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国家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经过对著名学者、专家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和近几年高中生物实践教学中的摸索,逐渐形成了主体主题课堂教学模式。文章对该模式产生的理论支撑、模式中师生关系、模式的课堂应用、模式中教师作用的转变等四个方面对主体主题教学模式进行了阐述,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主体;主题;教学模式;情境;导学案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教育任务的落实者,要围绕“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生终身发展需要什么?”问题思考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落实教学任务,达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目的。下面笔者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角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主体主题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教学生。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两周后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主题:学会学习(包括学习的品格和学习的方法)是未来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学会学习的前提是产生问题,有了问题就找到了研究的主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国学者袁振国教授针对课堂教学改革方向阐明了他的观点,即“去问题教学”向“生问题教学”转变。课堂不应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惑;我们在检测教学效果时,少点“都听懂了吗”,多点“都有哪些想法”。
二、 主体主题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教学中有两条线:明线和暗线。明线——学生教学生。课堂教学分若干“小主题”,教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解答、课堂小结等分别由学生完成。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交流的平台,知识应用的土壤,思维培养的主阵地。暗线——教师引导学生。教师课前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提出问题,设计微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结论,并研究如何“教会别人”。
三、 主体主题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以《群落的结构》为例)
(一)配乐配图朗诵创设情境
配乐《呼伦贝尔草原》,学生朗诵。朗诵内容: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飘动着细细的嫩芽,花儿在风中散发着无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开始盛开了,五颜六色的,就像一块漂亮的地毯,披在呼伦贝尔的大地上。夏天这里空气清新,气温凉爽,一场细雨过后,美丽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蓝天白云、碧草绿浪、湖水涟漪。茂盛的草原为栖息在草原上的动物提供了食物,牛羊成群。草原上的马、羊、牛、野兔、田鼠直接以植物为食,野兔、田鼠会成为蛇和老鹰的食物,牛、羊会成为狼的食物。它们互相制约,植物繁茂,动物繁多形成一幅美丽画卷。
(二)启动主体主题模式教学
1. 分小组承担微主题
具体实例:A组代表1:我组的微主题——群落的概念及研究的问题。
代表1提出问题1:草原上的马、羊、牛、野兔、田鼠直接以植物为食,野兔、田鼠会成為蛇和老鹰的食物,牛、羊会成为狼的食物,这些生物共同形成一个草原群落,什么是群落呢?——请B组同学回答(略)。
代表2做出解释:理解群落概念要注意:(板书)同一时间(春天或夏天)+同一地点(呼伦贝尔)+各种生物种群(所有生物)。
代表1提出问题2:在研究呼伦贝尔草原群落时,主要研究哪些内容?下面我说同学们抢答: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描述的是?(学生:地理位置)。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描述的是?(同学抢答:群落大小)。草原上的马、羊、牛、野兔、田鼠直接以植物为食,野兔、田鼠会成为蛇和老鹰的食物,牛、羊会成为狼的食物。描述的是?(同学抢答:草原上的生物种类、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它们互相制约,植物繁茂,动物繁多形成一幅美丽画卷。说明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怎样?(同学:复杂、不是1+1=2、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等)。草原群落的主体是谁?(同学:动物、植物、草原等)。代表1:准确答案是:草原(优势物种)。
代表2作出解释:注意不同生命层次研究问题不同,学习种群时,我们研究的内容有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和种群的空间结构。今天我们学习的群落,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有群落多大(边界)、有多少种群、优势物种、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请同学们注意区别。
2. 提炼微主题核心知识点
代表2:核心知识点:群落、群落由种群构成,它是一个有机整体。
3. 微主题过关检测
(1)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
A. 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
B. 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
C. 一座山上所有的草和一个果园中的全部生物
D.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
答案:D
(2)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范畴的是( )
A. 池塘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
B. 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C. 池塘中鲫鱼种群的种群密度
D. 池塘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答案:C
以此模式为例,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也如此展开。
四、 主体主题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作用的改变
(一)教师做课堂教学的引领者
要实现课堂“无形胜有形”管理,就更需要教师课前下功夫,深思熟虑。其中课前导学案至关重要。导学案设计与传统导学案区别在于要遵循“掌控大方向,留出思维空间”的原则。如《群落的结构》模块2 群落的物种组成中情境2的导学案设计。
模块2 群落的物种组成——情境2 沙漠群落与森林群落导学案。
(1)给学生资料:沙漠群落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沙漠亦作“沙幕”,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有些沙漠是盐滩,完全没有草木。荒漠生物群落的消费者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类、鸟类以及蝗虫等。它们同植物一样,也是以各种不同的方法适应水分的缺乏。大部分哺乳动物由于排尿损失大量水分而不能适应荒漠缺水的生态条件,但个别种类却具有非凡的适应能力。
大兴安岭森林群落中有许多优质的木材,如红松、水曲柳等。由于这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只有拼命地向上长,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到阳光,这里的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在浩瀚的绿色海洋中繁衍生息着寒温带马鹿、驯鹿、驼鹿(犴达犴)、梅花鹿、棕熊、紫貂、飞龙、野鸡、棒鸡、天鹅、獐、麋鹿(俗称四不像)、野猪、乌鸡、雪兔、狍子(矮鹿、野羊)等各种珍禽异兽400余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成为中国高纬度地区不可多得的野生动、植物乐园。
(2)导学案问题引导:教师设定学生提问的方向。如:请你对比大兴安岭森林群落与沙漠群落,你有哪些想法?让学生填写以下内容。
①本模块微主题:
②问题1及其解释:
③问题2及其解释:
④讲授时核心知识点:
⑤微主题过关检测题目:
这样的导学案设计,既由教师引导掌控了方向,又给学生留出自由想象的空间。
(二)教师做课堂教学的助力者
学生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不可能用过多时间来准备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提前为学生提供课件、视频、优选习题供学生筛选使用,解决后顾之忧,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三)教师做课堂教学的聆听者和评价者
教师要准备一本随堂教学记录本,认真聆听每位授课者过程,记录授课者的精彩片段;观察听课学生的状态,记录课堂有价值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欣赏分享课堂闪光点。如A组代表感情真挚朗诵精彩,根据情境层次设计问题,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等。对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做出辅助答疑,如同学提出地理课中有随海拔高度上升,植被出现垂直分布现象,这属于群落的什么结构。绝大多数同学争论是群落垂直结构。D组代表求助老师,老师引导学生重新回顾D代表讲授的群落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产生的原因及特征,引導讨论最后得出答案:群落水平结构。认真倾听会感染学生,使其自觉投入学习,中肯的评价会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增加师生友谊,建立良师益友的情谊。
五、 主体主题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主体教学:相信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才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间的交流与辩论,将会更好地激发思维,产生智慧,才有更多的问题思考与探究,主动求知的欲望才会更强烈。组内互助,分工合作,调控课堂,既提升学生组织能力又提升合作品质,使课堂更有生机活力,学习即生活,快乐学习。学生只有热爱课堂,课堂才有生命力。
微主题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生在微主题情景中思考产生问题,在问题驱动下探究问题,在教会别人的压力下理解应用问题。通过这一过程,既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应用能力。同时提炼核心知识更能突出提炼归纳能力,以点带面形成知识体系。
六、 结语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主体主题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利用凝结了教师智慧的导学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团结合作能力,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变成“小老师”,利用课堂、掌握课堂,从而使参与其中的每个学生有成就感、有收获!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章青.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优化课堂教学行为[J].生物学教学,2016,41(2):30-31,32.
[3]杜英英.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3(2):106.
作者简介:
董兴军,广东省汕尾市,广东省汕尾市林伟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