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正
语文素养即为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基础知识、思维能力、语言技能、学习能力、文化品质等多个方面,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升级。语文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教师同样要在核心素养培养下实施教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增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构建实效性课堂,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優化教学内容,巩固基础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鲜明特征的科目,属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及认知世界的基础,帮助他们巩固字、词、句、段、篇、章等基础知识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部分。基于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科学优化教学内容,以课文为载体,运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使其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高效学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诸如,在讲授《春》的过程中,这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类散文,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朗读起来具有极强的节奏感。教师先在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营造欣赏氛围,使其在美的意境中深受熏陶,指导他们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且理解这些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一组充满魅力的春天景色图片,引领学生结合图片阅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并陈述归纳:本文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大量叠字、轻声和儿化显得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增强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应用得恰到好处,使学生积累相应的基础知识。
二、突出主体地位,推动思维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尊重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既是根本也是关键点,思维能力的锻炼则能够呈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以固有的教材内容为依据,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等多个因素,精心设置一系列层次性的问题、话题或任务,采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展开学习,让他们在多层次交流和互动中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这里,以《散步》教学为例,教师先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散步的时间是什么?地点在哪里?人物有哪些?发生什么分歧?分歧由谁来解决?为什么?是怎么解决的?最后为什么选择小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读课文,使其在自主思考的同时展开合作分析与探究,辅助他们获得整体感知和把握情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接着,教师提升问题难度:这一家人为什么要去散步?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情?表达什么情感内涵?引领学生从篇章结构、写作特色和主题思想等方面展开深层次的探究,使其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并帮助他们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丰富教学形式,发展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由读、写、听、说四个方面构成,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全面发展他们的语言技能,使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语言表达方式,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开展多姿多彩的语言学习活动,从读、写、听、说四个角度切入,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知识的强大功能,并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交际场合适当使用,且形成良好的书面写作能力。
例如,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跳读课文,思考:“我们”都是怎么称呼于勒的?他们从文中依次找出: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等,使其厘清小说思路,并养成跳读提取信息的技能。接着,教师设疑:为什么于勒有这么多称呼?人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发现原因在于称呼随着于勒地位的变化而变化,是对(穷)赶—(富)盼—(穷)躲的不同态度,反思:究竟是于勒可怜?还是菲利普夫妇可恨?吸引学生再读课文。随后组织学生改编课文分角色表演,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然后写出对文中人物的评价,锻炼他们书面写作的技能。
四、教授学习技巧,强化学习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需教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仍然是语言的四大方面,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强化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有助于后续的深入学习。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传授学习技巧,包括阅读中的速读、精读、范读,书面写作技巧和口语交际等,使其学会将所学知识通过书面表达和口语交流形式呈现出来,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增强自信心。
比如,在《昆明的雨》教学中,教师先展示一组关于描写雨的古诗词,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谈论雨的特点,然后速读全文,思考:文中除写雨外还描写哪些内容?他们通过阅读发现还写到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情,讨论这与雨有关吗?任选一点谈论个人看法,同时用词语概括昆明的雨的特点,如:柔软、旺盛、饱和、丰满,形成读思结合的学习能力。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多形式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使其模仿课文描写自己家乡雨或者雪的特点,引领他们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有效掌握书面表达能力。
五、延伸课内教学,培养文化品质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的特征,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性特征十分显著。在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带领学生深入发掘课文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思想情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适当拓展和延伸课内教学,巧妙渗透文化元素,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尊重多元文化和吸收中西优秀文化,帮助他们健全人格。
比如,在实施《老王》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走近老王,结合课文为老王制作一本个人档案,包括姓名、职业、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居住挑战和命运结局等,并分析与作者交往中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应语句,简单概括出老王和作者交往的几件事,即:半价送冰、免费送人、病重时到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接着,教师组织学生细读课文,着重分析第三件事,研究作者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多种描写手法,使其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体会此时的老王,虽然病入膏肓、贫困,但是依然对人憨厚、善良,让他们看到老王的讲仁义、关心人、有良心、老实厚道和心好的品性,从而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据此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方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思维能力、语言技能、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学习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初级中学(226500)