作环境[5]角度对其参保行为进行分析,较少有学者从职业稳定角度进行研究。不同职业类型的流动人口职业稳定性不同、工作环境不同、职业风险也不同,这些都会对流动人口参保有影响。本文基于职业稳定视角下,探讨不同职业类型对流动人口参保意愿的影响,并提出完善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的建议。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对数据进行筛选,选取年龄超过16岁、有收入来源以及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有工作的流动人口,同时剔除空白数据,最终得到165 772个样本。

1.2 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检验,对选取的变量进行样本描述。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职业类型是否会对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产生影响。

1.3 变量说明

1.3.1 因变量:因变量选取问卷问题 “是否参与医疗保险”,选项为“是”或“否”。

1.3.2 自变量:第一部分为流动人口基本特征。本文选取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社会特征、职业特征和迁移特征进行分析。个人特征中,变量选择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户口、婚姻状况进行观测。在社会特征中,选择定居意愿、是否有子女以及是否建立健康档案来观察是否影响流动人口的参保行为。在职业特征中,将职业类型、是否有劳动合同以及收入纳入分析框架中。在迁移特征中,主要选取迁移时间、迁移距离和流入地区这3类作为主要变量。第二部分为职业分类,根据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将流动人口的职业划分为10种。韩雪等[6]认为,从事建筑、制造及服务业的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声望较低,因而其就业稳定性较差。赵维珊等[7]认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专业技术水平越强,职业越稳定。基于大量文献梳理发现,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受教育程度高、工作收入高,职业稳定性强。建筑、制造及设备操作人员的非正规就业较多、工作强度较大、社会资本积累较少。经商商贩、服务业从业者的职业特点不稳定且易流动,这些职业的职业稳定性都较差。最后,农、林、牧、渔者和自由职业者的收入来源不稳定,职业稳定性最差。因此,本文将职业类型划分为4种:稳定型、较稳定型、离心型和强离心型,见表1。

表1 流动人口职业类型

2 回归分析

2.1 基本情况

基于流动人口数据,本研究纳入165 772个样本,其中男72 937名,占总数的48%,女79 325名,占总数的52%。在受教育程度上,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流动人口有28 364名,占人口总数的17%,初中学历有72 749名、高中学历有53 354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有11 304名,分别占总数的44%、32%和7%。农业户籍和已婚的流动人口占比数量较大,分别为总数的83%和81%。有定居意愿、有子女以及没有建立健康档案的流动人口分别为136 997名、115 935名和120 343名,占总数的83%、70%和73%。职业类型:在流动人口中,从事强离心型职业的人数为36 090名,占总数的22%。从事离心型职业的人数为83 453名,占总数的50%。从事较稳定型职业的人数为30 129名,占总数的18%。从事稳定型职业的人数为16 099名,占总数的10%。没有建立劳动合同的人数数量较大,占总数的70%。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34%,在2 000元~3 500元之间的占总数的25%,在3 500元以上的占总数的41%。流入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流动人口分别占总数的40%、17%、35%和8%。迁移时间在1年~5年、6年~10年、10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的占比分别为55%、37%和8%。此外,流动人口参加医疗保险率为91.85%。其中在个人特征中,女性、初中学历、拥有农业户口以及在婚的流动人口参保比例较高,分别为43%、40%、77%和76%;在社会特征中,有定居意愿、有子女和没有建立健康档案的流动人口参保比例较高,分别为76%、65%和66%;在职业特征中,从事离心型职业、没有建立劳动合同以及收入在3 500元以上的流动人口参保比例较高,分别为46%、63%和37%;在迁移特征中,流入到西部地区、迁移距离短和迁移时间少的流动人口参保比例较高,分别为37%、48%和51%。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的详情见表2。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社会特征、职业特征和迁移特征在是否参与医疗保险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个人特征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户籍可能对流动人口的参保有影响(均P<0.01)。社会特征、定居意愿、是否有子女以及是否建立健康档案可能对流动人口参保行为产生影响(均P<0.01)。职业类型、就业身份、劳动合同及收入水平可能是职业特征中影响流动人口参保的重要指标(均P<0.01)。在迁移特征中,流入地区、迁移距离和迁移时间可能会影响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均P<0.01)。见表2。

2.3 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3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个特征都对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有着显著影响。在个人特征中,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婚的流动人口参保率越高(均P<0.01)。由于农业户口要比非农业户口多一个新农合保险的选择,所以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参保率较高(P<0.01);在社会特征中,定居意愿强烈、有子女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的流动人口会更愿意参加医疗保险(均P<0.01);在职业特征中,职业类型、劳动合同和收入都会对参保有显著影响(均P<0.01),相较于从事不稳定职业,从事稳定职业的流动人口更容易参保。有着劳动合同和高收入的流动人口更愿意参加医疗保险;在迁移特征中,流入地区和迁移距离是流动人口参保的显著影响因素(均P<0.01)。流入到越发达的地区,流动人口更不容易参加医疗保险。迁移距离越短的流动人口,参保概率越大。

表3 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建立健康档案有利于促进流动人口参加医疗保险

本研究发现,建立健康档案的流动人口参保意愿要高于没有建立健康档案的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有助于流动人口清楚认识自身健康状况,提高健康意识。流动人口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素质会变差,患病的可能性也会增高[8]。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各个群体可以有效监督身体状况,合理利用医疗卫生服务。在2017年流动人口数据中,没有建立健康档案的流动人口占比较大,高达71%。因此,应提高政府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保证建立健康档案的人群全覆盖,服务全享受。大力宣传医疗卫生健康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意识,维护流动人口健康。

3.2 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意愿有着重要影响

本研究表明,初、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流动人口,相较于小学及以下的流动人口,参保意愿更强烈。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受教育程度越高,获得的知识越多,健康意识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知识的获取也更充分[9]。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流动人口收入、职业、迁移地区等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流动人口参与医疗保险的行为。可以看到2017年流动人口数据中,小学和初中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总数的61%。重视低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是提高医保参保率的重要方面。因此,应通过加强流动人口及子女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受教育程度;重视弱势教育群体,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增加人口资本存量,提高流动人口资本专用性。

3.3 流动人口参保意愿存在地域差异

2017年流动人口中,中西部地区参保率(48%)高于东部地区(37%)。分析认为,从迁入地区来看,中西部地区的流动人口参保意愿要高于东部地区,可能由于东部地区是人口主要流入地区,生活成本较高,经济负担较重[10]。而中西部地区是人口流出地区,良好的福利待遇政策吸引了劳动力的回流。除此之外,定居意愿越强烈的流动人口参保率越高。东部地区消费过高,定居成本过大,影响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流动人口多会选择生活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由于我国城市之间存在医疗保险转移接续的问题,迁移范围越小的流动人口更愿意参与医疗保险。因此,应合理规划中西部产业布局,加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吸引劳动力回流。同时,还应完善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制度,满足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提高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

3.4 职业因素是影响流动人口参保意愿的根本因素

本研究得出,在不同的职业类型中,越稳定的职业参保意愿越强烈。可能由于从事稳定型职业的流动人口所在的公司福利待遇较好,注重员工的健康状况,参保意识强烈。拥有劳动合同的流动人口,职业稳定性较强[11]。研究发现,没有劳动合同的流动人口占总数的70%。其次,职业对收入也起到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参保行为。收入高的流动人口,拥有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因此参与医疗保险的概率更高[12]。在强离心和离心型职业中,收入超过3 500元的为4.08%和44.56%。在较稳定型职业和稳定型职业中,收入超过3 500元的为54%和66%。可以看出,越不稳定的职业收入越低,参保率也就越低。在2017流动人口数据中发现,强离心型和离心型的流动人口占总数的72%,流动人口多从事不稳定、无劳动合同、收入较低的职业。因此,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应建立以职业为导向的技能培训体系,提供就业指导,有效提升职业技能,保障工作的稳定性[13]。企业应转变观念,提高对流动人口员工的保障,加强对员工的劳动保护,还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和增加企业福利,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以提高流动人口参保率。同时,政府应建立流动人口职业保护机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工资增长机制,保障不稳定职业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

猜你喜欢
稳定型流动人口总数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氦氖激光治疗仪对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六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减员3.4万人
《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发布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